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2.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狮
子
和
鹿 丛林中
,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段导读: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发生的地点。 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1]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yí),这是我吗 ”[句导读:鹿的话要读出不相信、惊喜的语气。]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 [2] 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yún)称〔chèn〕,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 ,好像两束美丽的珊(shān)瑚(hú)!” [3] [②两个“多么”写出了什么 ]段导读:写鹿发现了自己的美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fàn)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 [4] 不禁 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pèi)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5] [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 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写鹿发现自己的腿不漂亮。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运用对比,写这只鹿非常欣赏自己的角,而抱怨四条腿长得难看。 [6] 鹿开始抱怨(yuàn)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 [7] 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bī)近 。[句导读:“忽然”“猛一回头”“哎呀”“逼近”体现了形势的危急,要读得快、急促。][④“不错”一词强调了什么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过渡段,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 鹿不敢犹豫(yù),撒〔sā〕开长腿就跑。 [8] [句导读:这句话体现了鹿的反应快,动作敏捷,“撒开长腿”也突出了腿的作用。]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xiōnɡ)猛的狮子远远地甩(shuǎi)在了后面。[⑤鹿把狮子甩在了后面,这强调了什么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⑥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chě),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zhènɡ)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鹿逃脱的经过,也指明了美丽的角给鹿带来的麻烦。]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鹿怎样靠有力的四条腿逃生,又因美丽的角险些命丧狮口。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鹿的腿帮他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他送了命。 [9]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⑦鹿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鹿从狮口逃生后,明白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知识点详解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池水比作镜子,引起下文。
精美别致:精致美好,新奇,跟寻常不同。
②写出了鹿自豪、骄傲的心理,同时,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鹿角的美丽。
禁,这里读jīn。
③这句话用反问句来增强语气,表现了鹿对自己四条细腿的强烈不满。
逼近:靠近,接近。
④用重复的写法突出鹿准确的判断。说明当时形势非常危急。引出下文发生的事。
⑤强调了鹿的腿作用很大。因为鹿腿细长有力,才可以跑得快,穿过灌木丛,躲开狮子的追击。⑥介绍事情出现了转折,写出鹿角给他带来的麻烦。
⑦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同时,还告诉我们,不要光看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1.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背景图片。
一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1.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文题目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2.看到这两种动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
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下面就看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到这个道理。
二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的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抱怨”等词。
3.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自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5.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语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小组同学交替读。
6.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三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都是告诫人要谦虚,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不足。
3.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1)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好句。
(2)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4)可以再读一篇童话故事。
1.通过齐读的方式,在齐读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板书到黑板上,在齐读后,马上对这些字词进行正音。
2.在理解鹿对自己的角、腿的态度变化的原因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找出能够体现鹿对自己的角、腿的态度的重点句段,然后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鹿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对本文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课文完结的时候,教师可以编写一个后续的故事,利用这个后续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再加以点拨,使学生悟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8
狮
子
和
鹿
鹿
1.照样子,改正错别字并组词。
例:京讶 (惊讶)(北京)
脑怒 (恼怒)(脑筋) 价直 (价值)(笔直) 情敢 (情感)(勇敢)
2.读句子,抄句子。
(1)骄傲是胜利的敌人,谦虚是成功的朋友。
(2)自满是智慧的尽头,骄傲是失败的前奏。
(3)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3.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神奇的《春江花月夜》
一道数学题,算了一遍又一遍,就是算不对,冬冬急得抓耳挠腮(sāi),满头大汗,心里烦躁得要命。冬冬干脆放下笔,听起了音乐。夜幕笼罩着江面,月亮从水面升起,月光下水天一色,多美的景色呀!《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在夜空中萦(yíng)绕着,冬冬的心渐渐平静下来,重新拿起笔,一下子就把题算出来了。此刻,他眉心舒展,面带微笑,心情多么轻松啊!
(1)请用“ ”画出表示冬冬做不出题心情烦躁的神态。
第一句
(2)做出题,心情多轻松啊!请用“”画出表示冬冬做出题后心情愉快的神态。
第五句
(3)冬冬听了这段音乐,好像看到了什么 请用“( )”把句子标出来。
第三句
4.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我体会到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有用的,而外表不漂亮的东西可能会很实用。同样的一件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生活中的事物各有长短,不能因为有些东西存在缺点就否定它的优点,我们不排斥美丽的东西,但也要讲究实用。
一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义,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上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二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而精练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哲学家、平常百姓都曾得到过启迪和乐趣。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三 “华而不实”的来历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今河南省获嘉县),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嬴,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
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跟他去呢 你不是决心很大吗 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店主说:“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