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两首 课件+微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两首 课件+微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20:27:09

文档简介

21.古诗两首
——理解诗意
微课目标:通过品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诗意。
微课内容
【课件呈现】21.古诗两首
——理解诗意
【课件呈现】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在诗中描写过祖国山河,赞美过祖国山河。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山河的,特别是第二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祖国山河之美。我们可以先朗读古诗,然后进行赏析,从而真正理解这首古诗。
【课件呈现】朗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可以多朗读几遍,再借助注释,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
【课件呈现】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课件呈现】理解诗意: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课件呈现】古诗赏析:
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课件6张PPT。21 古诗两首——理解诗意 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山河的,特别是第二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祖国山河之美。我们可以先朗读古诗,然后进行赏析,从而真正理解这首古诗。朗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理解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古诗赏析:
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