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节选)
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2、理解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方法;学习真实细致的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手法。
3、理解小说揭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深刻主题。
【课前自学探究】
一、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背景
1、弗兰茨·卡夫卡(1883 -1924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说家,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 。
2、《变形记》创作于 年,发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年。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二、给加点字注音:
穹顶( ) 偌大( ) 粘性( ) 休憩( )下颚( )
思忖( ) 羞赧( )门闩( )阖上( ) 一瞥( )
晨曦( ) 濒临( )
三、掌握下列词语:
偌大 羞赧 重听 思忖 隐匿 迄今 缅怀 魂不守舍 少不更事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萍水相逢
【导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小说的情节内容(小说共包括三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中的开头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 → →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1)“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原因: 、 、 、 。
(2)“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古脑儿全告诉他。
……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
。”
原因: 。
可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有 的原因、 的原因、 的原因。
2、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深远的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变形人”的代称,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格里高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他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3、有人说,小说是靠形象来说话的。那么课文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 ,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 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人与人之间日趋 乃至走向 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三、探讨本文的艺术特色
1.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的 ,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 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2、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什么?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人的异化, 异化, 异化。
3、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提示: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 和 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4、《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四、作业: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差使/差遣 跺脚/草垛 偌大/践行诺言
B.窗槛/门槛 漠视/蓦然 忌惮/殚精竭虑
C.攒射/积攒 蓬蒿/竹篙 伺候/伺机行事
D.殷切/殷红 坠落/堕落 推销/战火硝烟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chāi,duò
( http: / / www.21cnjy.com ),ruò/nuò;B项,jiàn/kǎn,mò,dàn/dān;C项,cuán/zǎn,hāo/gāo,cì/sì;D项,yīn/yān,zhuì/duò,xiāo。
答案:C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养家人格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图穷匕见。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A.图穷匕见
B.温情脉脉
C.弱肉强食
D.唯利是图
解析:A项,“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不合语境。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日前启动。其中,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在国际标准竞争领域赢得更大话语权。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员工反响强烈。
C.伦敦“上海周”活动将让更多的英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尤其是伦敦市民了解中国悠久的城市文明与礼仪文化。作为开幕活动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是亮相大英博物馆的国际级大展,展期两个月。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解析:B项,句式杂糅,改为“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资金的限制”或“由于资金不足”;C项,搭配不当,“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后加“展”;D项,“将对……起到了”前后矛盾。
答案:A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句群,其正确的句序是( )。
①如果不是为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②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③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④我早就辞职不干了,⑤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
A.①③④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①④⑤③②
D.①③②⑤④
解析:根据关联词的搭配关系,可以首先确定①与④衔接最紧密。连续的两个“早就”也是衔接最紧密的,所以④与⑤的衔接最恰当。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2011·浙江高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 ”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 ”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 ”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5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解析:理解、欣赏小说开头的妙处。小说的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一般有铺垫、伏笔、引入故事、交代背景等作用。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具体的小说作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6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解析:推测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及关键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基辅读者”来信既是“我”的遭遇的余波,又是对下面的情节的提示,所以补充这两句话,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要注意比较“我”的遭遇和“第9车厢”乘客的遭遇,还要注意“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这一重要提示信息。
参考答案: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7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有什么效果
解析:小说人称的选择有讲究。第一人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现场感,有真实性,利于阐发内心感受,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第三人称属于“全知型”,利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更好地展示事件的全貌,更好地展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称叙述。(2)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8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解析:赏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般有烘托、渲染气氛,暗示情节、主题,暗示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应结合具体情节、具体人物作答。
参考答案:①“光秃秃”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9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探究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该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联系实际谈看法。要立足作品本身谈感受,谈看法,切忌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地空谈。
参考答案: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表达交流
10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人”字最难写。一笔写出生的哭声,一笔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终的笑容:前者表明面对生的艰辛,后者表明平生了无憾事。 , : ,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这一捺,难以自立。
解析:本题的仿写点有三。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一笔写……一笔写……”的句式特点。二是要符合“内容的吻合性”原则。“一笔写……一笔写……”所填词语是相辅相成的,后面是对前文的解说,内容上还要突出“‘人’字最难写”的观点。三是在内容符合的前提下使语句表达准确连贯。
参考答案: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从朋友得到帮助,从对手得到砥砺。(或: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
11墓志铭是记述死者功绩的简短铭文,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往往只言片语尽显睿智。名人的墓志铭往往别具一格,如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司汤达:活过,爱过,写过。肖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富兰克林:印刷工富兰克林。请为下面人物拟写墓志铭。
海伦·凯勒 沈从文 贝多芬 卡夫卡
解析:要符合以上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参考答案:海伦·凯勒:盲眼看世界,真情暖人心。
沈从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卡夫卡:孤独的灵魂,痛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