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5《小溪巴赫》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5《小溪巴赫》课件(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8 15: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小溪巴赫小溪巴赫肖复兴  肖复兴,1947年生。北京人。当代作家,已出版80余种书,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等,散文集《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我觉得谈音乐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仅很难
谈,而且谈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蠢的事情。圣桑
早就说过:“音乐起于词尽之处。”但为什么我还
要来谈?一个原因是我从内心深处喜欢他。另一
个原因,无论我们多么外行……作为爱好者,我
们对音乐的热情并不亚于音乐家们,所以我觉得
我们还是有资格来谈一谈音乐的。
——肖复兴《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了整个世界!”
——施威策尔(德国音乐学家)

“如果像山峦一样列举伟大作曲家们的名字,那么位于其顶峰的无疑是巴赫。”
——高尔基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巴赫是能给予你投资最大回报的音乐家,大师将亲自告诉你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如何使它增长,直到有一天,突然间你会发现,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宝藏,那就是——对巴赫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房龙(美国传记作家)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巴赫及其音乐不仅是他以前音乐成就的集成者,更是以后音乐发展的启迪者。 谁如果象我这样下过一番苦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 巴赫的《勃莱登堡协奏曲》非常有名,死后就卖了六便士;巴赫写过三百多首康塔塔,但生前只出版过一首;巴赫死的时候连一块墓地都没有,第一天埋了,第二天找不着了。 房龙在《巴赫传》中曾说:巴赫当时“收入只有现在贫困线的百分之六十。” 肖复兴在《巴赫的遗产》中写道:巴赫的这点可怜巴巴的遗产,杯水车薪,不可能够照顾他的遗孀和孩子们日后的生活……而现在巴赫的手稿已经价值连城。我们有时就是这样愚弄着我们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们有时就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巴赫的艰辛岁月: 1685年生于德 国一音乐世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九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十五岁,独立外出谋生,十七岁后,辗转魏玛、莱比锡等地,担任过管风琴手、乐队队长和宫廷作曲家


晚年双目失明。于1750年6月28日在莱比锡与世长辞 贫困与死亡一生相随,眼睁睁地将自已的第一任妻子及11个孩子送进坟墓.而他创作了千余部作品.  所有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
不变的动机,除了赞颂上帝
纯洁的灵魂以外没有别的。
       —— 巴赫
  关于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的简称,通常指从1600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范围。这个时期内产生的作品,习惯上便称之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义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用于建筑领域,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这一时期的建筑特点是多用精致华丽的装饰,表现在音乐旋律上的特点为: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的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学习目标:

  1.理解“小溪”意象的内涵,学习作者借助意象描写人物,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相融的写作方法;

2.品味本文轻灵、诗化的语言风格,运用通感描写音乐的手法。一.解题:整体感知标题“小溪巴赫”的含义。 
1.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溪。
  2. 小溪与巴赫及巴赫的音乐之间有相似点,名副其实 。

(本文的写作对象是巴赫及巴赫的音乐,写小溪就是写巴赫。)
  二、文章1——3段写的是什么?写自己欲言又止的心情。三.“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小溪的意义是什么?涓涓细流,却
永不停止。常青常绿。四.“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小溪的性格和品格是怎样的?   巴赫的性格和品格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阅读有关段落,结合巴赫的经历遭遇谈一谈。
《G弦上的咏叹调》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
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在险峻的悬崖,偏僻的角落里,阳光月光的照耀下,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 生命力旺盛,冲破重重阻拦,永不停止。2.巴赫一生坎坷不平,历经磨难:
(1)月下抄谱
(2)牢狱之灾
(3)亲人死亡
(4)贫困潦倒
1.巴赫生前默默无闻,死时悄然离去,却有极高的音乐成就,滋养后世的音乐家。巴赫的性格和品格:性格内向沉静,意志坚韧。
历经坎坷磨难,毫不动摇。  
“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巴赫音乐特点: 五、“这就是小溪的伟大之处 。”这是怎样的伟大?平凡而伟大。 六.最后两段在优美的描叙中写出了巴赫不同乐曲的什么特点?  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听巴赫的那些弥撒曲和管风琴曲:  
  恬静、纯净、缠绵、婉转、圣洁、忧郁
《爱的协奏曲》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听巴赫的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赞歌:
华美、温暖、飘逸、亲切、明朗、欢快 作者将对巴赫音乐的听觉感受转化成视觉的形象化体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七.最后两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感修辞手法:
 定义:“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人的五种感觉)
 举例:冷静、热闹、珠圆玉润、声音甜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理解“小溪”这一意象,
找出文中解读这一意象内涵的语句。小溪常青常绿小溪,涓涓细流,
就这样流着、流着……被树荫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在险峻的悬崖上,
它照样 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
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色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理解: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明确:第4节到第15节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 第4节到第8节写小溪的意义:“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2. 第9节到第15节描绘了“小溪”与“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小溪的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特征,是与巴赫的性格、品格及其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相照应的。巴赫的个性沉静而坚韧,生前默默无闻,死时悄然离去,而他的音乐却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成就,滋养着后世无数的伟大音乐家。随着作者对“小溪”意象的充分挖掘,我们对巴赫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相融一体,“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乐的完美写照。历代音乐家评巴赫:
1. 音乐归功于巴赫的东西,就像宗教归功于其创立者一样的多。——舒曼。
2. 如果巴赫时代以来所有的音乐作品都丧失了,也可以在巴赫的基础上重新构成。——古诺。
3. 研究巴赫,你将在他那里找到一切。——勃拉姆斯
4. 北方快乐的孩子们,你们能够吮吸到巴赫的乳汁,我多么羡慕你们。——威尔第
5. 巴赫是一切时代的音乐中最伟大的奇迹。——瓦格纳
6. 他(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不是小溪,是大海。)——贝多芬拓展作业:
 模仿这篇文章第十或者第十七、十八段文字,写一段关于贝多芬、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文字,或者写一段关于一首世界名曲的文字。(60字左右) 1、听听巴赫吧。2、推荐《音乐笔记》:《永远的海菲兹》、《光是从那里来的》、《勃拉姆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