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法交换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法交换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4-14 13: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2.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借助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熟练地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
学具准备: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点子图
谈话: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几个点子?怎样解答?
7×4 =28 4×7=28
师:指着“7×4=28”这个算式,请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问:7×4和4×7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想一想,你写的两个算式为什么可以用“=”相连?
  3.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乘法可能有什么运算定律?
到底你们猜测得对不对呢?下面学习例题1后就能明白。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需要多少桶水?
     参与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
(3)在这些问题中你能解答那些问题?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分析理解后,指定学生回答: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 25×4=100(人)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4×25和25×4这两个算式都求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其计算结果怎么样?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 这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80 × 9 = 9 × 80 10 × 50 = 50× 10
          20 × 4 = 4 × 20 125 × 8 = 8 × 125 ……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分组讨论并交流:
相同点:每组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相等。
不同点:每组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9)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让同学展现交流。
     板书: a × b = b × a 。
见过和这个等式类似的式子吗?a+b=b+a,这是加法交换律,那么刚刚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3.拓展:
    (1)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2)学生自由选择,独立解答所选问题。
    (3)叙述列式及解答,集体交流与评析。
   4.应用:
   想一想,我们为何要学这个“乘法交换律”?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笔算乘法的验算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用乘法交换律最常接触的是那些数?如:25 4 125 8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呢?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37 第1 题  
  2.填空
   (1)、( )× 45 = 55 ×( ),这里运用了乘法( ),用字母表示是( )。
   (2)、交换两个( )的位置,( )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a × b = ( )× ( )
(4)、一个数和1相乘得( )。
(5)、一个数和0相乘得( )。
  3.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用打√,不用打×。)
   (1)、12×17=17×12 ( )
   (2)、125×16=125×8×2 ( )
   (3)、a × 16 = 16 × a ( )
  4.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4 × 7 10 × 11 7 + 9 0 × b
  11 × 10 b × 0 7 × 14 9 + 7
说一说为什么7 + 9 和9 + 7不能连起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2.质疑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乘法交换律说的是两个数相乘,那么三个数相乘可不可以交换其中两个数的位置?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 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例1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5×4=100(人) 4×25=100(人)      
      25 × 4 = 4 × 25            
         ┆(学生举例)        
a × b = b × 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