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章第1节 物质的构成(word知识检测+知识预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章第1节 物质的构成(word知识检测+知识预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30 16:44:23

文档简介


1

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
1
分子
蔗糖溶解的实验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2)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分子
注:分子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还有将来要学的原子和离子。
知识点
2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例如:50ml
的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
50ml
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ml。
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少,因此气体容
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2)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妈妈做饭的香味
气体扩散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红墨水的扩散实验
固体的扩散
分子的运动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分
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固、液、气体分子的排列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春天,柳絮纷飞
B.
夏天,槐花飘香
C.
秋天,落叶飘零
D.
冬天,雪花飘飘
答案:B
知识点
3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铅柱粘合实验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无形
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
(2)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3)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同时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间的这种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

2
用一段金属丝做成环状,把棉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端松弛地系在环的两点上,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中,再拿出来使环
上形成肥皂膜,如果用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则如图所示
a、b、c
三个图中,可能的图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a)、(b)、(c)
B.
(a)、(b)
C.
(b)、(c)
D.
(a)、(c)
答案:B【练1】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表明

【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9m
B
固体不易拉伸,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借助光束,可看到空气中灰尘“乱舞”,这是分子运动的证据之一
【练3】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练4】
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巨大的天体是由分子组成,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
B
物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排列方式、作用力的变化无关
C
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mm
左右大小的分子
D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
【练5】年初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
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练6】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
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
分子间存在斥力来
D
分子间存在引力
【练
7】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
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练
8】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
甲是气态
B
乙是气态
C
丙是气态
D
甲是固态
【练
9】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
P
( http: / / www.21cnjy.com )M2.5.PM2.5
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
2.5
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
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
10-10m)的
2
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下列关于
PM2.5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M2.5
在空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PM2.5
在空气中没有质量
~2~

C
PM2.5
中“2.5”的单位是
nm
D
PM2.5
中“2.5”的单位是ìm
【练10】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会议室里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
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引力
C
分子间有斥力
D
物质
是由分子组成的
【练
11】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当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相当于大气压的
1
万 2
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
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出来,这是因为(

A
钢瓶的分子间有间隙
B
油分子被压小了
C
油分子间有斥力
D
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1、分子间有空隙
2-6、BBD
CDC
CDA
原子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公元前
5
世纪前后,古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最先提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是由最
微小、坚不可入且不可再分的微粒所构成。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希腊语原意即“不可分
割”。牛顿在
17
世纪后期比较明确地指出,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但这些论点
都没有科学的实验来证明,既不能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也无法推行运用。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
过化学分析,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地的空气都是由氧、氮、二氧
化碳和水蒸气四种主要物质的无数个微小颗粒混合起来的。他利用了希腊哲学上的名词,也称
这些小颗粒为“原子”。1803
年,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
①元素(单质)的最终粒子称为简单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极其微小,是看不见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
能毁灭和不可再分割的。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
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不相同;
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
杂原子”。
这一学说合理地解释了当时发现的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及倍比定律等,开创了化学
的新时代。但是,道尔顿把原子看成是组成物质的“最后质点”,是“绝对不可再分”的微粒
的观点,又受到
19
世纪末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的有力冲击。电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内部的大
门,放射性的发现则进一步揭示了原子核的奥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现代原子概念逐
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