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 温 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重点)2.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重点、难点)3.会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难点) 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
四季变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 新课讲授一、温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热水和冷水冰和火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新课讲授二、温度计温度计:用来准确地测量温度的高低。 新课讲授小实验自制温度计带颜色的水玻璃管橡皮塞实验工具:热水冷水 新课讲授实验步骤:1.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2. 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自制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新课讲授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实验室用温度计吧实验结论:玻璃泡毛细管玻璃外壳刻度 新课讲授二、摄氏温度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新课讲授0℃100℃等分100份1℃ 新课讲授如何给自制温度计标出刻度?将0℃和100℃之间均匀地分成10格,每格代表多少℃?均匀地分成100格,每格代表多少℃? 新课讲授三、温度计的使用量程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
1℃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
的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所代表的
温度值。 新课讲授1.如果所测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如果所测温度过高,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使用前应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新课讲授温度计使用要点:●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新课讲授四、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注意: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往下甩,其它温度计则不能!探索新知 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利用某些物质的物理参数(如电阻、电压、电流等)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的确定关系,将体温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读数清晰,携带方便。红外体温计红外体温计通过红外线测量耳温或额温,采集体温方便且简单、快捷,一般几秒的测量时间就足够了,而且相当准确。典型例题 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1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温度的概念2.摄氏温度的规定3.温度计的使用4.体温计的测量原理和使用课后思考 下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对吗? Thank You !课件22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重点)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重点)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难点) 新课引入我们来看看水的三种形态:水冰水蒸气同学们,你们
能说出水的这
三种形态有什
么不同吗?
新课讲授一、物态变化物态:物质的状态。常见物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固态 液态 气态 新课讲授二、熔化和凝固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凝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熔化和凝固现象? 新课讲授结冰冰雪融化火山熔岩浇注铸件蜡烛熔化凝固 新课讲授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实验实验内容: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实验步骤: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待温度升至40℃
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
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注意事项:酒精灯的安全使用! 新课讲授实验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反映了怎样的变化规律? 新课讲授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分析:1.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新课讲授3.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4.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新课讲授5.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新课讲授实验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48℃)。达到熔化温度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新课讲授三、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无固定熔化温度。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新课讲授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新课讲授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新课讲授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为什么夏天我们喝饮料的时候喜欢在里面加入冰块,而不是直接倒入冷水? 新课讲授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晶体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温度改变探索新知 撒 盐 除 雪 大雪过后,为了清理积雪,人们会向雪地上撒盐。
冰上撒盐可以降低它的凝固点,使其在零度以下就可以熔化。典型例题 下图中,体现非晶体凝固现象的是( )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物态的概念2.熔化和凝固现象3.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4.熔化点和凝固点的概念课后思考 1.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降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Thank You !课件22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 (重点)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重点、难点)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重点) 新课引入水分去哪儿了 新课引入固态 液态熔化凝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液态 气态 新课讲授一、汽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凝固汽化汽化的方法蒸发沸腾 新课讲授(一)沸腾小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 新课讲授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3.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新课讲授实验过程:1.沸腾前现象:水在沸腾前烧杯中有少量气泡,边上升边减小,接近液面后消失。原因:水上冷下热,气泡内气体热胀冷缩。 新课讲授实验过程:2.沸腾时现象: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边上升边增大,到达液面后破裂。原因:随着气泡上升,水对它的压强减少。 新课讲授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2.55 新课讲授实验结论: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温度变化规律: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沸腾中水吸热,温度不变。沸点: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 新课讲授(二)蒸发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新课讲授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拭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怎样的物理学原理?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新课讲授二、液化清晨的露珠山间的晨雾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新课讲授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凝固汽化液化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条件:热的气体遇冷,越冷液化越明显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 新课讲授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降低温度: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通常使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液化的作用:减小体积便于运输和贮存 新课讲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液化的例子?探索新知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低沸点冷凝剂(氟利昂)汽化吸热气态压缩 液化放热液态典型例题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的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分别对应( )( )和( )。cbd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汽化的概念2.汽化的两种方法3.液化的概念4.液化的两种方法课后思考 水烧开前和烧开后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为什么人常说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Thank You !课件20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重点)2.掌握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重点、难点)3.能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 新课引入用久了的灯泡会变黑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会变小冬天玻璃上会形成冰花美丽的雾凇 新课引入舞台上的干冰烟雾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新课引入前面两节课程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固态 气态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凝固汽化液化 新课讲授一、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凝固汽化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液化升华凝华 新课讲授小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内容:在烧杯中放入少量固体碘,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仔细观察: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新课讲授实验结论:固态气态碘加热前吸热碘加热后升华物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新课讲授气态固态碘加热时放热碘停止加热并冷却时凝华物质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 新课讲授二、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水蒸气水冰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 新课讲授探索新知 干 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而得到。探索新知 干冰极易挥发,能升华为无毒、无味的,比固体体积大600~800倍的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干冰不能储存于完全密封性体积的容器中,如塑料瓶,干冰与液体混装很容易爆炸。干冰加入饮料中干冰用于舞台典型例题 1.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要 热。 2.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时要 热。 3.柜子里的樟脑丸会一天天变小,这是 现象。 固气吸气固放升华典型例题 4.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 现象,玻璃泡会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 的结果。 5.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升华凝华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A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典型例题 6.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预热 时要 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升华吸收7.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 A.大量的冰块熔化CB.用电吹风吹风 C.“干冰”升华 D.用喷雾法加快蒸发典型例题 8.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对烧瓶底部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 ,这是 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 态碘,这是 现象。升华凝华碘蒸气固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的变化规律3.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课后思考 大自然中,云、雨、雪、雾、霜、露是如何形成的? Thank You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选择题
1.如图3-10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图3-10
A.甲 B.乙 C.丙 D.丁
2.小昌同学在26 ℃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黏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5.(徐州中考)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
A.液化 B.沸腾
C.凝固 D.蒸发
6.如果把5 000 g 0 ℃的水和5 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
A.用0 ℃的冰好 B.用0 ℃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
7.(多选)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B.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
C.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D.寒冷的冬天,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8.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冰的熔点是0 ℃,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
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
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12.(2014·攀枝花模拟)我市气候比较独特,每年2~5月气候炎热,今年天气更为炎热,旱情严重。为缓解旱情,我市在这段时间常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A.使空气液化
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D. “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1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某人拿一支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
15.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 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 ,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16.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 ,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7.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和 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 现象。?
18.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9.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 。?
20.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9 ℃时处于 态或 态或 态。?
图3-11
21.如图3-11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 min。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 。(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三、实验题
22.(1)在图3-12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
气”。
图3-12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图3-13
23.(无锡中考)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3-13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
四、简答题
24.(厦门中考)小婕家的浴室里有一面除雾镜,如图3-14所示。镜面背后有连接镍铬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就可以消除附着在镜面上的“白雾”,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镜面上“白雾”的形成过程与消除过程。
图3-14
参考答案
1.C 分析: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题中四种情况,甲、乙两情况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丁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只有丙是正确的。
2.B 分析: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当酒精蒸发完毕,温度计的示数又上升到26 ℃。
3.B 分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所以水不一定达到100 ℃才能汽化;沸点与气压有关,与吸热多少无关。
4.B 分析: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则不然;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黏稠体,最后变成液体,晶体则不然。
5.D 分析: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菜中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蒸发掉了。
6.A 分析:0 ℃的冰在熔化为0 ℃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7.AD 分析: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A选项说法正确;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B选项说法不正确;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升高,一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C选项说法不正确;寒冷的冬天,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口内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D选项说法正确。
8.C 分析:要想让0 ℃的冰熔化,冰要吸热,可是外界的温度就是0 ℃,无法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接触,而且有温度差);同样,要想让0 ℃的水结冰,水要放热,可是外界的温度就是0 ℃,无法发生热传递。故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9.D 分析:晶体吸热变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则不然;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时温度不变;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0.A 分析:纸盒要燃烧就必须达到着火点,纸盒中的水达到100摄氏度就不会升高,所以水与纸盒进行热传递后,纸盒温度也不会超过100摄氏度,因此不会燃烧起来。
11.D 分析: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冰箱门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
12.C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13.30 分析:5~95 ℃的范围有90个刻度表示100 ℃,每个刻度是=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则5刻度为0 ℃,与测量气温相差32-5=27个刻度,所以实际气温=27×=30 ℃。
14. 35~42 ℃ 0.1 ℃ 36.8 ℃ 37 ℃ 分析:体温计的示数遇热能上升,遇冷不下降。
15.熔化 吸热 分析: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
16.汽化 空气流动速度 分析:手上的水分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此现象属于汽化中的蒸发;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机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这样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17.液化 汽化 液化 凝华
18.压缩体积 分析:液化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19.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分析: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0.固 液 固液共存 分析:晶体在其熔点的时候,三种状态都有可能存在
21. 48 5 海波 分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该晶体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5 min=5 min,由熔点表可知,该物质是海波。
22.(1)液化 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2)水滴 升高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23.吸收 碘的温度 分析: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受热不均,而玻璃管放入沸水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这种方法叫水浴法。碘的升华和熔化,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较低时,碘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温度较高时,碘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可见温度是影响碘熔化或升华的因素。
24.①洗澡时放出的水温较高,汽化形成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上出现雾气;②当给镜子通电后,镜子温度升高,小水珠又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温度
1.两只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经检验都是合格产品,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 )
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小
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长度相同,示数也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只温度计的示数当然相同
2.某粗心的护士给一高烧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消毒后没甩又给另一位病人量体温,结果示数为39.5℃,那么这位病人的体温( )
A.一定为39.5℃
B.可能高于39.5℃
C.一定低于39.5℃
D.低于或等于39.5℃
3.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时,测得的结果是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其原因可能是( )
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里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太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读数
4.-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6.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上图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它们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7.下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把温度计中的水银、酒精或煤油换成水,那么在使用这种温度计时有什么不方便?
10.将一支灵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里,并立即观察温度计细管里的水银面高度的变化,将会看到温度计中水银面先下降,然后再上升。试说明其道理。
11.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由此可知_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12.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答案】
1.D
2.D
3.C
4.D
5.B
6.7.5℃、9℃、18.5℃、-4℃
7.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
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8.B、A、F、C、D、E
9.在测量4℃以下温度时液面反而上升。
10.一开始玻璃泡先膨胀,水银面下降;过一会儿,水银也受热膨胀。在相同条件下,液体比固体膨胀要大,于是水银面又上升。
11.乙、丙、甲
12.C
熔化和凝固
1.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时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__________。
2.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水温未降”;下联“盆内水冰,冰化水冰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
3.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的温度也是0℃),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数量发生________________变化。
4.指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没有熔点,铁有熔点
B.玻璃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铁熔化时温度不变
C.玻璃和铁熔化时都要吸热
D.玻璃和铁熔化时温度都要升高
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6.在工厂里用铜块浇铸铜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时( )
A.凝固 B.熔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地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8.(多选)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9. 请分别标注上图所表示的物态变化过程,并注明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答案】A表示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图像;B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图像;C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的图像;D表示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像。
【答案】
1. 较低的凝固点
2. 凝固、熔化、冰熔化和水凝固的温度不变且相同
3. 冰和水的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4.D
5.B
6.C
7.A
8.C、D
9. A表示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图像;B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图像;C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的图像;D表示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像。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C.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
10.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1.几位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
【答案】
1.振动,音色,声源
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3.振动,声源处,声,电
4.振动,1,内
5.A
6.C
7.D
8.C
9.C
10.D
11.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 松软有孔
汽化和液化
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3.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雾气,这个现象经过的物态变化是下列的( )
A.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水先蒸发后液化
C.水先蒸发后凝固
D.水先汽化后凝华
4.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5.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镜面转过θ°,则反射光线的方向将转过________
A.θ°/2 B.2θ° C.θ° D.无法确定
6. 如图是从平面镜内看到钟表的钟面指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
A.3时50分
B.8时10分
C.2时20分
D.4时40分
7.夏天,当你打开冰箱时,看到冰箱里冒出“白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而成的;气体打火机用的是甲烷气体,是将甲烷气体________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中。
8.刚从开水中捞出来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机但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9.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10.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能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如果你认为能,请说出你的道理。(纸的着火点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
【答案】
1.B
2.B
3.B
4.C
5. B
6. B
7.液化、液化
8.刚煮熟的鸡蛋表面有很热的水,水蒸发吸收热量,使鸡蛋不会很烫。然而,当鸡蛋上的水蒸发以后,鸡蛋散发的热量全部被手吸收,所以会很烫。
9.表面积、温度
10.可以,因为水的沸点是100℃,远低于纸锅的着火点。水蒸发要吸热,所以纸锅不会着火。
升华和凝华
1.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 )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早晨有浓雾
C.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D.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2.炒菜时,碘盐不宜和油同时加热,原因是碘在高温下很容易( )
A.凝华 B.升华 C.汽化 D.熔化
3.在高寒地带,从人口中喷出的“白气”会在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升华
4.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 )
A.-25℃,-25℃,-25℃
B.都低于-25℃
C.-25℃,0℃,0℃
D.-25℃,0℃,4℃
5.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卫生球放在箱子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会变小或消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7.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观察到碘没有_________,而是直接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__________,而是直接___________。
8.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_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9.在发掘文物的活动中,文物工作者几乎从未发现古代的珍珠,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0.一激光束从地面竖直向上投射到与光束垂直的平面镜上,平面镜距地面的高度为h。如果将平面镜绕着光束的投射点在竖直面内转过θ角,则反射到水平地面上的光斑移动的距离为______。
【答案】
1.D
2.B
3.C
4.C
5.C
6.卫生球发生了升华现象。
7.变成液态、变成气态、变成液态、变成固态
8.液化、凝华
9.珍珠易升华
10.htg2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