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试题:4.6 汽化与液化 (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试题:4.6 汽化与液化 (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29 14:52:12

文档简介

4.6 汽化与液化(2)
1.对敞口容器中已达到沸点的水继续加热,水能继续沸腾。该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主要是用于(A)
A.
使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
B.
使水温保持不变
C.
使水温继续上升
D.
防止水温下降
2.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
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组合是(D)
(第2题)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B)
(第3题)
A.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
冰的熔点是0

C.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4.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5.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第5题)
A.水始终没有沸腾
B.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的比热大
C.水沸腾后不再吸收热量
D.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可以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对水加热,水也就停止沸腾。可见,沸腾时要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我们把这个温度叫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_℃。
7.上课时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水也能使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液体沸腾”的实验:将适量的乙醚倒入试管中,塞上木塞,然后装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一会儿,观察到试管中的乙醚沸腾起来,接着听到“砰”的一声,木塞冲出了试管口。
(第7题)
(1)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60℃。
(2)从实验中可知,乙醚的沸点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的温度。
8.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从水底上升,逐渐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升到水面破裂;水沸腾时通过温度计观察到,对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会不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9.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解】 扬汤止沸只是暂时将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度降到沸点以下,使水停止沸腾,但水因不断地吸热会很快升温至沸点,又重新沸腾。釜底抽薪使水不能继续吸热,从而彻底停止沸腾。
10.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
( http: / / www.21cnjy.com )83
℃,液态氮的沸点是-196
℃,液态氦的沸点是-269
℃,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分离出来的顺序是(D)
A.氧、氮、氦
B.氧、氦、氮
C.氦、氧、氮
D.氦、氮、氧
【解】 物质高于其沸点呈气态,低于其沸点呈液
态。题中温度升高时,先达到-269
℃,此时液态氦先汽化,再升至-196
℃,液态氮也汽化,只有到达-183
℃后,液态氧才开始汽化。
1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98_℃。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减少水量;②烧杯加盖(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始温度等)。
(第11题)
12.(2012·嘉兴/舟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C)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解】 由题意可知,氯乙烷喷出后,由液态变为气态,说明此时环境温度高于其沸点,也就说明氯乙烷的沸点较低。4.6 汽化与液化(3)
1.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
(第1题)
A.
熔化
B.
液化
C.
蒸发
D.
凝固
2.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里的“白雾”是(D)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3.盛有冰镇饮料的杯子外壁总是湿漉漉的,这是因为(D)
A.杯中的饮料从杯壁渗了出来
B.杯子洗后没有擦干的缘故
C.杯子周围空气液化后附在杯壁上
D.杯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附在杯壁上
4.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D)
A.冰雕的物体变小了
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D)
6.牙科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C)
A.杀灭病菌
B.使原来附在小镜子上的水分汽化
C.防止口腔内水蒸气遇冷液化
D.防止口腔内水分的汽化
7.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靠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靠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9.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向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又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气体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降温。
(第9题)
10.发送卫星的运载火箭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氢和氧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氢和液态氧装在火箭中。在火箭发射台下方有一个水池,让火焰喷到池水中,利用了水汽化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1.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沙漠中能自动“生”水
【解】 空气中含有较充足的水蒸气时,遇到较冷的白玉杯容易发生液化。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等需要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液化。
12.江西省的庐山以美秀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白练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C)
A.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飞流直下”的瀑布其运动方向是向下的
【解】 诗中的“烟”实际上是瀑布水在向下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故A、B、D选项均正确。C项所述刚好与实际物态变化相反。
13.青藏铁路通过的“千年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区,在路基两旁有一排碗口粗细的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3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和液化。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温度__⑥__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__③__“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__①__。(填序号)
①停止“制冷” ②开始“制冷” ③热量
④温度 ⑤高于 ⑥低于
【解】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当各处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即不发生吸热和放热,因此汽化和液化随之停止。
14.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氧的沸点是-18
( http: / / www.21cnjy.com )3
℃,液氮的沸点是-196
℃,液氦的沸点是-268.9
℃。若用液化空气的方法来提取这些气体,则降温时,三种气体中首先被液化的是氧气;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会蒸发,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氦气。
【解】 降温时,沸点较高的氧气先发生液化变成液氧,升温时,沸点较低的氦气先发生汽化而分离出来。
15.(2013·嘉兴/舟山)在海上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第15题)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解】 当太阳照射充气物内海水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过程。当水蒸气到达蒸馏器上端时,变成液态水沿器壁两侧流下至收集器内。4.6 汽化与液化(1)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C)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2.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就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面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3.
平时,我们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这是因为(D)
A.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
B.吹出的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
C.吹出的气比开水温度低,与水混合后使开水变凉
D.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4.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B.
0
℃的水不会蒸发
C.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D.蒸发要吸热
5.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等蛋壳表面水分干了后就很烫了,这是因为(C)
A.
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量向外逐渐散发
B.
蛋壳不容易传热,等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C.
蛋壳上的水未干时,水蒸发要吸收热量,由于蒸发很快,使蛋壳温度降低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简略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
(第6题)
7.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把粮食摊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
8.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快(填“快”或“慢”),酒精蒸发快(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下降。
9.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第9题)
(1)将罐子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加快水分的蒸发。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水蒸发吸收内罐中的热,使内罐温度下降而对其中的食物起保鲜作用。
10.极地狐生活在寒冷的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沙漠狐生活在炎热的非洲沙漠地区。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有显著的差异。如图所示是两种狐的头像。根据头像特征判断:__乙__图是沙漠狐,__甲__图是极地狐。
(第10题)
【解】 判断依据是狐狸耳朵的长短和大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在炎热的沙漠中的沙漠狐,为了便于散热,耳朵长得又长又大,增大散热面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为了保温,耳朵长得又短又小。
11.(2013·临沂)下列事例中,属于减慢蒸发措施的是(A)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解】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