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9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9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8 16: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3张PPT。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伦敦海格特公墓 卡尔·马克思墓作者: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弗里德希·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标准像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伟大的一生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1818.5.5-1883.3.14)马克思简介 中文名: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国籍:德国 民族:犹太
出生日期:1818年5月5日
逝世日期:1883年3月14日
逝世地:英国伦敦
职业: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主要成就:伟大的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人类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他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1818-1883)观看视频资料《信念马克思》,了解伟人的生平与成就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1.学习悼词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深沉的悼念之情 4.初步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学习目标一、作者介绍 弗·恩格斯(1820—1895) 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二、本文体裁: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文体特点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内 容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表达方式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感情基调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开头
述其哀
—悼念正文
赞其功
—评价结尾
颂其德
—悼念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享年及其生前的身份职务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要求等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悼词的结构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时三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工作室的坐椅上与世长辞。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题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特殊关系特殊场合特殊气氛 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观看《品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悼词 纷繁芜杂
豁然开朗 衷心喜悦
卓有成效 嫉恨
诽谤 诅咒
给予答复 诬蔑听录音,注意读准下列字:dàohuòzhuófěi bànɡjǐwúzhōnɡjízǔ zhòuwū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恩格斯的悼词简短、诚恳而又真实地阐述了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伟大导师马克思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悼念的心情。思想内容分析;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整体感知:分三个部分三、内容结构: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悼念 (记叙)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第二部分(3—7自然段): 评价 (议论) 评说马克思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8—9自然段): 悼念 (抒情)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1.追述(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2.逝世造成的损失 (生前的巨大贡献) 对象上 :程度上: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总纲)不可估量 空白 3-7.一生的伟大贡献对于无产阶级的实践贡献 (革命家)对于历史科学的理论贡献 ( 思想家) 8.在当代的深远影响 敌人:战友: 忌恨 诬蔑 尊敬 爱戴 9、深切悼念马克思(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四、课文分析: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阅读下面文字,体会其中的感彩,揣摩深刻含义。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第一部分(一)交待马克思逝世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述其哀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说明时间极短,既表现了“我”的痛苦和惋惜,又揭示和赞颂了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详细点明逝世的时间,表达了一种庄重的意味;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2、“两点三刻”,为什么把逝世的时间交代得那么精确?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3、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为什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伟人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13级人文1班)4、“还不到两分钟……永远地睡着了” 含义作用? 有交代作用,还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为事业奋斗一生,临终还在辛勤工作的伟大形象
“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
“在安乐椅上睡着了”用讳饰的手法委婉到写马克思从容安详的逝世,语气平静含蓄,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5、第1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说是“永远的睡着了”,这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用了讳饰的手法,运用了讳饰的手法,写法含蓄,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所谓讳饰,就是因为某个原因,不便直接说出某个意思,而是以比较委婉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意思),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二)评说马克思逝世的损失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逝世的损 失 对象程度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不可估量
空 白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纲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
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1.第二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的?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作者不断变换角度,主要是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从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从程度不可估量从后果使以后形成空白从时间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2、第二段中的两个“对于”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逝世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一是革命理论
二是革命实践 3、“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有何含义?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赞颂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4、两个“对于”及其宾语在文中有何作用?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两个“对于”及其宾语表损失(生前贡献)的对象是“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伟大贡献的两个方面,是全文的总纲(总领起)。 5、从后文内容看,第二段起何作用?它与后两层在内容上是何关系?结构上又是什么关系? 第二段起总纲作用。与后面两层是因果关系;
结构上是总分关系。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第二部分:
赞其功生前的贡 献13级人文2班革命理论革命实践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出版各种报纸、小册子
在巴黎各地组织中工作
创立伟大国际工人协会作为科学家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作为革命家  第5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怎样?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讲述马克思对科学的贡献过渡到讲述对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沉痛的悼念
(1~2)巨大的贡献
(3~7)深远的影响
(8-9)科学家(3~4)过 渡 (5)革命家 (6)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剩 余 价 值 规 律许多领域独到发现马克思的科学观理论贡献 创办革命刊物创立第一国际实践功绩1.理论贡献(思想家) 纵观全文,你认为恩格斯从那几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①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具有什么意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飞跃,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这可从用以突出强调的,和达尔文的伟大发现进行比较的状语可以看出。从第三段“繁芜丛杂”句也能看出马克思的发现第一次拨开了种种历史观的谬误 “此”指代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即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次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②不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③第四段中最能体现马克思第二个发现的作用的词是哪一个词?试具体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 “豁然开朗”。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这一社会的根本矛盾开辟了正确道路,对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④第五段中“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⑤马克思一生只有这两个发现吗?为什么作者还要概述马克思在其它领域的发现?“每一个、很多、独到、不肤浅”分别从哪些角度去阐述马克思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发现,在科学领域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和“详”与“略”的关系。这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绩之大(深度和广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⑥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都是在黑暗中摸索”一句有何含意? 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① ?宣传:编报著书?
② ?组织:创立协会(顶峰)2.实践贡献(革命家)?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注重实践(过渡段)
? 科学的作用:“革命的力量”?
参加实践(“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①第6段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2~4句),概括马克思革命的一生;(5句),简述马克思的革命活动。 小结:第六段叙说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事业中的伟大精神。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分三层:(1句),点明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②宣传:编报著书?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24岁就当任了《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常在《莱茵报》 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社 会欺压劳动人民的反动实质,公开为劳苦大众辨护。 1841年春,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普鲁士当局曾企图以“肥缺”收买马克思,马克思不为所动,毅然与燕妮一起离开了德国。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来到巴黎同阿·卢格合办《德国年鉴》,进一步批判旧制度。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法庭上的胜利 1849年2月上旬,普鲁士当局以侮辱和诽谤罪传讯《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和编辑恩格斯,在科隆法庭上,马克思以有力的证据,详尽地驳斥了反动派的诬蔑,法庭不得不宣布马克思等人无罪。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马克思十分关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写了一系列文章。瞻望亚洲曙光 从1843年起,马克思就开始研究经济学。经过二十五年的辛勤劳动,读了一千五百多本书,做了难以数计的笔记,终于在1867年3月底写成《资本论》第一卷。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1848年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出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3、组织:创立工人协会 1848年在第一界民主主义代表大会上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马克思、恩格斯帮助法国工人制定纲领“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第6段: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
(实践贡献,革命家)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①第7段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他的斗争情况?这些词语表现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所具有的品质?“满腔热情”表明斗争的投入程度;
“坚韧不拔”表明斗争的意志;
“卓有成效”表明斗争的成果;走访工人理论家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斗争是我的生命要素。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②马克思的贡献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哪一个?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而作为他事业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第三部分:颂其德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1、当代的影响敌人战友忌恨、诬蔑尊敬、爱戴、悼念驱逐、诽谤、诅咒 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中“这一切”又指什么? 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1845年1月法国政府下令他24小时离开巴黎。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方资产阶级政府和反动势力对国际工人协会和马克思发动了一场反革命围剿。 1870年《法兰西内战》的发表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的一片叫嚣。马克思顿时成了:“伦敦受诽谤最多,受威胁最大的人。”②、“敌人”和“私敌”的含义是什么? “敌人”指无产阶级的共同的敌人;“私敌”指与马克思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人。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③第8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评价马克思? 对比。把资产者和无产者对马克思的态度作对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马克思对待驱逐、诽谤、诅咒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现出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 ④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许多和一个,对比鲜明,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是对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⑤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敌人”和“私敌”有什么区别?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2、第九段:表其敬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永垂不朽”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第9段:强调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
表达作者深沉的悼念。①第9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一句中“永垂不朽”如何理解?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他们的英名和文章永垂不朽!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②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革 命 导 师 永 垂 不 朽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逝世(一)两个“对于”(总纲)不可估量的损失(二)理论贡献实践贡献两个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剩余价值的规律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宣传(编报著书)组织(创立工人协会)思想家革命家(三)深远的影响敌人人民驱逐诽谤诅咒尊敬爱戴悼念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五、写作特色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全文1300多字,按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概括地介绍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1.内容高度凝练、概括。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他的斗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反动派的蔑视等,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 严密性表现在:句子中的限制和修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承接和照应。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全文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高度凝练、概括,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对马克思杰出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流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 4、写法上:运用深沉含蓄的语言,类比、对比的方法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请看第三段作者在赞扬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提到了达尔文,想想,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类比突出他的发现的重要性
再看第四段,作者在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时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论证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
归纳:恩格斯正是采用了这样的语言和写法,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的沉痛哀悼之情的。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以理服人------逻辑性 思想性
以情感人------艺术性
1.运用承递性词语和过度性语段以加强逻辑联系
2.运用语句和衬托手法予以强调突出3.语言准确形象,精练生动
4.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自衬:语词推进旁衬:达尔文反衬:论敌 政敌 这篇悼词,极其简洁地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不仅令人信服,而且令人感动。令人信服,是因为文章列举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他的业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可争辩的。令人感动,是因为文章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适当的描写性语言,从而打动读者。这种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特定身份的讲话,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和热烈赞颂。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马克思有一句座右铭:
思考一切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从马克思的科学精神、革命实践的事迹中得到了什么,你准备如何定位你的人生价值观,你的职业追求目标是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而服务。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不是权势和表面的显赫,而是寻找那种不只满足一己私利,且能保证全人类幸福的完美理想。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留下热泪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七、课堂训练(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 ,作者是 ,出处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共9分,各3分) 2.马克思于______年___月___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于______年___月___日逝世于___国______市,安葬于___ _。 1818551883314英伦敦海格特公墓 3.本文是一篇悼词。
悼词是 的文字。对死者表示哀悼或悼念。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课堂训练 4.本文首段没有直接说
马克思逝世,而是说他“停止思想了”、“睡着了”。这是用了“讳饰”的修辞方法,你能简要地说明什么是“讳饰”吗? 为了某种忌讳,不愿或不便直接说出,而用别一种说法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的方法叫讳饰。(12分) 5.第1段尾句的破折号,从语法上讲起什么作用? 表示说话暂时中断,后面的话是对前面的话的补充说明,同时意思有所转折。(10分)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课堂
训练 6.说说第4段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的表达方法和作用。起到对比作用。进一步强调了马克思的重大贡献。(10分)7.第5段的三句话,在表达上的关系是什么? 8.马克思在科学理论上的两个发现是:
和 ;在革命实践中的两大功绩是: 和____ __。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剩余价值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参加革命实践①句,先赞扬有两个发现的可贵,②句,用“即使”和“也”构成让步复句,退一步讲,③句,用“但是”转折,进一步赞扬。曲折跌宕地层层递进,表达出对马克思的敬仰和赞扬之意,有如一唱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共10分,各5分)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二百字感言八、课后作业: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