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4《回忆鲁迅先生》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4《回忆鲁迅先生》课件(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4:5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爱 民爱 子爱 国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回 忆 鲁 迅 先 生萧 红 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廼莹(廼:nǎi,乃的异体字),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
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作者简介 萧 红
(1911—1942)主要作品:
《生死场》
《马伯乐》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文题背景1.文题阐释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2.创作背景文题背景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
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标明小节。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筵会 虔诚 紊乱 肋膜
掠夺 抽屉 解剖 遭殃
噢的一声 阖一阖眼睛


........y náqiánwěnlèilüètìpōuyāng..ōhé堵塞边塞活塞(sè)(sài)(sāi)差差不多差别出差参差大病差后(chāi)(chā)(chài)(chà)(cī)..词语解释:【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筵(yán)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
【窘(jiǒng)】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
【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
【踌(chóu)躇(chú)】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
【抹(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紊(wěn)乱】杂乱;纷乱。
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1.鲁迅的“笑”;(1)
2.鲁迅的步伐;(2)
3.品评衣着(详写);(3-30)
4.休息;(31、32)
5.昼陪客人夜加班;(详写)(33-44)
6.谈鬼故事;(详写)(45-61)
7.海婴的问好;(详写)(62-68)
8.时刻陪伴的小画;(69-74)
9.最后的时刻。(75-83)
细节描写的魅力:细节,即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处,并说说其作用。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敏捷
性急
坚毅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鲁迅先生是一位
……的人探讨与归纳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地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小结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语言朴实。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九件琐事,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文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鉴赏与写作1.语言风格 详略得当。
鉴赏与写作 2.写作技法语言 质朴浅白 清新隽永善于撷取生活琐事 捕捉细节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写作特色布置作业:
1、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
2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在随笔中写下你的体会。
3、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