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社会变化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习目标2.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一、春秋五霸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2周天子地位的变化:1、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2、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法:齐桓(Huán)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春秋争霸原因,目的1周王室势力衰微
2诸侯想获取过去周王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土地、财富、人口,左右天下、支配别国)材料一: “礼乐征发自天子出”
材料二: “礼乐征发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
两段材料说明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西周 材料二:春秋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春秋的时代特点:
A、王权衰弱
B、诸侯争霸周天子地位的变化:1、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自然条件: 依山背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 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整顿军队自然条件优越富强策略:“尊王攘夷”(1)原因管仲改革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
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2)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霸主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2、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由来城濮之战晋楚争霸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问鼎中原:
【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3、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成为中原又一霸主。6、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4、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东进受阻,转而向西发展,独霸西戎。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怎样让越国振兴的? 真实历史是越王勾践每到吃饭时,都要尝尝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而没有卧薪。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急忙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前221年)二、战国七雄三家分晋赵魏韩七国的形成原有的国家:齐、楚、秦、燕同时存在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央匈奴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龙凤云纹皮盾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青铜箭镞[zú]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燕国钢剑 铁兵器出现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战国战车(复原模型)战国武士复原图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战国七雄(1)战国初期,魏国最强。
(2)秦国国力日强,与齐国形成东西双雄局面。
(3)齐国衰落,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继续东侵。三、深刻的社会变化(1)西周:“礼乐征伐子天子出”。
(2)春秋:“礼乐征伐子诸侯出”。
(3)战国:官僚制度逐渐取代贵族世袭制。1、政治上2、经济上(1)土地私有制产生,那么生产积极性提高。
(2)私营工商业发展,社会阶层按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民”。
(3)战国后期,形成繁华的大都会。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在这句朝代歌中战国时期是指? (???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下列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是 (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随堂训练4.战国七雄中位于版图最西边和最南边的国家是( )
A. 赵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韩国和魏国 D.秦国和楚国
5.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社会变化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5、深刻的社会变化
①政治上:官僚制度逐渐取代贵族世袭制。
②经济上:社会阶层按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