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4《回忆鲁迅先生》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4《回忆鲁迅先生》课件(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4:5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化、具有人情味的鲁迅,进而了解鲁迅的平凡而伟大。
2.学习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章自然亲切、平淡朴素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转》《小城三月》萧红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女作家。作者与鲁迅的交往 1934年萧红与萧军从青岛来到上海投奔鲁迅,鲁迅热心地接待了这两位贫困、寂寞的文学青年。萧红曾说“我们刚来到上海的时候,另外又认识了更多的几个人了,在冷清清的亭子间里读着他的信,只有他安慰着两个漂泊灵魂……”鲁迅自费为他们出版了了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一部小说,并亲自为之作序。此后,鲁迅成了二人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特别是萧红,鲁迅及许夫人流露出的亲情友情抚慰着萧红孤寂的受过挫折的心灵。鲁迅逝世时,萧红正在日本,她立刻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萧军,让他代为劝慰许广平,代送一个花圈。此后,在组诗《沙粒》和《鲁迅先生记》其一、其二及诗歌《拜墓》中抒发了对鲁迅的哀悼之情。三年后,萧红写出了她最成功的纪念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原文两万多字,由45个片断组成,教材摘选了其中九个片断。
回忆录是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回忆录要求亲闻、亲见、亲历。
人们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读准字音虔诚qián 紊乱wěn 肋膜lèi
噢ō的一声 抽屉tì 解剖pōu
遭殃yāng 踌躇chóuchú
喘气chuǎn窘迫jiǒngp
鉴赏jiàng阖眼hé咳嗽késou
混浊hùnzhuó 筵yán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线索:
热爱
景仰
怀念开头两段作者写鲁迅的笑和走路,表现出鲁迅怎样的性格特点?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敏捷、性急、坚毅研读课文鲁迅看学生的眼光饱含着什么?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对青年既严格要求,又深切关爱。作者在32-44段运用什么样的笔法来写鲁迅的忘我工作? 这一部分写了鲁迅先生昼陪客人夜加班。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详写鲁迅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鲁迅与常人不同的生活状况。鲁迅把白天大量的时间用来陪客人,而他自己却只能彻夜工作,表现了鲁迅诚挚待人的情怀。接着作者描写鲁迅夜间工作的情形。鸡鸣时,鲁迅“还是坐着”;汽车嘟嘟叫时,“鲁迅还是坐着”;许先生醒时,鲁迅“仍旧坐在那里”。鲁迅忘我工作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在这一部分,作者用汽车的有声反衬夜晚的宁静,用窗户和灯泡的光反衬鲁迅的身姿,用人们的动反衬鲁迅的安睡,用明亮的太阳照着夹竹桃反衬鲁迅“在枕头上边睡着了”,通过这些环境的烘托、细节的描写和反衬手法的运用,展现了鲁迅忘我奋斗的伟大情怀。作者怎样写鲁迅的最后时刻? 作者写鲁迅的最后时刻,用“以为”“也以为”暗示鲁迅的病并没有好。“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有发了”,具体交代了时间,说明鲁迅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夜无眠”“终日喘着”“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简要而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病重的情形。在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鲁迅“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后“休息”了,“休息”作为全文的结束,似乎很平静,很自然,“大哀”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表达,显得格外深沉。本文主旨作者春鲁迅日常的生活细节触发,细腻而动人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展现了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形象,抒发了对鲁迅的爱戴、崇敬和怀念之情。写作特色:一、真挚感情渗透全文作者不做作,不矫饰,用自己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坦诚纯洁美好的赤子之心去感受,写出了生活中原汁原味本色本真的鲁迅,展现了鲁迅伟大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字里行间渗透了真挚、深厚的情感。如最后五个自然段,作者客观记录鲁迅生命的最后时光,字字含情。六句话分五行排列,显得沉痛庄重。没有议论抒情和大悲大泣,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悲痛的感情,隐含着作者的至情至爱。写作特色: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作者没有从鲁迅思想、作品、影响等方面了回忆鲁迅,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纯洁率真描写了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展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特别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文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步伐,品评作者的衣着,在椅子上看书就算休息了等等,虽然写得都是平常小事,却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兴味无穷。写作特色:三、语言朴素充满韵味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凝练,文字朴素浅显却充满韵味,让读者明显感受到鲁迅别致动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作者深沉悠远的哀思怀念。如写鲁迅深夜工作时,几乎全是口语白描,却极富表现力。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有景有物,有静有动,形象鲜明而富有立体感;那绿色的台灯,灰黑色的背影;明亮亮的夹竹桃,写好的文章和站在小瓷龟上的毛笔,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看着在晨光中沉沉睡去的鲁迅先生,让读者肃然起敬。作者就是用这朴素的文笔,再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鲁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