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变形记(节选) 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变形记》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一起品味其中的味道!1.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欣赏人物性格。 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卡夫卡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在西方现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生前在德语文坛上几乎鲜为人知,但死后却引起了世人的广泛注意,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小说多以世界的荒诞、人性的“异化”为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意义。卡夫卡的主要作品包括《变形记》《美国》《城堡》《诉讼》等。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卡夫卡的《变形记》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
表现主义文学主要通过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往往具有浓郁深厚的象征意蕴。在语言风格上,常常随心所欲地使用新奇的语言,奇特的倒装、定冠词的省略、词语的重复、扭曲句子结构等方式,形成一种过于紧张而急促的节奏,借此表现人物内心激烈狂热、喧嚣不安和非理性的情感情绪;常常用电报式的简洁、冷漠的语言进行叙述描写,很少抒情议论,表现出一种冷漠旁观和平淡冷静的客观态度。【文体知识】精神荒漠中的奇异哀歌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他们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人和人之间关系非常冷酷。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时代的卡夫卡,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认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正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背景介绍】注音字
穹顶( ) 偌大( ) 愤懑( )
干扰( ) 鲁莽( ) 朕兆( ) 重听( )
重复( )
窗槛( )
兽槛( )奔波( ) 殷切( ) 叽叽喳喳( )
投奔( ) 殷红( ) 嘁嘁喳喳( )长年累月( )
果实累累( )
劳累过度( )qiónɡruòmènrǎomǎnɡzhènbēnbènyīnyānzhāchāléilèilěizhònɡchónɡjiànkǎn···················1.小说节选部分一共有15段,请你将它们分成三部分,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提示】 小说节选部分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形为虫。
第二部分(4~6段)交代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第三部分(7~15段)写格里高尔起床的艰难情形。2.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开门见山,即造成一种荒诞夸张的故事氛围,
尤其是变身为虫后那大躯体和“细得可怜”的腿,形成鲜明
的对比,构成强烈的喜剧效果,极写小人物命运的可悲,为
全文叙事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同时也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小说的第2段为什么要描写“贵妇人”的画面及当时的天气?
【提示】这幅画代表着一种封闭与隔阂,给主人公格里
高尔带来一种压抑;使他确定自己变身甲虫不是做梦,表明
其内心惶恐。而当时那种阴暗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阴
郁。 4.小说题为“变形记”,请你根据对第一部分内容的阅
读,简要分析其中“变形”应该可以包含哪些含义。
【提示】主人公生理上的变形、心理上的变形和作家创作手法的变形(情节荒诞、夸张)。 5.根据小说第二部分内容,简要分析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变形原因环境恶劣交际困难职业疲惫虫形人心 【提示】6.在第6段中,作者写“时针还在悠悠然向前移动,连六点半也过了,马上就要七点差一刻了”“是的,不过在那震耳欲聋的响声里,难道真的能安宁地睡着吗?”“下一班车七点钟开”等等,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1)作者用时针的“悠悠然”与主人公内心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
(2)其他几处写到时钟也造成一种急促而紧张的节奏,表明主人公想起床而不能,内心十分焦急的心情,可见其工作压力之大和工作责任心之强。7.有人说小说描写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你怎样理解
其中的“真实”与“荒诞”?请结合第二部分的内容简要
分析。
【提示】主人公变身虫形是“荒诞”的,而他的心理又
是符合人物言行逻辑的,让我们感同身受。这种荒诞变形的
艺术构思和写实叙述方法的结合,使作品荒诞得让人震惊和
信服。 8.在第三部分中,发现格里高尔没有起床后,家人们是
如何表现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1)母亲:“好温和的声音!”——慈母形
象。
父亲:用拳头叩门——严父形象。
妹妹: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柔弱关心形象。
(2)描写家人催促主人公起床时态度的变化,从侧面
表现主人公承担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同时,也为下文写亲人
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埋下了伏笔。 9.小说是怎样写主人公想起床的种种努力的?作者为
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
为主要方法,不带感情,不发议论地叙述描写主人公想起床
而不能的痛苦心理,引发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深刻思考。 10.“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逝。他也
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重感冒的朕
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怎样
的思想内容?
【提示】主人公背负家庭的重担,不能接受自己变形为
虫的现实,所以认为这是一种幻觉,其实也是对自己心灵上
的一种安慰。
其中所谓“职业病”其实就是日积月累、长期工作的劳
累带给他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大疲劳。 11.变形为虫后,他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痛苦想早起床?
【提示】在巨大的痛苦使自己竟然不能控制自己双腿的时候,他依然想着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工作,这也同时表现出他的痛苦与无奈。 12.简要概括格里高尔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提示】诚实、本分、善良、忍耐、勤劳,很有责任
感,爱家爱亲人,忠于职守,善解人意。13.《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非常平静,甚至近乎
冷漠,你认为这样叙述有何好处?
【提示】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
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
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
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
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
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
题。14.让格里高尔变成兔子等可爱的动物,而不是甲虫,
行不行?
【提示】这也是卡夫卡的独特之处。美当然比丑更易于给人带来愉悦,但美不是一切,文学不可能永远扮演一个美的天使。卡夫卡借助于“丑”来聚焦生活的“真”。《变形记》中出现了大量的丑陋的意象:丑陋的甲虫,肚子硕大,许多条细腿乱舞,腿上有许多白色小斑点……卡夫卡捧上的这张变形的呲牙咧嘴的丑脸,让读者感受其中关于人的痛苦、焦灼、隔膜、孤寂、抑郁、怅惘的真实的情感。
人变成甲虫是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世界遭到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15.有人说:“《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
问题的寓言。”请结合对小说主旨的理解,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看法。
【提示】(1)这篇小说叙写了小职员格里高尔一天清早
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的故事。他虽然变身为虫,但仍然具有
人的心理活动,如:他突然发现自己变形为虫的惊讶、忧
郁;他考虑到家庭生活债务时的焦虑、自责;他对沉重工作
负担的抱怨和不满;他对孤独寂寞的恐惧和无奈……这一
切无疑展示出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
得到人们理解和接受的心理。但事与愿违,弥漫在他心头的仍然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中人被“异化”的现象。
(2)小说所揭示的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
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面前,
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因而,
《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 《变形记》相关评论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找乐赶时髦,卡夫卡的《变形记》绝对不适合你,不适合你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书中荒诞的痛苦,会将你刚刚举起的酒杯轻易击碎。如果你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此书可谓精彩至极,可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卡夫卡传》 是卡夫卡使我发现我会成为一个作家的。我十七岁那年,读到了《变形记》,当时我认为自己准能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居然会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于是我就想:“原来能这么写呀。要是能这么写,我倒也有兴致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 阅读《变形记》,有一种思维的乐趣,有一种睿智的感觉,思想上的所得显然多于心灵的收获,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
……
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
——青年作家 郗晓波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变形记》向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现代人这样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 卡夫卡借用隐喻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变形处理,构设了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造成一种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卡夫卡深知仅仅依靠荒诞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因而在荒诞的故事情节中,巧妙地融入了写实手法,把细节写得真实而生动。既写出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虫形”,又写出了他那善良、软弱、懊丧、焦虑、孤独、无助、忧伤、痛苦的“人心”,而且处处让人感到合情合理,令人读来感动不已。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感受、见解写成文章,就是“书评”。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庄子》——哲学的天籁!《诗经》——先民的纵情歌唱。请参照上面的例子,给《变形记》这篇文章写一句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在写书评时,既要见“书”,即能表现出书的内容;又要见“评”,即能够揭示出这本书的艺术特色或影响等。
答案:荒诞与现实的统一。 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我们国家也进入了现代社
会、商品经济社会,我们的生活中、社会中有没有“变
形”现象?请你联系现实谈谈对主题的理解。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