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习作继续领略中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2.引导学生积累风景名胜区的有名的对联。学习课文介绍事物时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学写导游词。3.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和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指导学生说话应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时突出怎样保护文物。2.习作时突出导游词的特点。3.指导学生说话、写文章要清楚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遭到破坏的文物的图片)、一些景点的风光资料(有关的故事、传说)
教学课时
三课时
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一 出示幻灯片,创设情境
教师: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
出示幻灯片:
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对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二 展示图片,激发情感
图片内容可不拘泥于长城现状,也可围绕其他文物古迹。
三 感悟重点,明确要求
1.读了这则报道,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多角度谈感受,如为文物遭到破坏感到担忧,对人们无知地破坏文物感到气愤、着急……目的是谈真实看法。)
2.摆在大家面前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板书:保护文物)
3.怎样保护 提出保护建议。
四 分小组讨论
五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点拨重点:
1.条理。
分析现状谈感受提出保护文物的建议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2.突出重点。
怎样保护文物
六 教师指导后,小组合作练习,互评互议
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一 出示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二 分析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1.内容: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2.步骤:(1)确定习作目标(哪处“世界遗产”);
(2)选取对此处“世界遗产”的介绍内容。(可以是有特色的风光,有关故事、传说,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3.注意:导游词要有导游的特点。你的介绍既要吸引游客,又要使游客了解与此处景点相关的更多信息。
三 个人思考并准备相关资料
四 小组交流,相互指点
五 各组推选一二人在班内模拟导游讲解
六 例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使北京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又叫紫禁城。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四角各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形式修建的,是明清两朝20多位皇帝的皇宫。明清在此进行统治的时间长达5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它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殿宇的等级越高。
请大家随我来,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它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过了这儿,再往前就是保和殿了,明朝时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保和殿,其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和太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清朝时在此宴请王公大臣,乾隆五十四年后在此殿试。
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故宫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首都人民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
1.积累风景名胜的有关对联,理解、背诵,感受景色的美。
2.搜集有关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感受其魅力。
3.明确本单元描述景物时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有意识地学习运用。
一 我的发现
1.出示例句,分析对话。
(1)两句分别要讲什么 (第一句讲城墙顶宽,第二句讲俑坑大。)
(2)分别运用了哪两种熟知的事物来进行对照 (马路、篮球场)
(3)这样描述有什么好处 (形象、易懂)
2.寻找已学过的文章中类似的描述方法。
(1)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2)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实践,学习运用表达方法。
把以下两句话描写得更加形象。
(1)这条蛇真小。
(2)这条路弯弯曲曲的。
二 日积月累
1.读对联,细品味。
(1)读对联,了解对联分别描述了哪个景点。(指名读,读准字音。)
(2)交流对对联的大体理解。
①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描写颐和园月波楼)
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
②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描写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交流四川青城山真武殿的相关资料、图片。
③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山东济南大明湖)
由学生介绍大明湖的美景,交流图片资料。
④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描写江苏苏州沧浪亭)
由学生介绍苏州沧浪亭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2.再读对联,赏美景。
3.展示图片,赞美景。
4.背背对联,记美景。
三 宽带网
1.课前作业。
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方法指导。
(1)留心在书报中所见的资料。
(2)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或纪录片。
(3)访问游览过名胜古迹的亲朋好友,从门票、旅游手册、照片上获取信息。
(4)实地游览时注意收集、记录资料。
(5)观看电视中的相关节目。
3.搜集同一景点资料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做到种类全,有图片、诗词、故事、传说、风景介绍……)
4.开展“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实践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