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玩出了名堂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①“有许多”一词去掉可以吗 ] [2]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句导读:这句话交代了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起因。]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kān〕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句导读:本句话交代了列文虎克的身份、工作。]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mó〕起了镜片。 [3] [②“一边……一边……”介绍了什么内容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yuè)读字很小的书籍。[句导读:这句话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段导读:这段话讲了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做放大镜。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句导读:这句话体现了列文虎克善于思考。]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4] [③“不得了”写出了列文虎克的什么感受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ɡù)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tiáo)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④显微镜的发明和玩是什么关系呢 ] [5]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6]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显微镜的神奇作用。]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⑤从这里可以看出列文虎克是怎样一个人 ] [7] 段导读:这段话讲了列文虎克再次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8]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⑥“大名堂”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⑦这一句话介绍了什么内容 ]英国皇(huánɡ)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pìn)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é)国沙皇也千里迢(tiáo)迢前去拜(bài)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⑧这里写出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讲了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轰动了世界。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讲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时玩出了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发现。
知识点详解
①不可以,因为的确有一些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伟大发现都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去掉这个词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②介绍了列文虎克同时做着两件事:看门和磨镜片。
③这句话写列文虎克对他的新发现很惊奇。
④列文虎克在玩中发明了显微镜。
⑤重点句解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世界,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名堂:本课指成绩。
⑥指的是微生物这个全新的世界是靠在玩中创造出的显微镜来发现的。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⑦介绍了列文虎克玩出的这个大名堂在科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⑧写出了列文虎克的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玩具”加上引号,指的是显微镜;“居民”指的是微生物。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列文虎克的简介,投影,生字卡片。
一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呀 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 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文题目并让学生读一读)
4.学生读题目,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谁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 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2)出示新词,相互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1.教师从课文整体入手,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玩的游戏和玩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玩镜片,由此定准“玩”和“名堂”两大基调,让学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课题本身很新颖,为课文设下了悬念。针对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3.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列文虎克的生平,并像讲故事似的顺便讲显微镜的发展史,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资料袋里的知识,了解微生物。最后以列文虎克是怎么造出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读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微生物世界的资料。
一 复习回顾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究竟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让学生多人次朗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摄取更多信息。
(3)抓住以下要点:
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这一段话,体会感情。
三 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2)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讨论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 他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反复地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取信息,既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上教师拿两片放大镜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玩的乐趣,看到了用两片放大镜做成的显微镜下的“小人国”。生动有趣,在玩中讲解了本课的内容。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拿真正的显微镜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让学生交流感悟,介绍一下平时自己在玩时都有什么发现,得到过什么启示和乐趣。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从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
15 玩出了名堂
1.加部首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浪费—(节省) 清闲—(忙碌) 放大—(缩小) 复杂—(简单)
3.用加点的字造句。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造句:
4.向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和他的情况。
科学家:
资 料:
5.是“玩”帮助列文虎克取得成功的吗 你是怎样认为的
我认为帮助列文虎克成功的不是“玩”,而是他所具有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看门和磨镜片不会使他获得成功,真正给他带来成功的是他的大胆尝试和用心改进,是兴趣和好奇心引领他走上了发明之路。所以,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世界的发现看似偶然,实际上是他仔细观察、不断思考的结果。
一 列文虎克简介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二 显微镜简介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放大微小物体让人的肉眼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
三 显微镜的发展
最早的显微镜是
16
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是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
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
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四 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他是怎样发明的呢
有一天,两个小孩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顶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竟被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