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练习写一个节日的有趣的场面。
重点难点
1.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虎
门
销(xiāo)
烟
[2]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 起来了。[句导读:开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人大声读着:“钦差(qīn
chāi) 大臣林则徐(xú),遵(zūn)照皇上御旨(yù
zhǐ),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jiǎo)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zhān)……” [3] [①“沸腾”说明了什么 这几句话是什么关系 ]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hē)呵地捋(lǚ)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句导读:这里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充分抓住了老年人、青年人和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不同特征来描写。]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4] [②人们听到当众销毁洋人鸦片的消息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要描写老年人、青年人和孩子这不同的人群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的是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
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luó)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 [5] 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6] [④“浩浩荡荡、四面八方”等词语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写百姓听到销烟后的庆贺场面。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xiè)不通。
段导读:交代了前来观瞻的人很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 [7] [⑤从“十五丈见方”看出了什么 ]池子前面有一个涵(hán)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条水沟,可以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jiān
dū)销烟。[句导读:对销烟池的描写由远及近,对其构造的介绍遵循了空间顺序,有条不紊。] [8] [⑥为什么要具体地描绘销烟池的整体结构 ]
段导读:详细介绍了销烟池的结构,以及官员对这次销烟的重视。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9] [⑦描绘销烟的具体过程用了什么句式 为什么要放海盐和生石灰 ]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10] [⑧“欢呼雀跃”“雷鸣般的欢呼声”等表现出什么 为什么要详细描绘销烟时的壮观情景 ]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出了销烟的具体过程以及百姓看到销烟场面的高兴的样子。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 。 [11] 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句导读:这句话是林则徐对外国商人说的,体现了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希望”等词也表现了林则徐对外的礼节,不失大国尊严。] [12] 商人们垂手恭听 ,连声称是。[⑨从外国人的神态、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许多外国商人看到销烟场面非常震惊。
[13] 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讲销烟的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
影片《鸦片战争》。
一 导入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我们观看了《鸦片战争》,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说你的理由。
(自由发言,说出理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次年3月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近两万箱,在虎门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不久被发配新疆,垦辟农田。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本课的生词,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 遵照 虎门销烟 敬畏 监督 水泄不通 壮举
(2)指名读词。
(3)解释词义。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书写指导。
(1)监:要注意下面是“皿字底”,注意和“盐”的区别。
(2)督:下边是“目”,不要写成“日”。
(2)遵:要注意不要忘记写第八画“横”。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滩监督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
2.课文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林则徐要在虎门滩当众销毁鸦片,人们赞不绝口。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林则徐在虎门滩监督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外国商人看到销烟的场面非常震惊。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虎门销烟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四 小结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吗
1.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不了解,就会导致根本无法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花大量的时间讲解鸦片,讲解当时的清政府,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2.先要求学生从整体入手,说说自己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而引导到“伟大壮举”,再思考你认为哪些语句体现了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学生勾画后,请学生说说,根据学生说到的“时间长,数量大”引导朗读第5自然段。提出“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 ”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3.教完课文,可布置一道小练笔,以“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看看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以及内心涌动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否被激发出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表现人们高兴及销烟过程的句子的投影片,《鸦片战争》影片。
一 导入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 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1839年6月3
日要在虎门滩销毁鸦片。
学生乙:人们知道要销烟的消息很高兴。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高兴
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①说一说人们的表现。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播放影片展示当时人们饱受鸦片侵害的状况。)
③人们赞不绝口,他们“赞”的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7自然段。
(1)虎门销烟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自读第7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打击外国侵略者嚣张气焰,表明中华民族不可欺侮。)
(3)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3.学习第2、3自然段。
(1)1839年6月3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自读第2、3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的壮观场面。
4.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5.细读第4~6自然段。
(1)哪部分写销烟的经过 (第5自然段)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②你有什么感觉
③文中写的场面是“雷鸣般的欢呼”,当时是怎样的场面
(2)哪几句写下令禁烟 (林则徐的话)
①林则徐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②读一读这句话。
③哪些词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④外国商人有什么表现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6.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说明了什么 销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三 小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1839年的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1.在这堂课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谈谈中华民族令我们自豪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将话题一转,转折到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通过图片以及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鸦片加工的过程以及鸦片的危害,设想长此下去,中华民族会面临着什么灾难,探讨当时社会吸食鸦片成风的原因;然后简要地向学生介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引导学生面对国破家亡的局面,设想挽救危机的好办法,引出虎门销烟;最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补充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国家强大了才能获得尊严,并结合毒品危害的相关资料,呼吁同学们远离毒品。
2.在上课前,可以先给学生看一组图片,图片上的人个个都是瘦骨嶙峋,皮包骨头,不成人样。在看完图片后,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当时,学生很激动,说得很多,有的学生说“都是鸦片惹的祸”,有的学生说“是鸦片让老百姓有家不能回,让老百姓家破人亡”,还有的学生说“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鸦片,是那些外国侵略者,是他们将害人的鸦片运到了中国”……
3.学完课文,再一次将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将林则徐的塑像一并出示,“此时,你就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你有话想对我们尊敬的林大人说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豪情万丈,激动万分,有的说:“林大人,您放心吧,我是新中国的少年,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鸦片,但比鸦片更厉害的毒品出现了,我是多么憎恨那些制造毒品的人哪,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像您一样,将那些毒犯绳之以法。”有的说:“尊敬的林爷爷,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有的说:“林爷爷,您真伟大,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您不畏强暴,您与他们英勇作战,销毁了那么多害人的鸦片,您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dū( ) xiāo
huǐ( ) yā
piàn( )
zūn
zhào( ) ɡōnɡ
jìnɡ( ) zhèn
jīnɡ( )
3.选词填空。
持续 继续 陆续
(1)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2)我军(持续)战斗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
(3)他休息片刻,又(继续)思考起来。
4.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
5.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销烟过程
因为外国商人把鸦片运到中国,不但赚取我们的钱财,而且残害中国人。为了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显示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力量,所以林则徐在布告中邀请外国人观看销烟过程。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家境贫寒,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进士。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为官期间,他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的《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今辑为《林则徐集》。
^1
知识点详解
^2
沸腾:比喻情绪高涨。 钦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3
①说明了这一天的与众不同。吸引了读者,又引出了下文。因果关系,第二、三句是说“沸腾”的原因。
^4
②是兴奋、激动、喜悦的心情。因为他们代表了所有的老百姓。
^5
③虎门销烟深得民心,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表达了老百姓崇高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6
④来观瞻的人多。他们都很关心销烟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销毁掉。
^7
⑤用具体数字突出了销烟池之大。
^8
⑥说明硝烟池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说明钦差大臣林则徐对这次销烟非常重视,是在他的亲自监督下进行的。
^9
⑦“先……然后……又……再……”的句式。这样可以更彻底地销毁烟土,表明了人们彻底销烟的决心。
^10
⑧重点句解析:表现了围观的群众看到壮观的销烟场面十分高兴、激动的样子。因为这是最令他们兴奋和关心的事,是他们盼望已久、大快人心的事。
^11
震惊:极其惊讶。 垂手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12
⑨外国商人狼狈的表现,昔日的威风一扫而光,还看出外国商人对林则徐既尊敬又畏惧。
^13
这次销烟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罕见的,并且这次销烟使外国人看到了中国人是不可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