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鸟的天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7: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3.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2.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具准备
大榕树的录像带、重点句的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堂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①哪几个短语告诉我们作者出游的时间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河面很宽,白茫(mánɡ)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jiǎnɡ)有规律(lǜ)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②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明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叙述了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去游玩。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rónɡ)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③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强调“真是一株大树”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 隙(xì)。[句导读:“簇”“堆”写出了树叶多而茂盛的特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yào)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④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段导读:第7、8自然段写作者逼近榕树后,看到榕树枝叶繁茂和青翠欲滴的情景。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这儿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之一:农民保护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 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⑥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活动的情景的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xiá),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⑦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描述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pāo)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⑧为什么作者会产生留恋之情呢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⑨这句话中的两个“鸟的天堂”含义有什么不同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知识点详解

①“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三个短语告诉我们作者出游的时间是夏日的傍晚。
划,此处读“huá”,指拨水前进。
②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桨声”比作“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儿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也反映了“我们”出游时的愉快心情。
③它承接上一个自然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明榕树只有“一株”,不是“两株”或“许多株”。
缝,此处读“fènɡ”,指空隙。
④重点句解析:这句话写了榕树叶子绿得发亮,给人以青翠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涨(zhǎnɡ)潮:由于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海洋水面升高。
⑤因为是黄昏时分,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所以作者没有见到鸟,很失望,甚至对“鸟的天堂”这一说法产生疑问。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⑥作者先用两个“到处……”写出了鸟的数量多,满眼都是;又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四个词语写出了鸟的种类多、体形不一、毛色各异;接着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千姿百态。
⑦写出了“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⑧因为这里的榕树之大、鸟儿之多是作者第一次见到的,榕树之富有生机和鸟儿之活泼是作者十分喜爱的。他深深地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所吸引。“留恋”,写出了作者当时不忍离开的真实心境。⑨重点句解析: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的作用,同时也凝结着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

质疑导入
齐读课文题目,思考:从题目“鸟的天堂”看,你想知道什么
(“鸟的天堂”是什么 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这样称呼 鸟的生活怎样 )
赶快读读课文,看谁能从中解决这些问题。

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2.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多读几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多写几遍,易混的字,找来形近字比较一下。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词典。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读音。
①“缝隙”的“隙”应读xì,不读xī。
②“树梢”的“梢”应读shāo,不读xiāo。
(2)难字。
①“耀”字中,“光”应避让右边,最后一笔要变形,竖弯钩变成竖提,右上的“羽”字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②“隙”字右上的“小”字,竖钩变成竖。
③“茫”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3)解词。
应接不暇:文中指鸟很多,看不过来。
(4)你读了课文后,解决了心中的哪些问题 (简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
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2)划分段落。
①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第5~9自然段写第一次去;第10~13自然段写第二次去。
②再思考。
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和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许多鸟。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我”感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③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天堂”是个极美好的字眼,能够引发人无尽的想象。可以用质疑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本文用语平实,读来却优美动人,特别是几个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却对理解课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照耀”。“应接不暇”写鸟多。“不可计数”形容榕树枝干的交错林立,点明了榕树枝根互生、独木成林的特征,既印证了上文“真是一株大树”的惊叹,又呼应了下文远观榕树的感受——卧。“照耀”形容榕树绿叶的鲜亮欲滴,显示大树的生机勃勃。“不可计数”“照耀”描绘了“鸟的天堂”的神奇和美丽,为下文写鸟儿埋下伏笔。
3.课文用流畅的语言表达了热烈的感情,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榕树蔚然、群鸟纷飞的景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的,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课文,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复习旧知识,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2.对此,你又有什么问题
(两次去为什么所见不同 “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理解感悟,解决疑问
1.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思考: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大榕树)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读描写榕树的句子。
①给你什么感觉 (大、茂盛、有生命力。)
②说说自己是怎么体会的。
(3)重点体会下面的词句。(出示幻灯片。)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③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学生通过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出大榕树的大、茂盛,充满生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兴奋、喜爱的心情。)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 展现在你眼前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
(由远及近。远看,像是许多株大榕树,树叶绿得可爱。近看,是一株大树,枝干多得不可计数,枝生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绿叶一簇堆一簇,没有缝隙,那绿色照人眼,像是孕育着新的生命。)
(5)你想看看真的大榕树吗 它是不是真的像作者巴金笔下的榕树一样呢 (放录像)
(6)你愿意把看到的美景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给大家吗 (请学生说一说)
(7)作者为什么只写了榕树的大、茂盛、美丽 (抓住了榕树的特点,这也是鸟生活必需的环境。)
(8)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哪些适合鸟生活的环境 (岸上潮湿,农民不许人捉鸟。)朋友介绍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我们”为什么没见到一只鸟呢 (傍晚时分,鸟栖息了。)
2.学习第三部分。
教师: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不免有些遗憾。第二天早晨,作者又到了“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 (许多鸟)
(1)你能用书上的语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吗 (第12、13自然段)
(2)第一次没有见到一只鸟,而这次却看见了许多鸟,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兴奋、惊异、激动不已)
(3)再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鸟多的
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从所处的位置写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大小、花色、活动写鸟多。)
(4)根据你掌握的常识,想象一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鸟多,作者写过的也可以再补充。(花色:红的、绿的、白的、黄的、灰的、棕的……活动: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看风景,有的在喂小宝宝……种类:画眉、鹦鹉、白鹤、灰麻鹤……)
(5)这么多的鸟,看都看不过来,但作者还是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的活动。读有关句子,画出描写画眉鸟动作的词。(飞了出来、飞进、站、叫)
小结:作者整体写鸟多,多方面地展现了众鸟欢腾的景象,而且还向我们具体描绘了一只鸟的活动。这使我们对“鸟的天堂”的鸟有了全面的了解,仿佛置身于众鸟之中,使人兴奋激动。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第12、13自然段,体会一下鸟的活泼欢快及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3.学习第四部分。
(1)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有适合鸟生活的大榕树、潮湿温暖的环境和当地人的自觉保护,所以这里的鸟儿们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
(2)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是当地人对它的称呼。)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①大榕树,茂盛而美丽,静态美;②许多活动的歌唱着的鸟,这是动态的美。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无限赞美,更激起我们的向往之情。)
2.学了课文,你在写景物的方法上受到哪些启发 (有序;抓特点;动静结合;先整体描写,再具体说某一方面等。)
1.解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寻找、思索、讨论、总结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2.学习描写大榕树那部分课文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播放大榕树的图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绿意盎然的榕岛上忘情流连。而后,请学生把刚刚看到的美景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复习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观察和叙述能力。
3.那“鸟的天堂”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还可再深入探究。一株榕树能蔚然成林,自然是因为水分充足。鸟儿愿意将巢筑在这里,表面看来是因为榕树高大茂盛,适合它们繁衍生息;实际上,枝繁叶茂的树林不计其数,却往往不是鸟儿的天堂。课文不露痕迹地说明了大榕树能成为鸟儿的天堂的内因——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当地人爱树爱鸟,为鸟儿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在那里,它们是快乐的主人。这给人以启示:树、鸟、人三者之间有因果关联。树因鸟美,鸟因人乐,人因物(树、鸟)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幸福。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表示。
缝隙(xī
xì)
不可计数(shǔ
shù)
主干(gàn
gān)
应接不暇(yīng
yìng)
2.看拼音,写词语。
càn
làn


zhú
gān

竿
fèng



jìng



zhào
yào

耀
shù
shāo


3.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茂盛
留恋
颤动
陆续
(1)前后相继,时断时续。(陆续)
(2)不忍舍弃或离开。(留恋)
(3)植物长得多而茁壮。(茂盛)
(4)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颤动)
4.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颤动—(颤抖)
逼近—(靠近)
茂盛—(繁茂)
缝隙—(裂缝)
5.课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加呢

6.第一次去探访“鸟的天堂”,作者为什么认为那里没有一只鸟
因为他们是在晚饭后去的,鸟儿可能都已经归巢栖息了;他们划船时很轻,“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鸟儿没有发现他们;岸上很湿,他们没有上岸,而且天色昏暗,自然不会轻易发现鸟儿的踪迹。所以作者误以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笔名巴金、黑浪、王文慧、余一等,生于四川成都。他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因病逝世于上海。“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他的笔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主编《收获》杂志。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
2.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指一株大约有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我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村河中,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鸟的天堂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棵神奇的古榕树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其中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暮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非常壮观。巴金先生为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早晨时百鸟嬉闹的景象。
如今,傍晚时分百鸟出巢的情景也十分壮观。每天傍晚7时15分至7时45分(冬季提前1小时),一批批灰鹭从鸟的天堂准时朝东南方向编队出发,飞到周边一带的浅滩上去觅食。起飞前,先由一只负责召集的灰鹭从古榕树的西头飞到东头,有时还飞到隔江的小岛,呼朋引伴,催促同类赶紧趁着暮色外出觅食。不到5分钟,在领头鸟的带领下,一群大大小小的灰鹭陆续从林子里飞出,群鸟争鸣,翩翩起舞,这种情景每次大约持续半个小时。第二天清晨5时15分至6时多,飞出去的灰鹭经过一夜的辛勤劳动,满载而归,从四面八方飞回古榕树,与伏在枝头正准备飞出去觅食的白鹭交头接耳、盘旋飞舞,有时还会做出俯冲和倒飞的动作。天马村人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1984年,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为风景区增色生辉。2002年,鸟的天堂风景区经过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集“古榕、鹭鸟、天马人”为一体的自然文化景观,是目前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3.榕树
榕树是一种常绿乔木,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树冠大,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隐花果,初为绿色,熟时是紫红或淡黄色。榕树的枝干会向下长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多数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也有的悬挂在半空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树林。因此,榕树往往被人们称为“独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