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去年的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去年的树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20: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的情谊。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2.体会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
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有关友情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树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段导读:第1自然段交代了树和鸟儿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句导读:树和鸟儿的对话,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约定。]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树和鸟儿是好朋友,并详细地叙述它们分别的原因。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②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段导读:第5、6自然段讲第二年春天,鸟儿如约飞回来,而树却不见了。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fá)木人用斧子 把他砍倒 ,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句导读:描写锯木头的声音,渲染了气氛,衬托出了鸟儿内心的焦急。][③这里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④找出句子中的几个动词 说说它们能表现什么。]鸟儿向村子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这部分先总说鸟儿从南方飞回来找树,然后叙述鸟儿寻找树的详细经过。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⑤“看”字有什么含义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⑥这个“看”字的含义是什么 ]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鸟儿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鸟儿实现了诺言,带着对树的深情留恋飞走了。
知识点详解

  ①总领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说明树和鸟儿是好朋友。
  ②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斧子:砍伐竹、木的铁制工具,头楔形,有木柄。 倒,这里读“dǎo”。
  ③表示声音的延长。
  ④“切”“做”“运”“卖”四个动词连用,深刻地反映出树的不幸遭遇。
  ⑤一个“看”字,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透过“看”字,我们可以看出,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还是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多么深厚的友谊呀!
  ⑥这个“看”字让人感受到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朋友!”这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了前面的两篇童话,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感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去年的树》。这个故事更动人,相信你们一定喜欢。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语。
3.思考:全文写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哪儿给你的印象最深
三 汇报交流
1.字形:“融化”的“融”,左下部“冂”里面是“羊”字少两横。“伐”与“代”区别开。
2.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能读准确,句子是否能读通顺。
3.交流:全文主要写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她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明年回来唱歌给树听。可第二年鸟儿飞回时,树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面对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四 默读,思考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请学生默读,思考:全文共写了几次对话,分别是谁与谁的对话 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四次。分别是小鸟与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内容分别是:①约定明年给树唱歌;②从树根那得知树被伐,拉到山谷;③从门那得知树被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④从小姑娘那得知火柴用光,只剩火柴点燃的灯火。
五 分段读课文,读准读熟
  1.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可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音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近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学生容易把握读的感情基调。
3.课堂教学的高潮可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的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爆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可在这里安排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
1.理解课文,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情谊。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 朗读感悟第一组对话
1.导入: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过冬去了,临行之前,一对好友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读一读。
2.思考:此时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难舍难分,一个希望再听,一个保证再唱。)可能会做些什么 (笑着,擦眼泪,相互抚摸……)
3.带着这种情感分角色读或演。
4.指名朗读或表演。
二 朗读第2~4组对话
1.导入:小鸟和大树是这样的难舍难分,他们约定明年春天再相见。可第二年春天,当小鸟满怀深情地飞回来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时,却不见了大树的踪影。她为了找到好朋友,历尽千辛。还可以说怎样找 (千辛万苦、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为找好朋友,鸟儿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四人小组读课文中的三组对话,体会小鸟的情感。
2.朗读。请一组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谁不为小鸟的真情所感动呢 此时的小鸟可能在想什么,做什么 (飞、望、找、擦汗、口干……)
再请一组朗读,评议,哪个角色读得更好 (树根是树的一部分,他的口气也是伤感的。)
3.表演:请一名同学做小鸟,一边飞,一边找,一边问。找到谁,谁就做另外三个角色。(放有关的音乐,烘托气氛。)
三 朗读、想象、感悟
1.引导: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焦急、牵挂和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正是这份友情,使他们又见面了,此时的小鸟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齐读)
3.想一想。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老朋友见面,小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此时她想说什么 (老朋友,你好吗,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多么想念你呀!去年的约定,你还记得吗 我是来唱歌给你听的。不管怎样,我也要唱给你听……)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又想说什么 (朋友,歌唱完了,你听见了吗 我不能陪你了,再见了,朋友……)
4.小结: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和小鸟一样,守信而珍惜友情。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诚信。
四 拓展升华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都想对谁说 (小鸟、大树、伐木人、大门、文章的作者……)请分别写下来。
2.总结:我们通过多次进行交流对话,走进文章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世间“诚信与友情”同在。
  1.在设计本课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2.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本文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
1.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huà


shèng
xià


 fá



2.给下面的字组词。
剩(    )(    )(    )
伐(    )(    )(    )
煤(    )(    )(    )
3.加标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4.鸟儿和大树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冬天来临,鸟儿到南方去之前,向好朋友大树辞行。大树请求鸟儿明年春天回来唱歌给他听,鸟儿答应了。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寻找大树,大树不见了。树根说大树已被运到山谷中去了。于是,鸟儿来到山谷里,可是大树已被做成火柴卖掉了。鸟儿又来到村子里。小女孩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上亮着。最后,鸟儿盯着灯火仔细地看着,唱起去年的歌。唱完之后,鸟儿飞走了。 
5.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个“看”字连续出现,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此时鸟儿会想些什么呢 试着揣摩一下。



1.作者简介
新美南吉(1913~1943) 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出生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家庭。中学时代,他便开始投稿,展现出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天赋。1943年,身体状况一直欠佳的他,终因喉头结核而英年早逝。他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是在逝世后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毛毯和钵之子》《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新美南吉全集》等。新美南吉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强调故事性,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情节曲折有致。他说:“应该想到童话的读者是谁。既然读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学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话就应努力回归到故事性来。”二战后出现的日本儿童文学新派作家,大都把新美南吉看作是最值得推崇的前辈作家之一。
2.童话的荒诞美
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写实文体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恰恰相反,童话就是要有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这里所指的“荒诞”,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有所区别。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童话中常常离不开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其中夸张和想象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去年的树》就是用美丽的荒诞来表现一只鸟和一棵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鸟儿那执著的爱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因此,它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