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通过人物对话,展示心理活动
微课目标: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微课内容:
列宁耐心、巧妙地与男孩交谈,展现了他既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又使男孩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从男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他由不敢承认自己抓走灰雀到认识错误,放回灰雀的心理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知错能改的儿童形象。
【点击呈现Ppt1】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省略号表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表现男孩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是列宁对灰雀失踪原因的推测。这句话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点击呈现Ppt2】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列宁表面上是自己在对自己说话,实际上是想通过表达对灰雀的喜爱、惋惜,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体现了列宁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一定会”表明男孩的内心已经受到震动和感染,他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把灰雀放回来。
【点击呈现Ppt3】
列宁问:“会飞回来?”
“?”表现了列宁听到灰雀会飞回来喜出望外的心情。此时的列宁还不能完全确定男孩一定会放回灰雀,所以又一次问男孩。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一定会”“肯定”表明男孩下定决心把灰雀放回来,可见他是一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点击呈现Ppt4】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他明知道是男孩捉走了灰雀,却不问男孩,而问灰雀。表现了列宁尊重男孩,理解男孩,不愿意伤害男孩的自尊心,又一次表现出对男孩的爱护。
《灰雀》
——不同的“爱”
微课目标:分析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做法,明确爱的真正含义。
微课内容:
抓住重点句子分析列宁喜欢灰雀的表现,初步认识喜欢灰雀是欣赏它的美丽,是倾听它的歌声,是带来美味的食物,是关心它的安慰。再与男孩喜欢灰雀的做法作对比,更深入地认识到“爱”的真正含义:不是占有,而是让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点击呈现Ppt1】
列宁对灰雀的“爱”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从胸脯的颜色表现灰雀的美丽。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从灰雀的动作和叫声描写了灰雀惹人喜爱。【点击呈现Ppt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经常”体现列宁对三只灰雀喜爱的程度之深。列宁对灰雀的爱不仅仅是欣赏他们的歌唱,还给他们带来可口的食物。【点击呈现Ppt3】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表现了对灰雀的担心。【点击呈现Ppt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是列宁对灰雀失踪原因的推测。“它怕冷”是列宁设身处地为灰雀着想,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欣赏灰雀的美丽,倾听灰雀的歌声,喂食灰雀食物,关心灰雀的安慰,让灰雀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喜欢是“爱”吗?
男孩对灰雀的“爱”
【点击呈现Ppt5】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可以猜测到灰雀被男孩捉走了。男孩喜欢灰雀而捉住,据为己有,虽然灰雀能得到精心照料,但是从此被关进牢笼,失去自由,灰雀会喜欢这种生活吗?这种喜欢是 “爱”吗?
答案显而易见,【点击呈现Ppt6】
爱的阐释
像列宁这样喜欢而不占有,让灰雀自由、快乐地生活,这种爱才是真爱,才是博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