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日寇、香蕉、凝重、气概、焦躁不安、久别重逢”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重点难点
1.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2.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23 最后一头战象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①作者描写象兵有何用意 ]段导读:描写西双版纳曾经有过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②人们为什么要“隆重埋葬”战象 ]段导读:讲在和日寇的一次战斗中,八十多头战象战死,人们隆重地埋葬了战象,为后文描写嘎羧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一起作好铺垫。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③人们为什么这样善待这头象 ]它叫嘎(ɡ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段导读:介绍战后嘎羧的情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战象嘎羧“英雄解甲”。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段导读:这段写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羧已经衰老,有一天拒绝吃食。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ɡ)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口欧(ōu)口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④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战象怎样的心境 这段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段导读:讲嘎羧的异常表现。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⑤从作者对嘎羧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段导读: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段导读:讲原来嘎羧想要的是二十六年前的象鞍。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 的气概。[⑥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段导读:讲象鞍虽破旧,但仍显出凝重华贵。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ɡ)了。”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段导读:讲大象很有灵性,在临死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的象冢去。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写老象嘎羧“重披战甲”。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⑦人们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⑧战象“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说明了什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⑨战象的一举一动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这时,它身体膨(pénɡ)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ɡ)炯有神,吼声激越 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段导读:这段写嘎羧临死前“凭吊战场”时的悲壮情景。“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 搏杀 的战场![句导读:多么令人肃然起敬!虽然它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第三部分(第12~16自然段):写老象嘎羧“凭吊战场”。太阳升到了槟(bīnɡ)榔(lánɡ)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ɡ) 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段导读:第17~19自然段讲嘎羧走到了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百象冢。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ɡ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下沉。段导读:这段写老象嘎羧挖墓的情景。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段导读:老象为自己挖墓,用尽了平生最后一丝力气。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⑩战象死后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段导读:讲嘎羧静静地躺在自己挖掘的墓坑里。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为什么“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段导读:写作者的感叹。 第四部分(第17~23自然段):写老象嘎羧“庄严归去”。
知识点详解 当(dānɡ):抵挡。
①描写象兵势不可当的气势,突出战象在战斗中的巨大作用。 ②看到敌人的一具具尸体,看到八十多头战象阵亡的悲壮场面,人们怎能不感叹战象的勇猛顽强 人们敬佩这群战象,视它们为战场上的英雄,所以隆重地埋葬这些战象。 ③因为这头象经历了战斗的洗礼,为人们立下了战功,所以人们尊敬它,照顾它,不让它搬运东西,还特意喂它。④从“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地面”等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战象迫切、焦躁的心情。嘎羧的举动引发人的思考: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使大象如此亢奋呢 ⑤重点句解析:多么出乎意料啊,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嘎羧的动作、神态,极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⑥重点句解析: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作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⑦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等行为中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难以割舍的情怀。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它的离去表示了极度的悲伤。 ⑧说明战象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依依不舍,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⑨重点句解析:“久久凝望”里,它似乎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场上的那一幕。“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会陪伴它们……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全身浸在血中,形容战斗激烈。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⑩战象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可以称之为英雄!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坑,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记!所有的生灵都期盼和平…… 重点句解析: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关于战象、大象或人与动物的故事。
一 谈话感知课文
1.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事情。通过我们以前的学习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对大象的了解。
学生甲:大象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经过训练,它能做很多事情。
学生乙:我知道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就是象军。这些战象经过训练,作战时非常勇猛。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战象。(齐读课文题目)
3.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二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1)“扑喇喇”中的“喇”读lā。
(2)“浴血”的“血”读xuè。
2.快速阅读全文,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掘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了的故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战象的哪些事情。
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 再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1.让学生课下搜集战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加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课文较长,学生练习快速阅读并试着复述课文。
3.男同学一般对战象非常感兴趣,气氛很活跃,但场面有时也很不好控制,要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1.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写有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一 回顾课文
通过读课文,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甲:我觉得嘎羧很善良。
学生乙:我觉得嘎羧非常英勇,很忠诚。
学生丙:我觉得嘎羧特别怀旧。
二 研读语句,感悟情怀
1.文中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嘎羧很善良、英勇、忠诚、怀旧 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在句子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老师要注意指导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1)感受嘎羧的善良、怀旧。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学生甲:在没有看到象鞍时,嘎羧“地轻吼”,象蹄“急促地踏”,表明它心情急切,但当看到象鞍后,它顿时安静下来。我感到它特别怀旧。
学生乙:从嘎羧“呼呼吹去”灰尘,“久久地”“摩挲”,眼里还“泪光闪闪”中,我可以感受到它见到象鞍时内心对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小结: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就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感情。
②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我们感受到嘎羧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学生甲:嘎羧“久久凝望”,它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的战斗场面,英勇的战象和将士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
学生乙:它“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它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嘎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诉说什么
学生丙:嘎羧也许是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
学生丁:嘎羧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
学生戊:嘎羧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小结: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这头战象深深地留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伙伴,它深深地感谢人们对它的无私帮助。
(2)感受嘎羧的“英勇”。
①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学生甲:从弹孔和血迹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嘎羧当年一定非常英勇。它披挂上象鞍肯定会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
学生乙:象鞍虽然破旧了,但是嘎羧披挂上仍然显得英武豪迈。
学生丙:嘎羧虽然年纪大了,但披挂上象鞍,它好像又回到了过去。
小结: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嘎羧虽然不再年轻,但勃勃的雄心仍在!课文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②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我们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没有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即将死去表现出极度的悲伤。这也是借人们的表现来侧面描写嘎羧的勇敢。
(3)感受嘎羧的“忠诚”。
①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②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③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学生甲:面对死亡,嘎羧非常平静,坦然。
学生乙:它可能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和那些牺牲的伙伴在一起了,很坦然。
学生丙: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和它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
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三 总结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 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
2.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3.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我们再次体验到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4.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有详有略的讲述,如“再见象鞍”“凭吊战场”“葬在百象冢”三处,就可以说得详细点,其他部分可以说得简单些。
1.在教学中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烦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2.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受到了教育。
3.教师让学生了解作者,说说自己知道的童话,试着写写童话,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战象的资料编故事。
23 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两个词造句。
( )( )凛凛 ( )( )可当 ( )哉( )哉 ( )( )不安
久别( )( ) 英武( )( ) ( )不成( ) 震耳( )( )
长途( )( )
2.看图猜成语,可要认真看哟!
(火上浇油) (心中有数)
3.展开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下战象临死前的心理变化。
4.缩写: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沈石溪 中国作家。原名沈一鸣,1952年10月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是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的“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
战象 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据说在泰国有许多名垂青史的战象。泰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帮助己方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被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