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8《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5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8《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5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8 16: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会忘却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忘却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的健儿,就得忘却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忘却眼前的虚荣。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忘却。
苦苦地挽留太阳,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忘却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忘却,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忘却,如何忘却,忘却些什么。 忘却,你就可以轻装前进;忘却,你就可以摆脱烦恼和纠缠,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
学会忘却吧!忘却屈辱留下的仇恨,忘却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忘却浪费精力的争吵,忘却对权力的角逐,忘却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 这是一篇散文。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是要忘却的,但是对于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不是也应采取这种态度?尤其是在英雄牺牲的时候,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1.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
2.理解作者用典的意义,体会一些重点句的含意;归纳课文各部分大意,并能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
3.学习革命先烈勇于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左联五烈士李伟森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壮士身亡志未终,龙华千载仰高风。左 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并先后在北平、天津等地及日本东京设立分会。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扬等。“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曾有组织有计划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和研究,批判各种错误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提倡革命文学创作,进行文艺大众化的探讨,培养了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促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 “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左联在国民党统治区内领导革命文学工作者和进步作家,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粉碎这种“围剿”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的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对此,鲁迅曾进行过原则性的批评。1936年春,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左联”自行解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怀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吮血( ) 惴惴( )
戳穿( ) 缁衣( )
挈妇( ) 将雏( )
涅槃( ) 客栈( )
不屑( ) 偈子( )
解往( ) 曲译( )shǔnzhuìchuōzīqièjiānɡpánzhànxièjìjièqū注字音1.课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提示】
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
铿)。
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五位青年作家的?柔石:敢托办私事【提示】白莽:较熟胡也频:只在上海见过一面李伟森:没见过冯铿:略写3.这五个部分是否可以颠倒一下顺序,能否先对烈士进行一番颂扬,再说与他们的交往呢?
【提示】不可以,作者这样安排,是其匠心独运的体现。全文由五部分组成。作者首先以沉痛的语句表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接着便按照线索展开叙述,回忆了烈士们遇害的时间和当时无法公开发表纪念性文章的情况。 在第一部分里,着重写了作者与白莽的三次会面,并引出柔石,为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和友谊做了铺垫。第三部分简介了白莽、柔石是“左联”成员,表明了作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谈到了白莽和柔石的被捕,从而过渡到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叙述柔石等青年作家被捕后的情况以及作者闻知他们遭到反动派屠杀后的极端愤慨和自己对烈士们的沉痛哀悼。文章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既使文章浑然一体,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左联”的五位青年被杀害的悲愤感情。 4.作者为什么要将柔石比附为方孝孺?应该怎样看待他的“迂”? 【提示】从柔石这一面说,这是赞扬柔石刚烈执着的性格,他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就走下去,死也不怕,决不苟且。从杀害柔石的国民党政府这一面说,他们也犹如朱棣,诛杀无辜,残暴至极。 柔石的“迂” 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 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 不知人心险恶,总以为人们都是好的 执着坚定
知难而进
淳朴善良 5.你认为柔石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分析) 【提示】①为人随和,单纯、善良。(“迂”)
②柔石是一位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硬气) 6.课文中引用了三个历史典故,有何用意?【提示】引用方孝孺的故事惨无人道“愚忠”
连累他人威武不屈
舍生取义影射朱棣滥杀无辜方孝孺国民党柔石“迂”“硬气”映衬  而“没有写处”引用向子期与《思旧赋》司马氏使向子期写《思旧赋》 以悼念亡友  而文短揭露
专制黑暗映衬
悲愤心情类比
处境危殆国民党使鲁迅
写《为……》  以纪念柔石等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岳飞 并株连道悦 道悦坐化 坐以待毙国民党“谁也不明白”地杀柔石等 引用道悦和尚的故事影射对比坚韧战斗鲁迅逃走并“寻”鲁迅7.标题上“忘却”二字,有什么特定含义?将“忘却”与“记念”联接起来,似相矛盾,包含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寄托着深刻的含义。所谓“忘却”实际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而对于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于战友为革命而献生的光辉业绩,作者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了忘却”实际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题目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本文的语言精练、朴素、准确、含蓄,抒彩浓,极富表现力。请细读有关部分,结合语境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8.品析语言(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排比【提示】正确把握这句话的内涵,可从句中词着手。句中“不敢载”“不愿”“不屑载”等词本身言小旨大。“不敢载”表现了舆论界恐惧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让人不难想到高压统治,从而传神地再现了黑暗现实;“不愿”“不屑载”则又从两面对“不敢载”做了有力补充,表现了舆论界的软弱与冷漠,进而把舆论界对烈士遇难的反应全面地反映出来。本文的战斗性由此可见一斑。这句话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舆论界对五位青年作家遇害这件事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的黑暗,可谓意味深长。 (2)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提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一般从语言、行为、细节、心理、肖像等方面着手,分析人物性格一般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这句话传神地描写了柔石的神态“前额亮晶晶的”“惊疑”,行为“圆睁了近视的眼睛”,语言“抗议道:……”等,逼真地表现了柔石的性格。这一系列反应是在作者发表对人的看法时而引起的。作者把人归结为“骗人”“卖友”“吮血”等劣根性,柔石表示了怀疑,并对这些说法进行了“抗议”,足可见柔石的纯洁、善良,当然还有幼稚。这种性格与柔石“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文章第四部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3)原来如此!…… 【提示】当得知烈士们被害的消
息时,文中只用了“原来如此!
……”作者用这短短四个字的句子
来表达愤怒到极点的感情:反动派
竟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革命者竟会遭到反动派如此的残酷的杀害!无比的震惊与愤怒,无比的痛悼与思念,一时无法表达,仅以四个字包含之;那悲痛愤怒之情,尽在一个感叹号中;那千仇万恨,千思万绪,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个无声胜有声的省略号中。 (4)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
他们的时候的。……
【提示】“夜”“路”语意双关。夜——自然的
夜,与白昼相对;社会的夜,即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路——自然界中供人们走的路;社会斗争中革命者不
畏牺牲前进的过程。“夜”与“路”这两个词的隐藏
义是语句表达的真实意义。在言论不自由的黑暗社会
中,作者只能用这种隐讳、委婉的双关方式表达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漫漫长夜里,革命者只能上下求索,同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不是消极回避,而是“忘却”悲痛摆脱无节制的悲悼之情,化悲痛为力量与敌人展开更进一步的战斗。作者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漫漫长夜也定会过去。在以后光明到来的时候,人们还会再来祭悼这些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牺牲的烈士们。 挖掘文中一些语句的隐含信息 挖掘语句的隐含信息一定要结合语句的上下文以
及作者立意表达上的创意。
如关于本文中的“明明白白”与“不明不白”。
“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这是作家与书店之
间正常的业务往来。上文有“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
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这真是既正常又明白的。然而“官厅”对革命作家栽赃诬陷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对这“明明白白”,“官厅”也会无中生有,网罗罪名。说官厅“不明不白”,用意就在此。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 阅读鲁迅在“左联五烈士”牺牲不久写下的文章,挖掘画线部分的隐含信息。 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繁难的象形字,又使他们不能有自修的机会。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这战叫和劳苦大众自己的反叛的叫声一样地使统治者恐怖,走狗的文人即群起进攻,或者制造谣言,或者亲作侦探,然而都是暗做,都是匿名,不过证明了他们自己是黑暗的动物。 统治者也知道走狗的文人不能抵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于是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至今并未宣布。这一面固然在证明他们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一面也在证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的力量,因为如传略所罗列,我们的几个遇害的同志的年龄、勇气,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绩,足已使全队走狗不敢狂吠。 然而我们的这几个同志已被暗杀了,这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若干的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我们的同志的血,已经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 现在,军阀的报告,已说虽是已说六十岁老妇,也为“邪说”所中,租界的巡捕,虽对于小学儿童,也时时加以检查;他们除从帝国主义得来的枪炮和几条走狗之外,已将一无所有了,所有的只是老老小小——青年不必说——的敌人。而他们的这些敌人,便都在我们的这一面。
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记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 【提示】①“今天”和“明天”,两个普通的时间词,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指黑暗的旧中国,“明天”指光明幸福的新社会。
②“若干的”是就数量范围说,“我们的”指无产阶级革命阵营,“很大的”是指“悲痛”的程度。
③“存在”“壮大”“滋长”和三个“一日”,显示了它们的依存关系。通过排比句式,更显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④连用四个“一样”,反复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与革命的劳苦大众之间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的。但四个“一样”,却又有不同之处:前两个“一样”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同革命的劳苦大众同样是反动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因而同样受到压迫和残杀;第三个“一样”说明他们都站在一条战线上,做共同的反抗,并肩的斗争;第四个“一样”则说明命运相同,生死与共。 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 白莽:纯朴率真、富有才华、追求光明柔石:损己利人、忠实诚恳、至纯至朴白色恐怖依旧、黑暗统治依旧反衬反动、暴虐、黑暗的政权
抒发无比的悲痛和愤怒夜正长,路也正长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主要叙写了白莽、柔石等人的往事。鲁迅不是把
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来写的,而是把
这个事件放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评述。在鲁迅的笔下,
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有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在这条
历史长河里,流淌着被压迫者的鲜血。一部旧中国史,就
是人吃人的历史。方孝孺惨遭杀害、被灭十族;嵇康、吕
安被杀;向子期连多说几句话的自由都没有;奴隶们幻想
脱离苦海,唯一的好方法只有“坐化”;最近的三十年
来,许多青年的血,更是层层淤积。鲁迅看透了压迫者,他们就是吃人的猛虎。在这幅社会画卷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丑恶和黑暗。乡绅横行乡间,气焰盛极,殖民者跋扈租界,中外杀人者相互勾结,人心险恶,骗人、卖友、吮血,什么鬼蜮伎俩都有。当然,鲁迅这回悲愤至极,“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然而要奋然前行,就必须摆脱悲哀,鲁迅将自己的“记念”称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正是为了更好地记念,鲁迅号召人们持久地斗争下去,争取光明,正是对烈士最好的记念。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仿写能力。分析例句可知,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对第一句话的具体生动的阐释,应该列举自然界中的事物,挖掘其蕴含的道理。句式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答案】一株寒梅,风刀霜剑中却能吐放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波巨澜,腾起跌落时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壮。1.课外选读鲁迅的《南腔北调集》。
2.以“鲁迅先生的情”为题,举办一次课外文学讲座。 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是外在的一切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常常是他内心的取向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