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读记“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重点难点
1.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作者所付出的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28
我的舞台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①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统领全文,点明舞台对“我”具有吸引力。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评剧演员新凤霞。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②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了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回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③这段话在语言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这段写“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解释说明。 ③这段描写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细致而又生动,处处流露着乐观的情绪。“我”在娘胎里就“登台唱戏”,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便“大闹天宫”……读来妙趣横生,意犹未尽。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④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 ]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咿(yī)咿呀呀地乱唱。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cuān)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 ,半天没缓过劲儿来。[⑤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我” ]段导读:这段写刚会走路,“我”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后来,更多的时间是跟随母亲演出。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ànɡ)然。[⑥作者是怎样描写“我”对戏曲的钟爱的 ]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演唱时的身段、板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⑦通过这几句介绍,你感受到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我”跟随母亲演出,受到艺术的熏陶。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 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 对我溺(nì)爱娇宠(chǒnɡ)的态度,绷[běnɡ]着脸对我说。[句导读: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饱含着妈妈对“我”的厚望,是希望“我”能像她那样,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段导读:讲“我”正式拜师学艺。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ēn)、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⑧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练功的情景的 说明了什么 ]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tí)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段导读:写“我”拜师学艺后,不怕艰辛,刻苦训练。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句导读: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由于几年来“我”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才打下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段导读:写“我”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项基本功都很出色。我的观众不断增多。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我演到一半时,两个人开始窃窃私语。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抗议 :“不许说话,不然下次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事后妈妈批评我没有风度,我说:“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吗 ”妈妈听了无言以对。[⑨稚嫩的语言,表现了“我”怎样的态度 ]段导读:写“我”在大师面前认真表演。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我”对舞台的情有独钟以及“我”在艺术道路上付出的艰辛。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与第1自然段遥相呼应,说明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知识点详解 ①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总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句。 ④本段的中心句,点明这段要写的内容。 眼冒金星:头昏眼花时所感到的眼前出现像星星的小点。
⑤精彩句解析:“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这又一次表明“我”对艺术的挚爱。这段描写,将一个充满童趣、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忍俊不禁。 ⑥重点句解析:每次演出,“我”场场必到,而且还非到台上去看不可。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挤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戏曲的钟爱。 ⑦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一反平常:完全和平时不一样。
⑧重点句解析:“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一个个动词展现了“我”刻苦练习的一个个场面,这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更深刻地反映了“我”学习的毅力和勇气,折射出“我”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抗议:对某人、某集团、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⑨这稚嫩的语言中透露出“我”的天真和对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
1.读记“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新凤霞和吴霜的资料,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 提问题,了解课文
1.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 找出文中的句子。(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 体会“我”从小便和舞台有不解之缘
1.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从哪里看出“我”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我”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1)交流体会。
学生甲:“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还有小花猫。
学生乙: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我”活泼可爱、喜欢演戏、热爱艺术。
(2)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1)交流体会。
学生甲:“兴味盎然”表明“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虽然难受,却还看得兴味盎然,说明“我”对评剧的钟爱。
学生乙:“我”从小就随母亲到处演出,受到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
(2)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引入资料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三 体会“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炼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第7~9自然段。)
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几个动词,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让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从没叫过苦、喊过疼”更深刻地表现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3.出示句子:
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吗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 总结全文
1.题目为什么叫“我的舞台”,而不是“我和舞台” (表现舞台与“我”的不解之缘,体现舞台练就“我”的勇气和毅力。)
2.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1.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师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3.课上播放评剧,依学生的反应教学。
28
我的舞台
神奇的吸引力
从小有不解之缘
勇气和毅力
1.根据意思从文章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兴致很浓。(兴味盎然) (2)眼睛不忍去看。(目不忍睹)
(3)背地里小声说话。(窃窃私语)
2.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1)我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闷得满头大汗。 我兴味盎然地看母亲演出。
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闷得满头大汗,我也兴味盎然地看母亲演出。
(2)我被整得满脸泪水和汗水。 我从不叫苦也不喊疼。
虽然我被整得满脸泪水和汗水,但是我从不叫苦不喊疼。
3.既然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那么“我”为什么还把它形容为“炼”人的炉火呢 那不是说明这个道路很苦吗
4.有人说,如果不是从小的耳濡目染,“我”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母亲对“我”的影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评剧 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善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城乡人民欢迎。早期评剧以女角为主,女腔婉转动人,男腔贫乏简单。新中国成立后,男腔有很大发展,创造出许多以男角为主的新剧目。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韩少云、魏荣元、马泰等。
新凤霞(1927~1998) 评剧女演员。原名杨淑敏,天津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文化大革命”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致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吴霜 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有《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