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给予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给予树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9:3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2.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给〔jǐ〕予(yǔ)树 圣(shènɡ)诞(dàn)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 [2]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zhì)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②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 [3]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xiǎnɡ),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句导读:“只”说明了攒的钱太少,“却”表现了要分享这笔钱的孩子太多。母亲在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孩子们钱让他们去买圣诞礼物,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4]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爱和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 ,约定两个小时后一起回家。 [5] 段导读:过渡段,引起下文。只有“分头去采购”,金吉娅的“给予”行为才不为人知,设置悬念,更加吸引人。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圣诞节来临之前,一家人准备购买礼物的情形。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句导读:“兴高采烈”体现出孩子们买礼物回来的兴奋心情。]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③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只有八 [6] 岁的小女儿金吉(jí)娅(yà)沉默(mò)不语。 [7] [句导读:“只有”是唯独的意思,金吉娅的表现与哥哥姐姐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金吉娅沉默不语是因为: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责怪她乱花钱。]透过塑 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tánɡ)——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8] [④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9] [⑤“我”为什么生气 ]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买到礼物后大家的神态。巧用对比描写,表现出了手足亲情,也为后文设下悬念。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句导读:这句话和前面相照应,体现了“我”有些生气和急切想知道原因的心情。]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ɡuànɡ),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 [10] 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yuán)助中心的‘给予树’。[⑥“先开口”说明了什么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⑧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1] [⑨这一句话表现了金吉娅怎样的品质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主要写金吉娅为自己的行为所作的解释。朴实的语言表现了她美好的心灵。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⑩妈妈的动作表达了什么 ] [12]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 、仁(rén)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chánɡ)的笑脸。 [13] [句导读:“不但……还……”是个关联词,表示递进。这句话是说,在这个圣诞节里,女儿送“我”棒棒糖,“我”感到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她帮助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女儿这种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高贵品质使“我”越发感到她的可爱。]段导读:这一自然段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新颖而别致。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可贵的品质。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金吉娅的叙述,我们看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
知识点详解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人物的出场创造了一个爱意流动的环境。
  ②重点句解析:表现了兄弟姐妹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手足之情。正是有了这种爱的家庭氛围,才使金吉娅能把爱献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为后文作了铺垫。
   采购:选取购买。
  ③可以看出孩子们买到礼物后的兴奋。
   塑,统读sù。
 
  ④解释说明。说明棒棒糖的价格非常便宜。
  ⑤可能是认为金吉娅把二十美元攒起来了,而只拿出一少部分给大家买棒棒糖;也可能是认为金吉娅把钱胡乱花掉了。
  
⑥说明金吉娅一路上一直在想怎么向妈妈解释这件事。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孩子。⑦这句话写出了金吉娅把礼物送给陌生的女孩的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⑧交代了金吉娅的二十美元的去向,体现了金吉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⑨重点句解析:家境并不宽裕,金吉娅没有因为得不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反而很知足,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金吉娅给陌生女孩的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⑩表达出妈妈对金吉娅的肯定与赞扬。
善良:心肠好。
1.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2.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2.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3.出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
齐读课文题目:给予树
4.理解课文题目:“给予”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1)读正确、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齐读所有词。
指名读:给予(jǐ
yǔ) 立即(jí)
指名说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担心—担忧  立即—马上(立刻)  盼望—期望
理解部分词语。
给予: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
分享: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如愿以偿:心愿得到了实现。
(2)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要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三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 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些生字,哪个字你写得最好 请你把田字格里的字放到投影前,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方法。
3.学生写字、写词。
  1.课件播放“扶陌生人上车”“给奶奶梳头”等四幅图片,把学生带入一种熟悉的爱的氛围中,初步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样的道理,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中主人公的生活,为后面金吉娅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一个洋娃娃这一举动作铺垫。
2.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相机进行课文的生字词教学。
3.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你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他人和体贴他人的美好品质,感受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片。
一 复习
1.听写词语,同桌互批。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交流感情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适时投影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体会。
(1)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买完礼物,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各是什么表现
哥哥姐姐兴高采烈;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有不同表现
哥哥姐姐因买到可心的礼物而高兴,而金吉娅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手足间的亲情,金吉娅的体贴。
请你读出这些感受来。
(2)出示金吉娅的话。
读这一段话。
想象: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她会想到什么
你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体会到什么
金吉娅是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的女孩。
(3)出示最后一段话。
读这段话。
理解“如愿以偿”。谁的愿望如愿以偿 她的愿望是怎么实现的 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不但……还……”你体会出什么
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他人和体贴他人的表现,比送礼物更让人高兴,更让人感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 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这篇课文体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爱。试着想想这篇课文都体现了人世间的哪些爱。(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善良仁爱。)
四 扩展练笔
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你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1.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使学生和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上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本文,结合本文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借助本文“披文以入象”“披文以入情”,使学生读出理解。
3.结尾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又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提问。感受到人间处处都有爱,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这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朗诵爱的诗篇,使文章思想进一步升华。
  31 给 予 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美好的礼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1.给下列字组词,越多越好。
担(担心) (担忧) (承担) (担负)
盼(盼望) (期盼) (盼头) (左顾右盼)
宽(宽心) (宽敞) (宽广) (宽容)
2.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金吉娅送给小姑娘一个洋娃娃。(改成“把”字句)

(2)我不小心撕破了故事书。(改成“被”字句)

3.根据要求写一段话。(任选一题)
(1)通过“侦察”,我发现我们班的    同学最懂得关心他人,我要把他的事写出来。




(2)你能把自己走进教室后,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写下来吗 (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坐下、拿出、摆在、放进、坐直)




4.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谈谈你的看法。
这句话说明妈妈已经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礼物——棒棒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礼物——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我们不但分享了美好的圣诞礼物,还分享了金吉娅美好的心灵。
一 谁是真正的圣诞老人
据说圣诞老人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儿。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
二 圣诞树的来历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枝,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三 平安夜吃苹果的由来
“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苹果”当成“平安果”的首选,是取了“苹果”的字音。
开始时,有一些年轻人买一两个进口苹果,然后拿到礼品店打上包装,在平安夜当礼物送给好友。这一“商机”马上被精明的商人捕捉到。一个个独立的、包装漂亮的“平安果”被摆上了货架,销量不错。
四 为什么要唱圣诞颂歌
据说,1818年在奥地利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牧师摩尔。这年圣诞节,摩尔发现教堂里管风琴的管子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庆祝圣诞呢 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灵机一动,根据圣经经文写了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写好歌词后他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
五 圣诞吃火鸡的由来
火鸡是美洲特产,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经被印第安人驯化。欧洲人很喜欢吃烤鹅。在移民到美洲之后,鹅还没有养好就到了圣诞节,于是人们只好改吃火鸡,竟然发现火鸡比鹅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鸡。于是烤火鸡成了美国人的大菜,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
六 给予是快乐的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他就跟着妈妈回国去了。
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高尔基在信中说:“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还有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哇!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