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 透 镜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重点、难点)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难点)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难点) 新课引入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镜子? 新课引入老花镜近视镜同学们体验一下,戴老花镜和戴近视镜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与不戴镜片有什么不同?透镜能够矫正视力,因为它们对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透镜的作用。 新课讲授一、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中央厚
边缘薄中央薄
边缘厚纵剖面图 新课讲授给下面的透镜分类: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C DB E F 新课讲授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新课讲授二、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不改变方向。 主光轴O光心 新课讲授凹透镜主光轴和光心的画法:O主光轴光心 新课讲授三、透镜对光的作用使用放大镜,将阳光会聚于一点,看看纸有什么变化? 新课讲授猜一猜,光线穿过透镜后会有什么变化 新课讲授1.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主光轴 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新课讲授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OF焦距焦点主光轴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新课讲授OF焦距焦点主光轴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光路是可逆的 新课讲授2.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新课讲授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虚F焦距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新课讲授给你一个透镜,你能用哪些方法去判断他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方法一:“摸”
方法二:“看”
方法三:“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加以辨别。探索新知 相机的拍照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
??? 照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是按照几何光学原理设计的,并通过镜头,把景物影像通过光线的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准确地聚焦在像平面上。典型例题 图中画出的两条折射光线,哪条是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的是正确的折射光线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透镜的概念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3.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4.光线的表示方法课后思考 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当太阳光射到地面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平行光。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Thank You !课件22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记住幻灯片、照相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重点、难点)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的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难点) 新课引入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讲授一、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2.胶片:相当于光屏3.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光量③调焦环:调节像距(镜头到胶片的距离)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新课讲授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新课讲授照相机成像特点:1.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2. 像距小于物距3. 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想一想,照相机成像都有哪些特点 新课讲授二、投影仪投影仪结构图: 新课讲授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 若想使投影出的像变大,应使灯片靠近凸透镜,同时使幻灯机远离光屏。即用当物距变小时,像和像距都变大这一原理。 新课讲授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想一想,投影仪成像都有哪些特点投影仪成像特点:1. 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2. 像距大于物距3. 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新课讲授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 新课讲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新课讲授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想一想,放大镜成像都有哪些特点放大镜成像特点:2.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新课讲授四、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呈现在光屏上。 新课讲授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新课讲授想一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平面镜,它们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照相机成实像投影仪成实像 新课讲授平面镜成虚像放大镜成虚像 新课讲授能不能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都位于凸透镜同侧照相机
投影仪平面镜
放大镜实像与虚像比较:探索新知 透镜的发展史 欧洲有关透镜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在阿里斯托芬的戏剧云彩(纪元前424年)中就提到了烧玻璃(一种凸透镜,可以汇聚太阳光来点火) 。 中国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叙述了透镜成像规律。 眼镜大约在1280年的意大利被发明,之后透镜才被普遍的利用。 典型例题 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B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2.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3.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课后思考 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吗 Thank You !课件21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难点)2.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难点)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难点) 新课引入温故知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新课讲授一、观察凸透镜成像1.手持放大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2.把放大镜正对着窗户外,并且在放大镜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你观察到了什么? 新课讲授想一想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新课讲授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器材小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新课讲授(2)实验准备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新课讲授(3)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②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新课讲授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新课讲授(4)实验数据凸透镜焦距f= cm 新课讲授(5)分析与论证①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 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 新课讲授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③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②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新课讲授(6)实验结论 新课讲授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凸透镜成像规律重要应用:远物成像粗测焦距。
“傻瓜相机”成像原理。 新课讲授二、应用幻灯机是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幻灯机的工作原理探索新知 傻瓜相机的工作原理傻瓜相机物距、像距的关系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全一样。物体靠近时,像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最后在同侧成虚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典型例题 1.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B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典型例题 2.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当物体从离凸透镜1.5f 处移到3f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A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②蜡烛正好放在一倍焦距上,不能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幻灯机的成像原理3.傻瓜相机的成像原理课后思考 如果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多少呢?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Thank You !课件21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 知道眼睛的光学构造。(重点)2.理解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难点)3.了解视力缺陷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了解)4.了解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了解) 新课引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看看我们的同学戴眼镜的有多少呢?想一想,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新课讲授一、眼睛1. 眼球的结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瞳孔睫状体玻璃体视神经相当于
光屏 新课讲授2. 人眼视物原理物体射入眼睛里的光经过 “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物体。而且应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新课讲授想一想,人眼视物和照相机成像有什么区别?照相机可以通过调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那人眼呢?看近处物体看远处物体晶状体自动调节 新课讲授 如果晶状体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什么情况?看清物体的范围减小了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远视眼 新课讲授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 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2. 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新课讲授3. 如何预防近视眼 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新课讲授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 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2. 矫正: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 新课讲授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比较只能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
变厚视网膜
前方配戴
凹透镜只能看清远处物体晶状体
变薄视网膜
后方配戴
凸透镜 新课讲授四、眼镜的度数透镜焦度:焦距的倒数Φ=1/ff:透镜焦距,单位m,所以焦度的单位是m-1举例:透镜的焦距是0.5m,则它的焦度是Φ=1/0.5m=2m-1 新课讲授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眼镜度数:透镜的度数乘以100的值D=100/f举例:100度远视镜片的焦度是1m-1,则它的焦距是1m探索新知 人眼的调节能力 正常眼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厘米的地方。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部肌肉处于正常状态而能十分仔细地看清物体时,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 眼睛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 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物点叫眼睛的远点。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使劲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能看清的物点叫眼睛的近点。
典型例题 1.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B.近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C.来自远处物体某点的光还未会聚就已到达近视眼的视网膜
D.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A B典型例题 2.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B.远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C.来自近处物体某点的光还未会聚就已到达远视眼的视网膜
D.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B C D典型例题 3.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
的着色液体相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
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
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面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D典型例题 4.小明的眼镜是+200度,他的眼睛是 ,镜片的焦距是: m,
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远视眼0.5凸透镜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2.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4.眼镜度数的概念课后思考 小明和爷爷的眼镜放在一起,虽然爷爷的眼镜是老花镜,小明的眼镜是近视镜,但是两个眼镜的外形完全相同,请你帮小明用三种最简单的方法区分两个眼镜。 Thank You !课件24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了解)2.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了解)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难点) 新课引入显微镜下的雪花显微镜下的头发显微镜下的细菌 新课引入望远镜看月亮望远镜看天体想一想,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如何工作的? 新课讲授一、显微镜1. 基本结构(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目镜 新课讲授2.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3)反光镜:凹透镜
聚光作用 新课讲授4.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作用用于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新课讲授6.光学显微镜的发展R.胡克在17世纪中期制作的复式显微镜19世纪中期的显微镜20世纪初期的显微镜 新课讲授 切片显微镜解剖显微镜 新课讲授二、望远镜1. 基本结构(开普勒望远镜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f物>f目 新课讲授 (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2. 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3.视角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想一想,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aa 新课讲授视角大a视角小a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新课讲授视角小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视角大aa 新课讲授三、探索宇宙伽利略望远镜 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伽利略,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个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新课讲授海王星的发现 海王星外观为蓝色,原因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2%是甲烷,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氨气。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固态的核,其表面可能覆盖有一层冰。 外面的大气层可能分层。海王星表面温度为-218℃,表面风速可达每小时2000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烟雾。 新课讲授哈勃空间望远镜全球最大单镜面
光学望远镜欧洲xmm空间
望远镜数字式巡天
望远镜 新课讲授广阔无垠的宇宙 地球和月亮 太阳系 银河系探索新知 各种用途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手术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典型例题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和物镜位置可以交换
B.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
C.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大
D.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大B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显微镜的结构原理2.望远镜的结构原理课后思考 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D Thank You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
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
2.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3.下列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
B.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
C.由于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
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
4.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如图5-18甲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5-18乙中的( )
图5-18
A.① B.② C.③ D.④
5.(怀化中考)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 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说明书的距离( )
A.小于10 cm
B.等于10 cm
C.大于10 cm
D.在10 cm和20 cm之间
6.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如图5-19所示。下列关于投影仪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图5-19
A.内部灯泡用来照亮投影片AB
B.投影片AB位于镜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平面镜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D.AB在屏幕上的像A'B',B'在屏幕下方、A'在屏幕上方
7.在全班集体照相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镜头,则摄影师( )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被照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9.一个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发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比28厘米小一些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总成放大的像;距离大于28厘米时,屏上总成缩小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
A.约为28厘米 B.约为14厘米
C.大于28厘米 D.小于28厘米
图5-20
10.如图5-20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等位置,则在屏上生成最大的像时,蜡烛的位置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1.(2014·铜仁模拟)如图5-21所示的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图5-21
A.大于100 mm
B.大于50 mm小于100 mm
C.小于50 mm
D.等于50 mm
12.(2013·贵州)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二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3.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 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星;月球是地球的一颗 星。?
14.(潍坊中考)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在图5-22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 ;矫正远视眼的是 。(后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图5-22
15.用放大镜观察小蚂蚁的形体时,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大镜的焦距,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蚂蚁是正立、放大的 像。?
16.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5-23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 cm刻度处的 (选填“左”或“右”)侧。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图5-23
17.照相机用光圈控制 的光的多少,某人拍摄明亮的物体之后又去拍摄暗淡的物体,光圈应适当 (选填“开大”或“缩小”)。?
18.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 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可以制成 镜,也可以制成 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 的作为物镜,用焦距 的作为目镜。?
图5-24
19.如图5-24所示的是一个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放大。?
20.(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要科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 cm。?
(3)矫正近视眼,要配戴近视眼镜。近视镜是 透镜。?
图5-25
21.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5-25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实验题
22.在观察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的实验中:
(1)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 上,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
(2)确定像的位置时,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的烛焰的像。?
(3)从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移动蜡烛,在这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5-26所示。
图5-26
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 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长度/cm
像的特征
1
4.0
—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2
6.0
—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3
8.0
—
光斑大小不变
只有圆光斑
4
10.0
40.0
8.0
倒立的箭头
5
12.0
24.0
4.0
倒立的箭头
6
14.0
18.7
2.7
倒立的箭头
7
16.0
16.0
2.0
倒立的箭头
8
18.0
14.4
1.6
倒立的箭头
9
20.0
13.3
1.3
倒立的箭头
(1)凸透镜T的焦距为 cm。?
(2)物距u在 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 ,像距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4)当物距等于7 cm时,物体在光屏上 (选填“一定会”“一定不会”或“可能会”)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发光体的长度。?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 。?
四、作图题
24.如图5-27所示,A是物体,A'是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试画出凸透镜的大致位置及焦点。
图5-27
25.画出图5-28中(1)~(4)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5-28
26.图5-29中A为烛焰上一点,A'为A在光屏上的像点,画出a、b经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图5-29
27.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5-30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图5-30
参考答案
1.A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D 分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为像成在光屏上,所以为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经晶状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B 分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光屏上能呈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在光屏上不能呈现。不论实像还是虚像都能直接用眼看到,并非幻觉。
4.A 分析: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不仅是上下相反而且是左右相反,故选A。
5.A 分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u6.D 分析:内部灯泡是用来照亮投影片AB,故A不符合题意;投影仪的制作原理:根据物距是介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使用时投影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介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投影仪中平面镜是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AB在屏幕上的像A'B',B'在屏幕上方、A'在屏幕下方,故D符合题意。
7.C 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在全班集体照相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说明像太大。要使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8.C 分析: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是实像,故把屏拿开像仍存在,但必须光线射入人眼中人才能看到。
9.B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2f≈28 cm,故f≈14 cm。
10.C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但物距必须大于焦距,故选C。
11.B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 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 mm小于100 mm。
12.C 分析:物体从二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13.恒 行 卫
14.凸 凸 乙 甲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
15.小于 虚 分析:用放大镜观察小蚂蚁的形体时,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要小于焦距,这样才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6.缩小 右 照相机 分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图中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光屏在50~60 cm之间,在50 cm刻度处的右侧,该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类似。
17.进入镜头 开大
18.望远 望远 显微 小 大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比目镜的焦距小。有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也有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
19.缩小 一倍焦距以内 分析: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一倍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凸 实 (2)25 (3)凹 分析: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5 cm是眼睛的明视距离,即看得最清楚,且眼睛不易疲劳;近视镜是凹透镜。
21.凸透镜或放大镜 虚像 分析: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小丑鱼被鱼缸放大了,所以球形鱼缸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或凸透镜。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我们通过球形鱼缸看到的是小丑鱼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2.(1)光具座 高度 (2)清晰 (3)增大 变大
(4)2f>u>f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要求,首先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确定像的位置时,应使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可知,从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移动蜡烛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像变大;由实验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2f>u>f。
23.(1)8 (2)大于8 cm小于16 cm(或大于f小于2f)
(3)变小 变小 (4)一定不会 等于 (5)f>8 cm成实像;f<8 cm成虚像;f>16 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若将发光体S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而只有将发光体S放在8 cm处时,光斑大小不变,可知此处即为焦点,则凸透镜T的焦距为8 cm;凸透镜的焦距f=8 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u在大于8 cm小于16 cm的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距变小,像变小;因为凸透镜的焦距f=8 cm,所以当u=7 cm时,u8 cm成实像,f>16 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间距与像的大小之间的规律等都可以。
图D5-1
24.如图D5-1所示。
分析: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连接物像,确定凸透镜的光心,连接AA'点,交主光轴上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画出凸透镜的位置;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会聚在焦点上,确定凸透镜的焦点,由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像点,交主光轴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
25.如图D5-2所示。
图D5-2
分析:根据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凹透镜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指向对侧焦点的光线平行射出。
26.如图D5-3所示。
分析:因为A'为A在光屏上的像点,所以A点发出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交于光屏上的A'点。
图D5-3
图D5-4
27.如图D5-4所示。
分析:因为是矫正近视眼,所以要用凹透镜,经矫正后,像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图便容易画出了。
透镜
一、填空题
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2.如下图所示的光学元件,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
3.小明用 透镜会聚太阳光,在 处可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
的 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4.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选择题
5.下列能使光线会聚的镜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6.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8.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9.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10.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
1.凸 凹 折射
2.2 3 4 1 5
3.凸 焦点 焦点
4.凸 会聚
5.C
6.D
7.B
8.如图所示
9.如图所示
10.使凸透镜正对太阳,纸放在透镜后面,与透镜平行,并前后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量出这时纸与透镜间的距离,就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生活中的透镜
一、填空题
(易)1.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中)2.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易)3. 观察图1,小明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他拿的是_______透镜。这一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中)4.测绘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__________,若飞机降低高度拍摄某地区的“特写”,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应________(填“拉长”或“缩短”)。
二、选择题
(中)5.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
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易)6.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平行玻璃砖
(易)7.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难)8.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出现了景物的清晰的像,但如果有一个小飞虫正好飞落在照相机镜头的镜片上,关于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几乎没有变化,像只是暗了
B.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清晰的像
C.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模糊不清的像
D.有变化,整个像变得模糊不清
三、作图与简答
(难)9.如图2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中)10.小强想替爷爷买一副老花眼镜,约了你一起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了一副款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眼镜,还是近视眼镜。请你为小强选一个既不损伤眼镜镜片,又能较快作出正确判断的办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放大镜距离书本太远了
2.凸 虚 小于一倍焦距 电路板
3.凸 照相机
4.大于50mm且小于100mm 拉长
二、选择题
5.A
6.B
7.B
8.A
三、作图与简答
9.如图所示:
10.判断方法如下:
①通过观察,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
②能使太阳光会聚的是凸透镜;
③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④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的是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易)1.如图所示,要在光屏上得到最大的像,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何处( )
A.a处 B.b处 C.c处 D.焦点F处
(易)2.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易)3.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易)4.如图下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机上。
(易)5.李老师用投影仪放映投影片时,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太小,要使画面变的大一些,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减小凸透镜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减小凸透镜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之间的距离
(易)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着主光轴从距离30cm处向透镜移动时,则下列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为( )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易)7.小红同学家有一架f=50mm的照相机,她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做了如下试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着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_______,所以它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
(2)用一张硬纸板在镜头后面接收经镜头折射后的光斑,用此种方法测量焦距,当在报纸上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测出_______之间的距离,就大约是焦距。
(3)用镜头作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
(4)装上镜头,用照相机来拍一张开花的桃树的像。
①拍桃树的像时,桃树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_;
②拍完桃树的像之后,想要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桃花。
【答案】
1.B
2.凸透镜、虚
3.A
4.c、投影仪
5.C
6.D
7.(1)凸透镜、会聚;(2)镜头到光斑;(3)小于焦距;(4)二倍焦距、靠近
眼睛和眼镜
1.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____________镜头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实像(选项“正立”或“倒立”)。
2.眼睛能够看清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B.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C.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D.从物体射来的光要有一定的强度
3.看远处物体时候,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使远处物体的光刚好_ 在视网膜上,眼睛就能看清楚了远处的物体;当看近处的物体时,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使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看清了近处的物体。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后方
D.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5.近视镜的镜片是一个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的相当于凸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__ _了。
6.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
A.20m远的1.7m高的人
B.18m远的1.7m高的小树
C.20m远的1.7m高的栏杆
D.40m远的1.7m高的竹竿
7.人的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给物体拍照,物体发出的光线经____体的作用,在人的________上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8.镜片的度数等于,凸透镜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焦距0.5m的凹透镜的度数是_________。
9.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0.某人所戴的眼镜是500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焦距是0.2 m
B.该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焦距是0.2 m
C.该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焦距是0.2 m-1
D.该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焦距是0.2 m-1
【答案】
1.大于、凸、倒立
2.A、D
3.会聚、厚、会聚
4.D
5.凹、长
6.B
7.晶状、视网膜、倒立、缩小、实
8.-200度
9.B
10.A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填空题
(中)1.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中)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靠近眼睛的是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物体经过_____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过______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中)3.望远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___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_____。
(中)4.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___________,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中)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中)7.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中)8.在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课上,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显微镜视野偏暗,无法看清楚血液流动的情况。于是,小利同学采取了下列四项措施(每项措施均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达视野),其中起不到增加显微镜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A.换用凹面镜
B.将反光镜朝向实验室采光的窗口
C.换用倍数较大的物镜
D.扩大遮光器上的光圈
(中)9.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睛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
C.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D.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学生
(中)10.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星光,亮度只相当于200km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 )
A.凸透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
【答案】
1.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2.凸透镜 目镜 物镜 物镜 目镜
3.目镜 放大镜 放大 会聚更多的光线
4.2倍焦距 小于焦距
5.D
6.B
7.C
8.D
9.C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