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神经调节(1)
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
B.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属于神经细胞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
2.神经传导的是(B)
A.声音 B.神经冲动
C.刺激 D.应激性
3.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突起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轴突较长,一般只有一条
B.树突一般短而数目多
C.神经元一般都有树突和轴突
D.轴突分枝多,树突没有分枝
4.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B)
A.细胞体→树突→轴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轴突→树突 D.轴突→细胞体→树突
5.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人的味蕾中没有这种细胞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第5题) (第6题)
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树突;②细胞核;③细胞体;④轴突。
(2)①的功能是将信息传入细胞体。
(3)④的功能是将信息传出细胞体。
7.夏天,当你从空调房进入阳光下,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你顿觉浑身燥热,热汗淋漓,长时间后,头昏眼花。请思考回答:
(1)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分布在(C)
A.脑 B.眼睛
C.全身体表皮肤
(2)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是神经元的(A)
A.树突部分 B.细胞体
C.轴突部分
(3)人体神经细胞很多,且分工十分细致。接受环境中冷和热刺激的神经细胞都能产生兴奋(信息),把不同的信息传入脑中不同的部位,进行处理,使人作出不同的反应。你认为接受环境中冷和热刺激的神经细胞(B)
A.相同 B.不同
(4)人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头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现象,其调节异常发生在(C)
A.接受信息环节 B.传导信息环节
C.处理信息环节
8.在测试对刺激的反应快慢实验中,被测试者眼睛注视着主试者的手指,当看到尺子滑落,立即用手指夹尺子,问:
(1)在实验中每次测试都要重复5次的原因是减小实验误差。
(2)被测试者看到直尺下落时马上抓住直尺,这一过程中,接受直尺下落信息的器官是眼睛,传导这一信息的是神经,处理这一信息的器官是脑。
(3)在人数数的同时去抓直尺,反应时间就会变长。
9.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突起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树突数目多,轴突一般仅一条
B.树突从细胞体发出后有分枝,轴突无分枝或分枝少
C.神经细胞一般都有树突和轴突
D.树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而轴突的功能则是将兴奋传到细胞体
【解析】 神经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轴突较长,一般只有一条,在它的末端有分枝,称为神经末梢,故A、B、C三项均正确。树突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而轴突则把兴奋从细胞体传送到下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故D项错误。
10.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不同的人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某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两个同学的反应快慢:
①如图所示,小川用手拈着一把长30厘米的直尺。
②当小川松开直尺时,小悟立即用手指抓住直尺,然后记下直尺上的刻度。
③重复上述步骤5次,计算平均值(a)。
④两个互换,小悟松开直尺,小川抓。重复上述步骤,计算平均值(b)。
(第10题)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解】
被测者,小悟,小川
次数,1,2,3,4,5,1,2,3,4,5
数据/厘米,,,,,,,,,,
平均值,,(2)小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小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b,则反应快的人是小悟。
(3)请你画出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简图,并标注细胞核和突起。
(第10题解)
【解析】 (1)设计表格时应充分考虑重复实验及计算平均值。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悟和小川各重复了5次,因此表格需要11列;同时需要记录被测者、次数、数据、平均值,因此表格需要4行。(2)反应速度越快,抓住直尺需要的时间越短,直尺的数值越小。若a<b,则反应快的人是小悟。(3)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11.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为什么酒后不能驾车?八年级学生小敏在学习了“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后,模仿课本中“对刺激反应快慢的测试”活动,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①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②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③被测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并计算出平均值填入了下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饮酒前反
应距离/厘米
13
14
12
13
14
13
13
12
14
13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饮酒后反
应距离/厘米
16
15
16
17
19
21
25
24
28
26
(1)从研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小敏提出的探究问题是饮酒对反应能力的影响。
(2)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反应距离进行测试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3)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解析】 小敏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是要探究饮酒对反应能力的影响。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数据进行测试,目的是便于对照,更有说服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饮酒后人的反应距离增加,说明反应能力下降。
课件10张PPT。3.3 神经调节(1)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反思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0
3.3 神经调节(2)
1.下列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承担着处理信息重任的主要是(A)
A.脑和脊髓 B.脑神经
C.脊神经 D.脑干
2.如图为人体脑的示意图,其中标号所示结构正确的是(A)
(第2题)
A.①为大脑,②为小脑,③为脑干
B.①为大脑,②为脑干,③为小脑
C.①为大脑,②为小脑,③为脊髓
D.①为脑干,②为小脑,③为脊髓
3.人的神经系统包括(D)
A.脑神经和脊神经
B.大脑、小脑、脑干
C.脑和脊髓
D.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4.一位建筑工人在一次粉刷外墙时,不慎从3米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结果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眼睛并没有任何器质性损伤,据此推测他受伤的部位可能是(D)
A.躯体感觉中枢 B.眼球结构
C.脑干 D.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5.人体的各种感觉形成的部位是(D)
A.皮肤 B.脊髓
C.受刺激的部位 D.大脑皮层
6.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
7.关于大脑皮层的沟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增加了大脑的重量
B.增大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
C.使人体最高级神经中枢面积扩大
D.增加了大脑皮层上的神经元的数量
8.请回答下列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乒乓球运动员灵巧动作的完成,除大脑皮层参与活动外,还需要小脑的协调作用。
(2)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参与“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主要是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9.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B)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皮肤感觉中枢
【解析】 告示牌上写有文字,行人见到文字后,文字信号经人类语言中枢处理后,理解其含义并作出决定。小狗对告示牌上的文字也会产生视觉,但其大脑皮层没有语言中枢,不会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处理。
10.兔的心脏受A和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这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和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推测正确的是(D)
实验处理
正常时
仅阻断A神经
仅阻断B神经
心率/(次/分钟)
90
180
70
A.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B.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A、B两种神经的作用都是减缓心率
D.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解析】 由表可知,阻断A神经心率加快了,说明A神经能减缓心率,阻断B神经心率变慢了,说明B神经会促进心跳加快。
11.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口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大脑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小脑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脑干位于后脑部位。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车、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戴头盔(合理均可)。
【解析】 归纳题中信息可得,大脑能管理人体不同部位并产生知觉;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运动。因此,“植物人”没有知觉是大脑损伤;“舞蹈症”患者动作不协调是小脑病变。因为与生命活动相关的中枢——脑干位于人的后脑,所以平常运动时要做好保护措施。
课件8张PPT。3.3 神经调节(2)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0
3.3 神经调节(3)
1.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是(C)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2.听到班长喊“起立”,同学们立刻站起来,这种反应属于(A)
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激素调节 D.反射弧
3.小明的手被针刺到后迅速缩回,该反射的类型及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分别是(B)
A.非条件反射,脊髓 B.非条件反射,反射弧
C.条件反射,脊髓 D.条件反射,反射弧
4.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D)
A.脊髓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大脑发育不完整
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D)
A.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 B.手被针刺,立即缩回
C.尝到美味,分泌唾液 D.脚被钉刺,皮破血流
6.小玲在摘酸枣时,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迅速缩回,但她又忍痛第二次伸手摘下了酸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被扎后缩手,是条件反射
B.缩手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C.小玲忍痛摘酸枣体现了大脑对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D.完成摘酸枣的动作与小脑无关
7.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第7题)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8.下列对反射弧示意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第8题)
A.图中2是传出神经
B.图中3为神经中枢
C.图中5是效应器
D.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为1→2→3→4→5
9.如图所示是与神经系统有关的概念关系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第9题)
(1)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①反射;②脑;③神经中枢。
(2)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醉驾入刑”政策。凡是酒后驾驶,检测到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100毫升,就视为“醉驾”,处3~6个月或以上的拘役。“醉驾”过程中,由于酒精麻醉了小脑,使驾驶员的操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醉驾入刑”政策,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条件(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10.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D)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反应
【解析】 反射弧的五个部分中,如果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则外界刺激的信息能传入并到达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传出神经受损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信息将无法到达肌肉等效应器,导致肌肉无反应。
11.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D)
A.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
B.聋哑人手语“演唱”,观众感动流泪
C.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解析】 A、B、C选项都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D选项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
12.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膝跳反射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这类反射只要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发生,这类先天性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2)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缩回手,后感到痛。(填“感到痛”或“缩回手”)
(3)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效应器的是①(填序号)。
(第12题)
(4)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D(填字母)。
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5)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脊髓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解析】 脊髓具有传导作用,将信息传到大脑有一定时间,所以手不小心碰到火先缩回再感到痛。②是传出神经,受损后效应器接收不到信息,无法作出反应。
13.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第13题))
(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途径:A→B→E→C→D。
(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损伤的部位可能是[G]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
(3)由(1)(2)可知,脊髓具有反射、传导功能。
(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是吃梅。
【解析】 (1)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反射过程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作出反应,完成反射。(2)某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说明大脑不能感觉到,因此可能是上行传导束受损。(3)脊髓本身就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另外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4)看梅、谈梅时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吃梅时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
课件7张PPT。3.3 神经调节(3)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