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
2.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3.李大爷今年82岁,下列是他回忆孩童时所见土地改革的历史片段,其中回忆有误的选项是( )
A.村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丈量七地,分配牲畜、农具等
C.批斗地主
D.组织大家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的兴修
4.由于工业基础好及紧邻苏联的原因,建国后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都安排在东北地区。东北一度占有中国90%重工业基地,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共和国长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五一计划期间
B.土地改革时期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5.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接受改造。那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 )
A.公私合营
B.赎买政策
C.建立高级社
D.开展合作化运动
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
D.农业生产合作社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1)西藏和平解放
(2)三大改造完成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4)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A.(1)(2)(4)(3)
B.(2)(1)(3)(4)
C.(1)(3)(2)(4)
D.(4)(3)(2)(1)
8.建国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经济困难是下列哪个时期( )
A.(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B.(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时期
D.(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以下四幅图片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B.
C.
D.
10.后文革时代之所以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因为文革出现一大批冤假错案。其中文革制造的最大冤案是( )
A.刘少奇冤案
B.彭德怀冤案
C.陆定一冤案
D.邓小平冤案
11.“天涯海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某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88年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政府把此省设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请问此省是( )
A.海南
B.汕头
C.厦门
D.珠海
12.1978年底的一次会议,集中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这次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1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与唐太宗可谓一脉相承,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各民族的欢迎,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体现民族平等,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B.体现少数民族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未必能服务一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
D.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14.邓小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领路人,有关他的事迹小明做了统计,以下是他的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是:( )
①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功绩卓著。
②文革期间曾被打倒,受尽磨难。
③参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④党的十二大发表南方谈话的重要指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党的十三大召开那年,海峡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的状态才得改变。在台湾孤独生活多年的老兵汪松年也在那时和大陆的女儿取得联系。请问台湾当局下令解除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标志是( )
A.废除“三不”政策
B.成立海协会
C.成立海基会
D.汪辜会谈
16.有位诗人写剑:“夷霸港九梦成空,香江又与长江融;一国两制成真日,万民祭天慰邓公”,这首诗和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1997年香港回归
B.1999年澳门回归
C.中英达成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
D.中葡达成澳门回归的联合声明
17.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凭借出众的外交才华赢得了海内外友人的高度赞誉。他纵横捭阖,智慧地排除许多干扰,为我国外交事业打开局面。以下有关周恩来外交活动陈述错误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和平决议签署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79年参加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18.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小球转动大球”事件是( )
A.基辛格访华
B.乒乓外交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19.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 )
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0.历史年代尺能够直观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年代尺与1997年相对应的是( )
A.中共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B.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D.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中:“三十年以来为革命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的起点是五四运动。______(判断对错)
22.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______(判断对错)
23.农业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它反映了三大改造运动中农民集体耕作和吃食堂的其乐融融的景象。______(判断对错)
24.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打压的正义抗争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______(判断对错)
2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______(判断对错)
26.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__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7.1951年宣告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标志我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8.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以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材料题:
对外关系是一国施政的重要内容,也体现国家命运的兴衰。战争与友好交往是衡量本
国与他国关系疏密的重要标尺。观看以下中国现代史对外关系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图2
材料三:图3
材料四:图4
(1)请问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战争是哪场战争?
(2)依据材料一、二图片,分析中国军队参与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目前美国飞机飞临南海寻衅滋事,东亚爆发战争的危机日益迫近。请问6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
(4)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季节,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
(5)近代中国的开放是被动开放,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但1980年中国自主开放后改变了一切,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连年增长。请问图四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是为哪个特区城市的开放而题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以来的开放有何不同?
31.材料题:
解放后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改革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仔
细阅读下文,并深入分析。
材料一:1953年河南安阳县有十八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初级社,一些人讽刺说:
“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结果,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最后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生产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于是全村农户都入了高级社。
材料二:从1958年夏天开始,短短的几个月全国74万多个农村合作社就改成了2万6千个人民公社,占农户的99%,宣传三四年至五六年就可以按需分配,进入理想社会。这一组织形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忆在安徽凤阳插队做知青时说:“那时凤阳是有名的贫困县,逃荒要饭的人很多。自从承包制一推开,农民自己种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自己来谋划,温饱问题很快解决。”
﹣﹣﹣材料均选自《百度文集》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当时农村正在开展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
开展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958年组建人民公社时正在进行的另一场运动是
什么?这两场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及图片,回答李克强总理所谈承包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回顾新中
国成立后的农村改革历程,你有什么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解放思想、改革体制及祖国统一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收获。回顾过往,面向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去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
材料一:1992年八十七岁的邓小平乘电梯登上50层的高楼来到深圳国贸中心大厦,临窗而坐,他高兴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敢闯的精神,就走不出好路和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二: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今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国民党上台后坚持海基会和海协会九十年代达成的共识,在直航、赴台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给予台湾和大陆同胞很多福祉。台海局势的稳定是以往六十年中前所未有的。若2016年台湾大选民进党上台放弃共识,实行台独政策,则两岸未来发展就蒙上了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邓小平南巡讲话有什么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党的“伟大创举”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指的是?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祖国统一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基会和海协会在九十年代初达成了共识。其内容是什么?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话.
【解答】A.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国家获得了独立,人民开始当家做主,符合题意;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题意;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但不是最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并抓住题干的主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考点】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解答】由题干信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可知时间发生在1950年左右,这期间的战争是抗美援朝.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美国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李大爷今年82岁,下列是他回忆孩童时所见土地改革的历史片段,其中回忆有误的选项是( )
A.村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丈量七地,分配牲畜、农具等
C.批斗地主
D.组织大家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的兴修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开始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所以题中ABC三项的现象在当时都存在,D项与史实不符,土地改革后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进行分散的个体经营,而不是集体经营,所以D项中的现象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李大爷对土地改革的回忆为切入点,考查了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4.由于工业基础好及紧邻苏联的原因,建国后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都安排在东北地区。东北一度占有中国90%重工业基地,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共和国长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五一计划期间
B.土地改革时期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解答】“共和国长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5.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接受改造。那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 )
A.公私合营
B.赎买政策
C.建立高级社
D.开展合作化运动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解答】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同仁堂”就是通过赎买政策转变为公有制经济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
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
D.农业生产合作社
【考点】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解答】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开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共八大的背景、内容以及作用.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1)西藏和平解放
(2)三大改造完成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4)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A.(1)(2)(4)(3)
B.(2)(1)(3)(4)
C.(1)(3)(2)(4)
D.(4)(3)(2)(1)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
【解答】和平解放西藏是1951年10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1956年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在1954年9月,大庆油田建成投产是在1963年.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1)(3)(2)(4).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新中国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
8.建国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经济困难是下列哪个时期( )
A.(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B.(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时期
D.(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建国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经济困难.
【解答】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加上三年自然灾难,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建国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经济困难是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建国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经济困难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
9.以下四幅图片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B.
C.
D.
【考点】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相关知识.
【解答】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英模人物,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物.D图片中的人物是雷锋.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注意掌握不同历史环境下不同的历史场景.
10.后文革时代之所以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因为文革出现一大批冤假错案。其中文革制造的最大冤案是( )
A.刘少奇冤案
B.彭德怀冤案
C.陆定一冤案
D.邓小平冤案
【考点】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革制造的最大冤案.
【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文革制造的最大冤案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天涯海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某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88年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政府把此省设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请问此省是( )
A.海南
B.汕头
C.厦门
D.珠海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先后设立的经济特区.
【解答】1988年,我国又增设的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通过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也可排除BCD三个选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先后设立的经济特区.
12.1978年底的一次会议,集中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这次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1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与唐太宗可谓一脉相承,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各民族的欢迎,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体现民族平等,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B.体现少数民族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未必能服务一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
D.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解答】材料中唐太宗提到他“独爱之如一”,说明他把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地位看得一样重要,表明了他在对待少数民族方面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多,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所以C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相关知识.重点分析材料.
14.邓小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领路人,有关他的事迹小明做了统计,以下是他的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是:( )
①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功绩卓著。
②文革期间曾被打倒,受尽磨难。
③参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④党的十二大发表南方谈话的重要指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主要历史贡献.
【解答】邓小平在1948﹣﹣1949年参加了淮海战役,功绩卓著;在文革期间邓小平曾被打倒,受尽磨难;1978年参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重要指示.①②③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小明的笔记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判断能力.注意掌握邓小平的主要历史贡献.
15.党的十三大召开那年,海峡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的状态才得改变。在台湾孤独生活多年的老兵汪松年也在那时和大陆的女儿取得联系。请问台湾当局下令解除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标志是( )
A.废除“三不”政策
B.成立海协会
C.成立海基会
D.汪辜会谈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三大召开是在1987年,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台湾问题的有关内容.
16.有位诗人写剑:“夷霸港九梦成空,香江又与长江融;一国两制成真日,万民祭天慰邓公”,这首诗和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1997年香港回归
B.1999年澳门回归
C.中英达成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
D.中葡达成澳门回归的联合声明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诗句中的“港九、香江”可知这首诗与香港有关,根据“一国两制成真日”,可知香港当时尚未回归,但是中英已经达成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分析诗句大意.
17.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凭借出众的外交才华赢得了海内外友人的高度赞誉。他纵横捭阖,智慧地排除许多干扰,为我国外交事业打开局面。以下有关周恩来外交活动陈述错误的是(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和平决议签署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79年参加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周恩来外交活动.
【解答】1979年参加签署《中美建交公报》是邓小平,不是周恩来的外交活动.ABC都是周恩来的外交活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8.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小球转动大球”事件是( )
A.基辛格访华
B.乒乓外交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考点】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小球转动大球”事件.
【解答】1971年,第32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参赛的美国兵乓球队抵达日本之前,美国国务院颁布决定,取消了对美国人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限制.比赛期间,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并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佳例,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从此中美关系逐渐改善进入了正常化阶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9.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 )
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事件.
【解答】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于2001年.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于1953年.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2001年.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于1972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个时期的外交成就.
20.历史年代尺能够直观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年代尺与1997年相对应的是( )
A.中共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B.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D.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
【考点】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共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中:“三十年以来为革命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的起点是五四运动。 √ (判断对错)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决定建立的,“三十年以来”指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时间和意义.
22.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 (判断对错)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解答】1953年~1957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包括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
√.
【点评】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理解一五计划的意义.
23.农业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它反映了三大改造运动中农民集体耕作和吃食堂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 (判断对错)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漫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正是浮夸风的表现,不是三大改造运动中农民集体耕作和吃食堂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以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诗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出现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
24.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打压的正义抗争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 √ (判断对错)
【考点】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
【解答】1967年2月,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捍卫党的原则,挺身而出,同林彪、江青等人进行了一场大义凛然的英勇斗争.这一抗争被林彪、江青等人诬蔑为“二月逆流”.周恩来逝世后,“四人帮”压制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并加紧展开对邓小平的“大批判”.这种倒行逆施,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怒,终于在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北京上百万群众自发地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以“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干部和群众与两大反革命集团抗争的史实.
2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 √ (判断对错)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答】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26.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 (判断对错)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
【解答】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判断能力.注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国企改革.
三、填空题:(本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7.1951年宣告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西藏和平解放 ; 一国两制 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标志我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藏和平解放和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解放和统一.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标志我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西藏和平解放;一国两制.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西藏和平解放和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28.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 重工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考点】一五计划;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
【解答】195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故答案为:
重工业,经济建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与苏联结盟时期,还是联美抗苏时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赋予独立自主的新内容,实行真正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
故答案为:
民族区域自治;独立自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识记能力.向学生说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使新中国在建国之初,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审慎分析,确立了正确的外交方针,反过来又捍卫和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地位,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材料题:
对外关系是一国施政的重要内容,也体现国家命运的兴衰。战争与友好交往是衡量本
国与他国关系疏密的重要标尺。观看以下中国现代史对外关系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图2
材料三:图3
材料四:图4
(1)请问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战争是哪场战争?
(2)依据材料一、二图片,分析中国军队参与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目前美国飞机飞临南海寻衅滋事,东亚爆发战争的危机日益迫近。请问6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
(4)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季节,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
(5)近代中国的开放是被动开放,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但1980年中国自主开放后改变了一切,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连年增长。请问图四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是为哪个特区城市的开放而题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以来的开放有何不同?
【考点】抗美援朝;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
(2)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于今天中国的启示.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本题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以来的开放的不同.
【解答】(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抗美援朝.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场景.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战争有时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②美国尽管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③中国军队有能力战胜任何对手;④具有强大精神支撑的军队必将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4)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才开怀大笑.
(5)1980年,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是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而题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如:现在是主动开放的,带来了国富民强,虽然也有不足;近代是被迫的,虽然学到了许多新东西,但屈辱大于进步.近代开放主要是发展经济与军事,而当代开放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
故答案为:
(1)抗美援朝.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①战争有时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②美国尽管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③中国军队有能力战胜任何对手;④具有强大精神支撑的军队必将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深圳;现在是主动开放的,带来了国富民强,虽然也有不足;近代是被迫的,虽然学到了许多新东西,但屈辱大于进步.近代开放主要是发展经济与军事,而当代开放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关系中的战争与友好交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1.材料题:
解放后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改革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仔
细阅读下文,并深入分析。
材料一:1953年河南安阳县有十八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初级社,一些人讽刺说:
“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结果,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最后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生产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于是全村农户都入了高级社。
材料二:从1958年夏天开始,短短的几个月全国74万多个农村合作社就改成了2万6千个人民公社,占农户的99%,宣传三四年至五六年就可以按需分配,进入理想社会。这一组织形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忆在安徽凤阳插队做知青时说:“那时凤阳是有名的贫困县,逃荒要饭的人很多。自从承包制一推开,农民自己种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自己来谋划,温饱问题很快解决。”
﹣﹣﹣材料均选自《百度文集》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当时农村正在开展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
开展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958年组建人民公社时正在进行的另一场运动是
什么?这两场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及图片,回答李克强总理所谈承包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回顾新中
国成立后的农村改革历程,你有什么启示?]。
【考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实质.
(2)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及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改革历程的启示.
【解答】(1)据材料一“1953年”“河南安阳县有十八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初级社”“于是全村农户都入了高级社.”可知,这是1953﹣﹣1956年实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l958年组建人民公社时正在进行的另一场运动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依据材料三“那时凤阳是有名的贫困县,逃荒要饭的人很多.自从承包制一推开,农民自己种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自己来谋划,温饱问题很快解决.”及图片可知,李克强总理所谈承包制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故答案为:
(1)农业合作化运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大跃进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2.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解放思想、改革体制及祖国统一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收获。回顾过往,面向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去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
材料一:1992年八十七岁的邓小平乘电梯登上50层的高楼来到深圳国贸中心大厦,临窗而坐,他高兴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敢闯的精神,就走不出好路和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二: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今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国民党上台后坚持海基会和海协会九十年代达成的共识,在直航、赴台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给予台湾和大陆同胞很多福祉。台海局势的稳定是以往六十年中前所未有的。若2016年台湾大选民进党上台放弃共识,实行台独政策,则两岸未来发展就蒙上了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邓小平南巡讲话有什么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党的“伟大创举”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指的是?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祖国统一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基会和海协会在九十年代初达成了共识。其内容是什么?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1)本题考查“南巡讲话”的重点内容以及意义.
(2)本题考查党的“伟大创举”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定.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和九二共识.
【解答】(1)据材料一“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敢闯的精神,就走不出好路和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可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点内容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从而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今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结合所学可知,党的“伟大创举”指的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祖国统一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成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而“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答案为:
(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伟大创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决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南巡讲话”的重点内容以及意义、党的“伟大创举”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定以及我国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和九二共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