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7: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段落的品读和圈划,感受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蔡元培先生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写人的手法,这是本文的一特色;难点在如何感受到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座的同学对于北京大学一定不陌生,它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心目中的名校,也是我们不少同学心中的目标,它被称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也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可大家了解一百多年前的北大吗?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封建官僚的培养机构,甚至有很多学生是官员,有教授回忆:“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都这么喊‘老爷向左转,老爷向右转’。” 在民国初年,许多人仍然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将大学看成是取得官吏资格的阶梯。因此,北大校内管理混乱,没有多少学术氛围。改变北大校风的是谁?——他正式我们今天要走近的主人公蔡元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交流蔡元培的生平资料。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21·cn·jy·com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对于蔡孑民先生的评价
——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2、 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刻画这位“近代最大的教育家”的?分别突出了蔡孑民先生怎样的特点?(圈划、品味语言)www.21-cn-jy.com
第一印象:初识即感受蔡先生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
第二印象:作者为办证明求见蔡先生。感受到先生的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
第三印象:作者作为接待委员会成员在纽约接待蔡先生,再现先生的书生本色。
第四印象:蔡先生为留学的北大学生演讲,极写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格调。
事业之大:
改变校风:提倡为学术而学术。
以能者为师:不论派别,不分老幼。
领导新文化运动:突出主流方向。
三、再读课文,探究思路
1、以上材料分别围绕哪两大特点展开?
——抓住“春风化雨”(2—9)和“兼容并包”(10—22)两大端来组织材料。
23小节——总结
2、春风化雨、兼容并包分别是对蔡元培先生哪方面的评价?
3、这两大端能否交换顺序?
理由:第2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从亲眼所见写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扣题目中“我所认识的”一语;“兼容并包”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举措,一种制度。而“春风化雨”则是个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更难得。只有这种境界才会有“兼容并包”的举措,才有可能成为大教育家,正所谓“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作者赞美的正是蔡先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三读课文、探究写法
1、蔡先生作为近代最大的教育家,其业绩和事迹可谓超然卓著,但作者似乎多写细小平凡之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1·世纪
教育网
明确:蔡先生一生事业之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为人知,本文着力要表现的是先生的人格精神。那些平凡的小事恰恰从不同角度展示一个大教育特有的“蔼然仁者”的气度及魅力!这是平凡之中见深远的笔法。www-2-1-cnjy-com
2、在表现“春风雨化”和“兼容并包”的教育两大端时,文章所用的写作方式是否相同?
明确:春风化雨——以主观感受为主来写人叙事、表达情感。
兼容并包——以对时间的记述和评价来揭示其作用和意义。
3、 以第九小节为例,分析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以记叙为主,为何要议论?
如何理解“极高明而道中庸”
补充材料: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21教育网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此处之“道中庸”不是没有是非曲直,而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大心胸,是接纳天地风云的大包容,是“润物细无声”的高尚境界。2·1·c·n·j·y
极高明:蔡孑民先生道德文章的高度
道中庸:蔡孑民新生为人处世的态度
叙生活小事,彰显人物人格之大,平凡之中见深远。而议论则将先生的精神上升到哲学层面,这是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的独到之处。21cnjy.com
总结:内容:赞美蔡先生的崇高精神境界。

写作特点

选材:以小见大、平凡之中见深远

表达方式:叙议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