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7 18: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目标要求】
1.记住战国前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商鞅变法开始时间及其主要内容;
2.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给秦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3.记住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及修建年代;
4.理解都江堰的特点、功效
【课堂热身】
活动1: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战国前期,______的普遍使用和______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__________年,在_______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3.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修建年代:
后期,主持者:秦蜀守

2.地理位置:成都附近的
上。

3.程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
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
4.作用:使
成为“天府之国”。
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
【合作探究】
探究一:商鞅变法
1.“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_________秦孝公《求贤令》
处在那样一个战乱时代,怎样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
想一想商鞅为什么要奔向秦国呢?
2.阅读材料,进一步探讨商鞅变法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图片
(图一)铁农具
(图二)
鼓风冶铁图
(图三)青铜牛尊
材料二:“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鞅
材料三: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于是他发布求贤令,招揽优秀人才。商鞅得到消息,便来到秦国。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你知道战国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材料二商鞅的话表明他的什么主张?
(3)材料三中包含了变法的哪些原因?
(4)请你选出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


A.战国前期经济的发展B.商鞅主张社会变革C.秦孝公发布求贤令D.魏国占领秦国大片土地
探究二:讨论商鞅变法措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它给秦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活动1:
(1)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内容影响到今天?
(2)根据讨论所得,各组竞争完成下列问题:
①商鞅变法后,秦国承认
的土地所有权,拥有土地的人和耕种土地的人积极性都提高了,旧的制度废除了,新的
制度在秦国建立起来。(老师稍作分析)
②重农抑商促进了
的发展。战国后期还修建了
,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之地。
③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现在行政管理还有影响的是什么?
④归纳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圈画在书上)
政治:
经济:
军事:
活动2:追问改革的结果,体会商鞅为变法而牺牲的人生价值。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是否说明改革失败了?同学们如何看待商鞅的死?同学们分组讨论。
【课堂小结】
老师的感慨:商君虽死,但新法已深入人心,深深影响着秦国的发展。学习商鞅变法,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从商鞅身上,我们看到了改革家大胆的变革精神和无畏的献身精神,从秦国的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到商鞅的伟大,看到他对历史作出的突出贡献,看出战国历史的另一大特点“变”。
通过变法,秦国走上富强之路内修政治,发展经济,外御强敌,开拓国土。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按“世纪纪年法”是(

A.公元前4世纪五十年代
B.公元前3世纪五十年代
C.公元前3世纪六十年代
D.公元4世纪五十年代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4.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它使得成都平原 成为天府之国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白渠
5.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7.《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8.“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


A.白起
B.商鞅
C.苏秦
D.李冰
9.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10.为秦的统一打下基础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张居正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1.商鞅变法时期,秦国有两个人,张三出身平民,在战场上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李四出身贵族,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未有寸功。按照商鞅变法有关法令,对张三李四二人的政策应该是
(
)
A.都得到赐爵或官职、土地和房宅
B.都不能得到任何赏赐
C.张三得到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李四却得不到
D.李四得到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张三却得不到
12.有人说都江堰“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这项工程修建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13.1974年3月,在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工地上,出土了东汉时雕刻的一尊石头人像。石像高2.9米,完好无损。你认为此人应该是


A.秦始皇
B.郑国
C.史禄
D.李冰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之谓。
——《商君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商君”是谁?他在历史上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据材料一,归纳他在秦国采取的主要变革措施。
(2)据材料二,“商君”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中提到的“末事”指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说说“商君”的活动对秦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3)当今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之处?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课堂热身】
铁器
牛耕
公元前356年
改革政权机构
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严明法令
【合作探究】
探究一:商鞅变法
(1)使国家力量强大起来才能免遭厄运。
(2)
因为秦孝公深感秦国丧失土地、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他发布求贤令,商鞅想到秦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1)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2)表明商鞅决定变法的主张。
(3)秦国的落后,秦国受到其他诸侯国的鄙视,秦孝公的支持
(4)A
探究二、讨论商鞅变法措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它给秦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活动1:
(1)(可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要阐述出理由.)推行县制的主张影响到今天。
(2)①私人
土地制度
②农业
都江堰和郑国渠

推行县制
④政治: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经济: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
军事: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活动2:不能说明改革失败了,因为变法的成败不在于变法者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变法获得成功,因为秦国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达标检测】
1.A
2.A
3.A
4.B
5.B
6.D
7.C
8.B
9.A
10.A
11.C
12.C
13.D
12.
(1)商鞅
在秦国主持变法
奖励军功、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2)粮食价格过低
工商业活动
重农抑商
秦国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战斗力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可发短表自己的看法,如: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都江堰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