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希望三(2)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预设:
(1) 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2) 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头,用剪纸的形式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大胆展示( 看看-找找-说说)
谈话:老师知道我们三(2)班的学生人人不仅有一颗爱心,还知道个个喜欢漂亮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漂亮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随机出示学习目标)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也是对称的。谁能想出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吗?是啊,对称的物体的确很多。
谈话:这些对称的物体,同学们喜欢吗?(喜欢),喜欢我们就把它画下来,就得到了这样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1. 教师收集大量的图片(包括不对称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分类,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谈话: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对称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好这个问题,我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认识它,请说出名字。这是什么图形?
自学要求:
a、请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这些都是对称图形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动手分一分。
b、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呢?
c、请同学们把对称的图形在小组里分工让每一个小朋友动手折一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再请组长动手折一折不对称的图形,发现什么?
汇报交流。
提问:这些都是对称图形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动手分一分。
2. 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对怎样对称的研究中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以及它的特征。
3. 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在对怎样对称的研究中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以及它的特征。
(1)谈话: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呢?(板书:对折)
请同学们把对称的图形在小组里折一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汇报。)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2)追问: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怎样才叫完全重合。
预设:
a 两边完全重叠在一起;
b 两边的大小完全一样,形状也完全相同。
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不对称的图形,感受什么是完全重合。
(3)谈话:请把我们刚才折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4)请同学们找一找你们手中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提问: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概括)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圈出重要的词语——对折、完全重合。
三、尝试应用知识,组织展交( 折一折,说一说)
谈话: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打算用什么办法了判断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进行折叠、判断。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重点讨论:为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个正方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
追问: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折痕的两边也能完全重合。不论怎样对折,只要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试一试”的教学,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四、及时巩固,深化认识
1. 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找一找。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用你的“慧眼”很快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每一个图形,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对折,对称轴在哪里,请学生上台演示同学们,谈话:大自然中对称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想认识更多更美的轴对称图形吗?其实,我们学过的数字、汉字中有一些也是轴对称图形。(大屏幕出示数字、汉字,让学生分别找出轴对称图形)
你想不想去借“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找出英文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出示A、C、T、M、N、S、X、Z)
(2) 出示拼音字母:
谈话:这些拼音字母哪些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逐一判断,并说明理由。
3.做一做。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艺术创新,创作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在做之前,请大家说一说打算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方案那就大家各显神通,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漂亮吗?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4. 画一画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58页看“想想做做”第3题,图上只画了每个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先画第一个。请你说说怎么画的?还有其它画法吗?
(确定另一半图形的各个对应点,再连点成线较容易)
再画第二个。请一个学生到展示台上展示一下。[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做一做”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全课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
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其实,大自然,人类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书上60-61页的“你知道吗”(播放古今中外的对称图形的作品),请你们深入地想一想,这当中,仅仅是美吗?
同学们回去后,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对称图形,每人设计制作出一个更美的轴对称图形,贴在我们的板报上,装点我们的教室。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