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园地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8:0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围绕成长中的故事,搜集名言及其他相关资料。围绕主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升华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的认识。3.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见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2.指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问题,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围绕所选主题阐述见解的能力。
2.口语交际时做到思路清晰,语言通顺。
一 审清题目,选定要写的内容
出示课本第139页“口语交际·习作”的幻灯片。
1.默读幻灯片上的要求。
2.边读边思考你对哪个话题感兴趣。
3.自主选择后,思考如何写作。
二 选择题目,自由结组,互相补充,互相评议
三 班内交流
三个话题的指导:
成长的故事
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成功、挫折、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通过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经历,重新评价自我。
3.与别人交谈时要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准确地表情达意。
指导方法:
1.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故事,有的让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的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有的则让你烦恼至今,还有的让你感悟到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机会,请你向大家说说令你后悔的事情,让大家从你的经历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2.开展活动,促进交际。
(1)理清自己的思路,回想令你后悔的事情。
(2)要求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小组其他成员心中的难事。引导学生了解别人做事时的过程及想法,以便使自己得到更多启示。
(3)以访谈的形式向大家说说事后的体会。
3.口语交际现场要求。
(1)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时,要求举止大方,说话利落。提前准备采访提纲。
(2)被采访人要求态度端正,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谈读《乌塔》以后
指导方法:
1.回顾课文。
(1)寻找文中最令你感慨之处。
(2)寻找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不同之处。
2.创设情境,促进交际。
乌塔来亚洲旅游了,这一消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孩子,你有幸代表我们学校参加这次座谈会,你想在会上说些什么呢 请你准备一个发言稿,说说你对她独自游历世界的想法、看法,并向她介绍我们中国小朋友,好吗
3.口语交际要求。
(1)发言有条理,阐述看法有理有据。
(2)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展示中国儿童的风采。




指导方法:
1.读信,明烦恼。
读读信,从文中找出王虹为什么烦恼。
2.商讨,明根源。
(1)王虹为此而烦恼,说明她不明白什么
(2)共同商讨解决这一烦恼的办法。
(3)你会如何劝王虹,教她如何做呢
3.交际要求。
(1)体会王虹的心情,注意谈话语气。
(2)抓住烦恼之处,开导有理有据。
(3)感情真挚,见解独特。
1.选择话题,阐述看法。
2.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完成习作。
要求:
一 成长中的故事
写出事情经过,写出独特认识,如写别人的故事,要注意本人对事情的评论。
二 写回信
写出你的看法,写出你帮她想的应对策略,语言要诚恳,并且注意信的格式。
1.感悟边读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2.积累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名言警句。
3.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一 我的发现
1.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思考: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一种读书方法)
2.分析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
(1)边读边想,可及时发现问题。
(2)对问题的研究可帮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3)根据问题查阅资料,或联系上下文体会,有助于我们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理解。(小组交流)
3.你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
4.你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5.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介绍一下。
二 日积月累
1.读格言,谈理解。
  (1)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2.再读格言,谈体会。
可结合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例子谈谈。
3.你还了解哪些名言 让我们共同学习。
4.积累背诵,激励自己前进。
三 展示台
1.布置学习实践任务,小组合作完成。
2.出示评比方案。
3.交流实践成果。
难忘的教训
那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但我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酸酸的,后悔不已。它给我的教训是终生难忘的。
那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市里要举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平时数学还不错,爸爸也常让我做一些课外题,什么“和尚分馒头”“将军饮马”,我还常拿这些题来考妈妈,妈妈也常被这些题难住。看到妈妈做不出来,满脸通红的窘迫样,我开心极了。
为了这次竞赛,我没少下工夫。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学奥林匹克学习班,一有空就做习题。爸爸为了我能赛出好成绩,特意买来许多参考书。他一边自学,一边辅导我。开始我学得挺认真,遇到不懂的问题又是查书,又是向别人请教。做了几百道题以后,我感到数学难题也不过如此,有点儿沾沾自喜了。
竞赛前几天,爸爸从一本参考书上找了几道题让我做。我粗粗地把题看了一遍,感觉很“简单”,懒得再去动脑筋,就把书后的标准答案照猫画虎地抄了上去。爸爸居然没有发现。我心里暗暗高兴,自以为得计。
竞赛那天,我起得很早,来到考点一看,场外已挤满了人,有学生,有老师,还有许多家长,他们神色紧张,表情严肃。我从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爸爸对我讲:“不要紧张,会做的题不要错就行。”我心想,有什么好紧张的,你就等着瞧吧!
当我坐在考场里拿到卷子浏览了一遍后,心中一阵暗喜,原来试卷上有两道题竟然是那天爸爸让我做的题。就从这里“开刀”,我提笔就写,当笔尖在纸上滑动时,脑子嗡的一下懵了。这看来简单的题,原来还有些“玄机”,一堆已知条件缠在脑子里,怎么也理不出头绪,真想再看看那两道题,但现在一切都晚了!我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考场的。一出考场,看到爸爸那期待的目光,我忍不住大哭起来。
如今,我常常想起这件让我后悔的事,并把它作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它让我吸取了教训:在学习上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来不得半点儿浮躁。它提醒我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不要再做一时偷懒而后悔一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