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9 08: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机读卡上.)
1.2015年“12 4”是我国第15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就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华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3.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  )
A.南京解放
B.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C.开国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
4.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
5.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回顾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交通业
D.重工业
6.小秦老师家有旧版1分纸币一张,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20世纪初
7.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8.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建立股份制有限公司
11.初二(1)班同学在学完“三大改造”后对其实质进行了讨论,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12.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改革开放
13.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4.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共产风
D.浮夸风
15.20世纪60年代初期,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B.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浪漫主义
16.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1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8.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会议的召开。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9.农业稳,天下安,下列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特区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21.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的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内地的开放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2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
23.(  )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4.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5.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③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④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5分)
26.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27.新时期的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感悟中的历史】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邮票中的历史】
材料二: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歌曲中的历史】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把这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机读卡上.)
1.2015年“12 4”是我国第15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就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选C.
 
2.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华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故选C
 
3.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  )
A.南京解放
B.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C.开国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解答】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D.
 
4.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答】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建立的是土地的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是分田包产到户.
故选B.
 
5.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回顾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交通业
D.重工业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故选D.
 
6.小秦老师家有旧版1分纸币一张,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20世纪初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所以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故选A.
 
7.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1953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主要指标大幅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D.
 
8.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解答】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故选D.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对象.
【解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转变.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是公私合营.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10.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建立股份制有限公司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解答】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同仁堂”就是实行的公私合营的方式.
故选C.
 
11.初二(1)班同学在学完“三大改造”后对其实质进行了讨论,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实质.
【解答】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故选D.
 
12.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改革开放
【考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
【解答】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B.
 
13.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的记忆.
【解答】据课本所学我们知道,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开始的.只有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与题目时间相符.
故选B.
 
14.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共产风
D.浮夸风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出现的浮夸风现象.
【解答】此题是识图选择题,此类题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图的特征,整体把握得出有效信息,转化为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图中南瓜比人高大,水稻也很高,早稻亩产一万五千斤,这些现象都不是真实出现,而是人们不切实际吹嘘夸大的.属于浮夸风现象.
故选D.
 
15.20世纪60年代初期,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B.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浪漫主义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人物,要熟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解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人体现出的是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指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体现出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浪漫主义也和本题无关.
故选A.
 
16.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认识
【解答】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文革”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选C.
 
1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因而“转折”的含义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故选D.
 
18.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会议的召开。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解答】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C.
 
19.农业稳,天下安,下列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事件.
【解答】①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是①②④.
故选C.
 
20.“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特区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发展.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特区.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就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故选A.
 
21.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的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内地的开放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故选A.
 
2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
【考点】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解答】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故选A.
 
23.(  )会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考点】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
【解答】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选C.
 
24.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由“改革开放以来”可以排除A项毛泽东,在“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这个要求下,在BCD三项中,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故选B.
 
25.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③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④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
【解答】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应该是中国近代史,而不是中国现代史.故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5分)
26.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考点】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
(2)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3)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解答】(1)据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据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可知,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3)据材料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要调动人民积极性;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
故答案为:
(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2)封建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5)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制定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要调动人民积极性;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7.新时期的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感悟中的历史】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邮票中的历史】
材料二: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歌曲中的历史】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把这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
(2)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三大.
(3)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
(4)本题主要考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答】(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因而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十五大,体现了党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综合上述内容,恰当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C.
故答案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4)C.
 
2016年9月28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