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长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20: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气魄、雄伟”等词语。3.朗读时要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文中两幅图的挂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重点词句的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长  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chónɡ)山峻(jùn)岭之间蜿(wān)蜒(yán)盘旋。[①开头一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起什么作用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jiā)峪(yù)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句导读:简介长城的起点、终点及长度。]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数字,概括介绍了长城,突出了长城的“长”,这是作者远看长城的效果。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句导读: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是它构造的整体特点。]城墙顶上铺 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②这句话是比喻吗 为什么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duǒ)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liào)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tún)兵的堡垒(lěi)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句导读:这几句话是作者对长城构造的具体描写,是近看长城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详细描述长城的构造,突出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这是近看长城的效果。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③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④这句话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这样气魄(pò)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⑤为什么作者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知识点详解

  ①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既突出了长城的长,又描绘出长城的外形。
铺,这里读“pū”,指把东西摊平放置。②不是,这是作者用生活中的实例和长城作对比,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使读者对长城的宽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堡垒:军事防御用的坚固建筑物。
  ③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④这句话中“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⑤从规模上看,长城长达万里,气势宏伟;从工程上看,建造过程异常艰难,全靠人力把那么重的方砖和条石运上陡峭的山岭。在两千多年前完成如此宏伟、如此艰巨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因此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介绍长城的影片)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描绘出来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 再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1)隔:右下部是“”,不要写成“用”。 (2)砖:右半部是“专”,第三笔是“”。
(3)旋:在“盘旋”中读xuán。
(4)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5)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来的部分。
(6)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三 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1.准确。
2.通顺。
  1.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理解“气魄雄伟”“奇迹”的意思以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等,由此展开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从远观长城、近看长城、遥想修筑者三个方面理解感悟。
2.可以从长城的长度和蜿蜒的姿态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谈收获,教师适当给予补充即可。如:长城的“长”,结合数字“一万三千多里”询问“山海关”和“嘉峪关”分别在哪个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跨越了这么多省,那会有多长 这个环节的教学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
3.近看长城时,重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可以通过图画先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用 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埋下伏笔。
1.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段落,进一步体会长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朗读时要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交流资料,升华认识。
一 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教师导入课文: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 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句子1: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
(1)从哪儿可看出长城气魄雄伟
(2)什么叫奇迹 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奇迹”
2.再次读课文,解决第一个疑问。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长: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宽:城墙顶上平整得像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坚固:城墙外沿的垛子有两米多高,长城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打仗时……
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2)品读课文,读出气势。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3)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雄伟气魄。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教师:长城仅仅因为它的雄伟气魄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你能用书中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句子2: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加深感悟。
要求
努力做到人人参与,分层次参与。
答案参考:
多少:成千上万,无数。可结合时代背景,即为什么建长城,谁来建。
血汗:鲜血和汗水。可结合当时的劳动条件讲,也可结合《孟姜女寻夫》的故事讲,突出劳动的艰辛,无数劳动人民献出了生命,还可以结合条石和城砖的重量,加入合理的想象……
智慧:聪明才智。长城地势险峻,在没有先进设施、工程艰巨的情况下,劳动人民建成长城,并保存至今,坚不可摧。
才:不容易,困难重重。衬托出劳动人民的伟大。
(2)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三 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合认识,感悟情感。)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 总结板书,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今天的学习,令我们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就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的: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1.应在了解了长城的特点之后,再来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品味语言,品读语句,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建筑长城的不易。
2.在教学时,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即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让学生在文中找批注,再回到全班交流。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回到这两句话再读一读、谈一谈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气势,眼前浮出画面,心中悟出情感。
3.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长城。在充分阅读,充分理解长城特点的情况下再去体会“奇迹”“血汗和智慧”就水到渠成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离学生也许太久远,学生对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体会很深,有些句子教师需范读。
1.看拼音,写词语。
zhì
huì


 
bǎo
lěi


 

zhàng


 


xióng
wěi




 
níng
jié


2.猜猜我是谁。(把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奇迹)
(2)形容蛇类爬行的样子。(蜿蜒)
(3)高而险峻的山岭。(崇山峻岭)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因为历代帝王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侵扰百姓,掠夺财物,影响自己的统治,所以,在修建时,只在城墙外侧留有瞭望口和射口。 
4.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写一段话,向游客简介八达岭长城。

5.为什么长城的城墙一面有瞭望口和射口,另一面却没有呢
1.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长城沿线的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2.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