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11 19: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二00六年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量:120分钟 制卷人:刘东云 审核人:刘细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脊背(jǐ) 气氛(fèn) 清沁(qìn) 矫揉造作(róu)
B. 玉玦(jué) 劲弩(jìn) 万乘(shèng) 游目骋怀(chěng)
C. 寒砧(zhēn) 俯瞰(kàn) 醴酪(lào) 放浪形骸(hái)
D. 龟裂(jūn) 戛然(jiá) 颤栗(chàn)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膏腴 鞭笞 锱铢 恶惯满盈
B. 札记 琐屑 莞尔 钟灵毓秀
C. 撮合 亵渎 狼籍 密而不宣
D. 攫取 轩辕 简炼 美妙绝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日前 ,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②日本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机构近期公布了一系列令小泉内阁振奋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复苏的力度正_______增强。
③今年1至8月,仅在港岛区已发生1912宗涉及有人受伤的交通意外。在这些交通意外中,52%是由于行人_________导致的。
A.披露 日见 忽略 B.透露 日渐 疏忽
C.透露 日见 疏忽 D.披露 日渐 忽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
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
言文字的纯洁。
D.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遭到各方批评,实为对原著的狗尾续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截至日前,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改造和新建了9508所希望小学,使300多万名学生走进新校舍。
C.足坛名帅戚务生的执教经验丰富,在短短5年内,把云南红塔队改造成一支甲A强队,为西南足球赢得荣誉。
D.选美赛场里,活跃着一群“星探”,他们肩负着为一些知名的服装模特公司从参赛选手中挑选签约模特的任务。
二、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纳米技术是继互联网、基因之后人们关注的又一大热点。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长度仅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采用纳米技术可以制造体积不超过数百个纳米的物体,其物体宽度仅有几十个原子聚集在一起的宽度。有关专家称,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人们的生活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来自ETC的项目主管吉米·汤玛斯博士认为,纳米技术很可能是一些新的危险陷阱。吉米博士说,纳米技术将在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方面引发诸多的问题。他相信到2005年,纳米技术将会取代基本技术成为最受争议的应用技术。
纳米技术让科学家能够以纳米尺度研究、定义及控制材料的结构特性,藉以创造新的物质,包括生命体。由此不难想像,若用纳米技术操纵生物基因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怪物”来。基因芯片就是典型的纳米技术与基因生物学结合的产物。人们通过基因芯片能迅速查出自己基因密码中的缺陷,并利用纳米技术对错误的基因进行修正,然而当可以治愈各种遗传缺陷疾病和肿瘤的一天到来的时候,可怕的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对纳米最有兴趣的恐怕要数医药公司了。依靠纳米技术很容易把药物直接送到肺、心、肝、肾和大脑中去,能轻易进入
皮肤,穿越血管。可是吉米指出,这些“伟大能力”治病救人却又很让人担心,因为它对人
体的破坏可能同样巨大。医学界最津津乐道的是纳米技术渗入仿生学制出的机器人。它们微小得几乎看不见,仅由数千个原子组成。原本细胞中发生的所有更新和运行都是按照DNA分子的基因密码序列指令井然有序地进行的,纳米技术将可能仿照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制造出负责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物的机器人,进入组织间隙清除癌细胞。问题是还没有研究由此引发的负反应。
了不起的纳米技术还不止如此,它可以被做成纳米感应器,能准确感知农田中气温、水分、阳光、土壤中氮气的变化,随时把信息传给坐在屋子里的农民,农民按一下键便“种完了地”……这些都是让吉米等学者忧虑的问题。因为目前90%的纳米研究在美国手中,约10%在欧洲和日本手中,他们担心“工厂生活资源”的新格局将引起广泛的失业和世界市场的失衡,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构成威胁。
6.下列对“纳米”概念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纳米是继互联网、基因之后人类最新研究和开发的尖端技术。
B.纳米是一种长度仅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的新型材料。
C.纳米是一种量度单位,其长度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D.纳米是一种宽度只有几十个原子聚集在一起的物体。
7.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运用纳米技术操纵生物基因,人们就可能制造出人类难以想像的“怪物”。
B.人们运用纳米技术治愈各种遗传缺陷疾病和肿瘤,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C.依靠纳米技术制造的药物,其难以估量的负作用将对人体产生巨大的破坏。
D.纳米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广泛失业和世界市场的失衡,对发展中国家构成威胁。
8.下列对纳米技术的功能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技术使科学家可以用纳米尺度研究、定义及控制材料的结构特性,用以创造新的物质,包括生命体。
B.纳米技术和基因生物学相结合,可以制造出基因芯片,用以迅速查出人体基因密码中
的缺陷,并利用纳米技术对错误基因进行修正。
C.依靠纳米技术可以把药物直接送到人的肺、心、肝、肾和大脑之中,能轻易进入人的
皮肤,穿越血管。
D.纳米技术渗入仿生学能制造出由几千个原子组成的微型的机器人,可用于在人体组织
间隙清除癌细胞,其负作用比药物治疗要小。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纳米技术同“克隆”技术一样,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伦理方面的困惑和
难题。
B.吉米博士认为,纳米技术将会完全取代基本技术而成为世界上功能无与伦比的应用
技术。
C.纳米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必然会给人类带来一场难以
想像的灾难。
D.由于纳米技术受到广泛的争议,世界各国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很可能会
变得十分谨慎。
三、文言文阅读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韩 愈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 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
10.对下面加粗的两组虚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 ③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② 我则行之 ④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A.① 与② 的“则”相同,③ 与④ 的“于”不同。
B.① 与② 的“则”不相同,③ 与④ 的“于”相同。
C.① 与② 的“则”相同,③ 与④ 的“于”也相同。
D.① 与② 的“则”不相同,③ 与④ 的“于”也不同。
11.文中下列四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是指在朝廷做官,掌管人事大权,直接辅助皇帝的人。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意为团结人才,效法古人,德行高尚,能接受批评意见而不烦恼。
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描写山林隐士的生活。
D.“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意为想进去而又迟疑不前,想要说话而又不敢讲。
12.对文中的“大丈夫”、“我”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丈夫”是指那种“奔走于形势之途”为求一官半职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人。
B.“大丈夫”是指那种“坐于庙堂,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
C.“我”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
D.“我”是“处污秽而不羞”“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
13.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的是达官贵人,他们深得皇帝宠幸,在朝可发号施令,出外则前呼后拥,居家有美女投怀。
B.第二段写的是山林隐士,他们没有生活规律,自由自在,不闻世事。
C.第三段写的是为求发达而攀附权贵,不知廉耻的势利小人。
D.李愿通过对三种人的比较,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退而归隐的心情。
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读张爱玲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这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 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般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一连串地飘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似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子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召听,是会说是非的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的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的。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侵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桃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量思,怎么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15.作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7分)
(1)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不超过4个字)(3分)
A.思想: B.文体: C.语言:
(2)“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的小说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4分)
长处是:
短处是:
16.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第一段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上崔莺莺”,这两句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2分)
“戏台上的旦角”指: “崔莺莺”指:
(2)文中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火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分)
答:
17.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3分)
答: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段中“油头粉面”指的是低劣的散文作品,第三段中“耍弄些文的人”指的是带偏见的狭隘的文艺批评家。
B.张爱玲的散文,性急的人看不得:读她的散文,感觉如同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看风景。
C.张爱玲尽管是天才作家,才情可敌曹雪芹,但浑淳不及沈从文,因而引起别人的非议和抨击。
D.一些大作家的作品读多了也能模仿,因此要探出其规律;张爱玲的作品则不能模仿, 因为她所反映的生活离我们很远。
E.“读张爱玲”这个题目含有两重意思,既指读张爱玲的作品,又指读出了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五、诗歌鉴赏
?1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穷秋:夏历九月。
⑴词的开篇两句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⑵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六、默写
20.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 ,映带左右。
2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22.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3.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与人类朝夕相伴。面对水(杯中水、池中水、海水、河水、井水、泉水、雨水、汗水、酒水、茶水、墨水、药水、泪水、洪水等等)人们总会生发出多种联想与思考:“逝者如斯”是孔子的深思,“望洋兴叹”是庄周的哀怨,“载舟覆舟”是魏征的妙喻……
的确,水能从多方面给人们以无尽的启迪——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你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答题纸
选择题(4*13=5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2
13
答案
14、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⑴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⑵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 )(4分)
19、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B (透露:显露(消息、意思等)/披露:发表、公布 日渐:一天天慢慢地/日见:一天天地显示 疏忽:粗心大意/忽略:没有注意到)
4 、A (B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C “三令五申”是“多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D“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尘埃落地”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5、 B ( A“防止”“免遭”连用造成否定失当;C 暗中更换主语,可在“把”前加上主语“他”;D “为一些知名的服装模特公司”“从参赛选手中”,语序不当。)
二、
6、C(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
7、C(“难以估量的负作用”无根据,文中仅是推测)
8、D(“其负作用比药物治疗要小”在文中没有根据)
9、A(B项“成为世界上功能无与伦比的应用技术”不是吉米博士的观点。C项“必然”理解不妥,仅是一种可能性;D项“世界各国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很可能会变得十分谨慎”无根据
三、
10.D(①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②副词,相当于“就”;③介词,介出范围,相当于“在”;④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11.B(“能接受批评意见”的说法不符合该句在文中的意思)
12.B(“我”既非“山林隐士”,也非“清廉之士”,就表层而言,是指说话人李愿,因为这些话是作者借友人李愿之口写的;其实,“我”在文中代表的是那种达能兼济,穷能独善的德才兼备之士)
13.D(通过李愿之口对三种人进行对比,表达的是作者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权附贵之徒的辛辣嘲讽,对友人隐居之志的高度赞赏,而不是李愿自己的心情)14.(1)提示:此句全句为判断句式,其中“知遇于天子”又是被动句式。翻译时,既要紧扣原句字词,做到“信”,更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考虑,以符合“达”和“雅”的标准。答案:这就是那些被君主赏识,在当世施展才干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2)提示:“与其……孰若……”为表示取舍选择关系的固定句式。答案:与其当面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遭诋毁。
15.(1)思想独特 文体不纯 语言风趣 (2)长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旁人无以类比。短处: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
16.(1)女性文章 张爱玲散文 (2)横挑鼻子竖挑眼 (或:只要听着别人说好了,就来气)
17.张爱玲是一个个性独特、才气如云的作家,读她的作品如同相思一样,起初不懂,随后了解,继而迷恋。
18.AE(4分)
19.(6分)
点明了写景和抒情的时间地点,(1分)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1分)
(2)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