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练习(一)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璀璨(
)鞭挞
(
)
褪尽
(
)
翡翠
(
)
长xū
(
)短叹
千山万hè(
)
xī(
)利
罪niè(
)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4分)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
①
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
②
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
③
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④
。
⑴在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⑵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④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2分)
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
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
3.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又认识了几位中外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又让我们的思想和心灵经历一次洗礼。请你从中选择一位,写几句话(其中包含作家、作品、阅读后的感想几个要素)。(2分)
4.按要求填空。(4分)
⑴
风声一何盛,
。
(刘桢《赠丛弟》)
⑵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试写出有关春的诗句。
如:
(作者)说:
。
(作者)说:
。
5.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
(2)请你说说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6.星期天,肖林到济北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济北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肖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7——11题。(14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 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2分)
8.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2分)
9.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4分)
10.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试分析两文的写法有何不同
(2分)
11.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 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不少于50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5题。(12分)
下雪了。
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雪无声无息的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并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污浊、任何朽败。
雪的出身洁白无暇,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12.文章开头从哪几方面来写北方的雪?(3分)
13.写雪“铺天盖地”“洁白”“似棉花似羊毛”有何作用?(3分)
14.雪“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这“灵魂”、这“另一种生命”指的是什么?(3分)
15.本文紧扣“雪”字,写雪,议雪,以雪寄情,寄托了怎样的情?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5题。(14分)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
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
)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
)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洁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⑤秋天的雨是(
)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
)的,虽稀少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浑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选自《语文报》)
16.将“狂放”“迷人”“冷峻”“喜悦”归位于文中括号,其顺序是怎样的?(3分)
17.品读第③段,简答(注意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具体写春雨“轻柔”的句子是:(2分)
②“风也识趣”的实际意义是:(2分)
18.细读第④段,用文中的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夏雨的特点。(2分)
19.第⑤段中的“雪”打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它实际指的是什么?(3分)
20.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美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三、写作(40分)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
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
600字
第二单元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1.càn
tà
tuì
fěi
吁
壑
犀
孽
(4分)
2.⑴①炎热(或酷热)
②温暖柔和(或活泼鲜亮)
③富足从容
⑵C
(4分)
3.
只要句子通顺,言之有物即可。(2分)
4.略
(每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3分)
5.(1)一指一种电脑品牌,另指一种想象力,思维方式。(2)一语双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
(4分)
6.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7.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
“我可记不真切了”。
(2分)
8.
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2分)
9.
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2分)
10.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3分)
11.略
语句要通顺有序。
(4分)
12.
从两方面来写,即:雪下得大,寿命长;洁白。(3分)
13.
为下文议论“掩藏陷阱”“被黑污沾染”“欺骗”作铺垫。
(3分)
14.
灵魂是指雪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种生命是指雪融化后的另一种形态“水”。(3分)
15.
本文紧扣“雪”字,写雪,以雪寄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景,雪下得大,“铺天盖地”,雪中的小河、树林是那样的洁白,飞鸟、猎人是那样的沉静。接着围绕着“雪”展开议论;洁白的雪容易被黑污沾染,诚实的背后也有欺骗。作者由“雪”悟出了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最后以雪寄情,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文中作者写雪是为了
写人,在写雪中寄托着对人的思考,对人的分析和对人的评价。只要意思到即可(3分)
16、迷人
狂放
喜悦
冷峻(3分)
17、①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的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②指微风轻拂、温馨柔和。(4分)
18、豪爽、干脆(2分)
19、表特殊含义
(2分)
20.从修辞和句式答题即可
(4分)
三、写作(40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评阅第二单元测试题(二)
一、基础整合 (36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弃我去者,
。乱我心者,
。(李白《宣州谢佻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翩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
,
”则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2、文言词语理解(6分)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2分)
A
录毕,走送之
B
益慕圣贤之道
C
不敢出一言以复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选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2分)(2分)
A
主人日再食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欲上青天览明月
(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
停数日,辞去
未尝稍降辞色
B
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C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马也
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语言综合运用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字;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qióng
(
)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
(
)装点。
我是颗颗
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
绿野大地。
(4分)
(2)《雷电颂》想象瑰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完成句子。(选做一题)(6分)
①
在你失意痛苦时,风
。
雨
。
②
在你得意欢欣时,风
。
雨
。
4、综合性学习活动
又到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班级开展了一次题为“春天的赞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作为总策划人和主持人,请设计:
(1)活动的目的(2分,2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的开场语(3分,3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的结束语(3分,3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0分)
(一)(12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原文回答:(2分)
(1)最能表现作者幼年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2)交代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7、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及事例各一则。(4分)
名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雪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9、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
牡丹的拒绝
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后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 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进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14.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到洛阳而没看到牡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写当年“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的传说,对写现在的“牡丹拒绝寒冷”,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说“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联系全文说说牡丹的“个性”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牡丹“同人一样”,它“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人的“品位”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分)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携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8、本文选自《西游记》,作者 , 小说家。(2分)
19、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石猴出世就已神异出众,这样起笔,有何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写石猴进入水帘洞时,运用了“蹲、纵、跳”一系列的动词,意在表现石猴的勇敢无畏。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例体现本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石猴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试分析石猴的这一气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附加题(10分)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覃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
子孙弃者无论焉
D.
若业为吾所有
2、文章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作了对比。(6分)
3、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
C
A
C
3.穹
壑
璀璨
镶嵌(词语填写切合语境即可)
4.略
2、“书非借不能读”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②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3.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笔。
行动、饮食、交往、行踪;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体会有表现力的词语对反映人物性格的作用,可以从文章找出相应的动词回答。
【答案】“跳、抢、夺、占、争、搬、移”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猴子顽劣的特性。第二单元测验题(三)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翡翠(fěi)
姮娥(dàn)
胆怯(qiè)
B.翱翔(áo)
真谛(dì)
绽开(dìnɡ)
C.忏悔(qiān)旸谷(yǎnɡ)郢都(yǐnɡ)
D.炽热(chì)
馈赠(kuì)
咆哮(xiào)
2.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趋炎附势的小人,历来被人们所不齿。
B.林则徐为人刚直不阿,以民族大义为重,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C.成绩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义愤填膺不应该是共产党员该做的,该想该做的是礼尚往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B.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
C.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
D.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4分)
(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
(2)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3)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
(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
5.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一个关于春的拟人句。(3分)
例句:(1)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13分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认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 )的宝珠山茶,( )的单瓣梅花,( )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 )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发,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6、将下面相应的内容填入空白处,其顺序是
。(2分)
A、白中隐青
B、冷绿
C、深蓝
D、血红
7、本文抓住了江南的雪
和北国的雪
的特点,进行描绘,展现了两幅形象鲜明,特色各具的生动画面。(2分)
8、画“ ”的句子是作者的
之景,在描写中作者借助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来感受江南雪的美好。(3分)
9、作者最欣赏的景物是什么?
(
)(3分)
A、暖国的雨 B、江南的雪
C、北国的雪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3分)
(二)(17分)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争鸣。看吧,狂风紧紧 (A、抓 B、抱 C、拥)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A、摔 B、甩 C、抛)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A、摔 B、扔 C、砸)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双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11、把正确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12、面对凶暴的乌云,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表现了波浪的什么精神?(3分)
13、文中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3分)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
14、“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 )(3分)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15、上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16、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三)海
燕(14分)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着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怠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的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原文较长,有删节
郑振铎1927年作)
17.仔细阅读全文,(1)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2分)
(2)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背景是怎样的?(2分)
18.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9.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抒情描写,一在中间,一在结尾,其作用是:(4
)
(1)中间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3分)
三.作文(40分)
21.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
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一、1.D
2.D
3.C(A既是“平均成绩”,不可能都超过80分;B关联词位置错误,“不但”放“我”之前;D搭配不当,“应用之迅速”应改为“应用之广泛”,“见效之广泛”改为“见效之迅速”)
4.(1)比喻
(2)排比
(3)比喻
(4)拟人
5.略(能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描写春天为内容,字数可多可少)
(一)6、DABC
7、滋润美艳之玉,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8、想象、视觉、听觉
9、C
10、独立不羁,昂扬向上。
(二) 11、BAA 12、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13、A
14、D
15、描写
16、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三)、17.(1)伶俐可爱、隽逸从容。
(2)隽妙无比的春之图、绝美的海天。
18.这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
之情。
19.(1)直抒思乡之情,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
(2)加深思乡之情的寄托,收束全文。
20.作者既赞美了故乡的小燕子,又赞美了大海上的小燕子,更以海燕反衬故乡的小燕子,烘托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