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8: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并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的衬托。
重点难点
1.通过辩论,提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的衬托。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并参与辩论。
让学生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并查找相关资料。
一 读课本内容引入话题
1.读课本“口语交际”的内容,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二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分小组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三 班级辩论
1.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四 辩论
师生分别点评辩论情况。
五 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对问题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衬托。
习作材料。
一 明确要求
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 交流习作要求
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 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你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
2.学生回忆课文。
四 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如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长辈与长辈之间的,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邻里乡亲之间的……
根据习作要求,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从书上读来的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
五 独立拟题撰文
学生进行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六 组内品评习作
1.小组交流,品评小组各成员的文章。
2.推荐本组优秀文章,组长记录推荐理由。
七 全班交流佳作
1.学生上台朗读佳作,朗读前先由组长读推荐词。
2.听佳作时学生做好优、缺点的速记。
3.师生共同点评:要求先说优点,再补充修改建议。
4.师生共同推荐范文,投影出示。
5.老师根据学生点评,直接运用修改符号在文中作示范性批注。
八 修改习作
1.学生再读课本“习作”要求。
2.学生自改习作,老师作适当的帮助与指点。
3.组内交流改前与改后的语句、语段,谈谈修改体会。
4.老师小结。
九 共赏佳作
让我永远难忘的事
去年,数学竞赛场上发生的那件事,让我永远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同班的四位同学一起去参加区举办的数学竞赛。在临出发前,老师一再提醒:“参加考试的同学请注意,带上铅笔、直尺……”我只不在意地听了一下,便进了考场。
坐下不久,我掏出草稿纸,又拿出文具盒,摆出钢笔、铅笔、橡皮。咦!我的直尺呢 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尺子的影子。我开始坐立不安了。
“丁零零——”离开考只有五分钟了,我像热锅上的蚂蚁,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滚落下来,我快要急哭了。
后排的郭云丽同学看到我这副模样,连忙问:“张瑜,你怎么了 ”我告诉她忘带直尺了。
监考的老师来了,把试卷抖得哗哗响。离考试只有两分钟了。我想,这下完了,如果有几何图形的题,没有直尺就是会画图也没用。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只听后面“咔嚓”一声脆响。我扭头一看,呀!郭云丽竟把她那把崭新的塑料直尺折成了两截。她把一截递给我,说:“先拿着用吧。”我接过半截直尺,激动得热泪盈眶。
开考了,我连忙收住心思,聚精会神地答题。一道、两道、三道……果然,一道几何图形题出现了,我拿出那截断尺,细心地画起图来……
我终于顺利地做完了全部试题,又检查了一遍,才抹抹额头上的汗珠,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走出考场,我在人群中找到郭云丽,拉住她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她只是笑笑,而我捏着那截断尺,又一次流下了热泪。
这件事虽说是早已过去了,可仍像刚发生过似的,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