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27 21: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2、第Ⅰ、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答题卷和试卷都要交上来。
第I卷(共28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氓隶(méng)  锋镝(dí)   玉玦(jué)    参乘(shèng)
B. 孱头(càn) 修禊(qì) 出岫(xiù) 执拗(niù)
C. 脑髓(suí)  寒伧(chēn)  间或(jiàn)   歆(xīng)享 
D. 畏葸(xǐ) 勾(gōu)当 逡(qūn)巡 憎恶(ē)
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谬种 膏腴 砺精图治
B.樊篱 迁徙 慑足 清流急湍
C.踌蹰 悚然 笼罩 度长契大
D.窥探 面颊 牲醴 瓮牖绳枢
3.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
② 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 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③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 出一种热气。
④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 。
A. 辖制 伸展 放散 安静
B. 统治 舒展 呼吸 沉寂
C. 辖制 舒展 放散 沉寂
D. 统治 伸展 呼吸 安静
4.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常以身翼蔽沛公 范增数目项王
A. B.
吾得兄事之 沛公军在霸上
项伯杀人,臣活之 此亡秦之续耳
C. D.
悦亲戚之情话 籍吏民,封府库
5.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映带左右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大王来何操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神舟”五号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发射、飞行、返回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B.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C.通过模拟一氧化氮在人脑中信号传递机制,可以改进机器人“大脑”的设计,从而使机器变得更加“聪明”。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出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8分,每小题2分)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7.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 “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 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8.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 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 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 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9.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 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 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 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 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 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每小题2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候,履至尊而治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11.选出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却匈奴七百余里
B. 序八州而朝同列
C. 尊贤而重士
D.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2.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13.对所给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让蒙恬在北面修筑长城并让他守卫在竹木作篱筑的军营中.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言论,企图用这个办法使奴隶们愚昧无知.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兵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译文:自认为险固的关中,金属修筑的城墙,正是子孙万代帝王的基业呀.
14.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③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④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⑤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
⑥作者依次从军事,文化,政治,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意在讽谏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
A.①③⑥ B.②⑤ C.①③④ D.②⑥
第Ⅱ卷(共92分)
四、翻译下列句子(8分,每小题4分)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

五、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4分,每一空各1分)
①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比权量力, 。(贾谊《过秦论》)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⑦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六、语言运用(12分)
1.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请为你的朋友发一条手机短信,要求能表达祝福之意,注意感情真挚,简明得体,力求有文采,有创意,不超过60字。(3分)
答:

2.下面是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我国轿车供求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预计)
轿车需求量(万辆) 72 105 138 266 346
轿车产量(万辆) 70 106 192 349 471
答:(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 。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相比 。
(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3.文言文句读练习。(6分)
割 席 分 坐
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去 之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宁 割 席 分 坐 曰 子 非 吾 友 也
(注:管宁、华歆:三国时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雁的悲剧(节选)
天要黑了,一群南飞的雁落在湖畔。饥饿、劳累和寒冷让他们非常难受。
雁儿们望着西沉的太阳,情绪低落,昏昏欲睡。这守夜的雁奴,便自然摊在最新丧偶的寡妇名下。为什么这样安排,不大清楚。打孤雁,便是他们那个王国的宗法。越是凄苦义务越多,连睡觉的权利也要贡献出来。不过雁奴似乎无意去计较那不公平的待遇,她伶俐的站在土丘上,机警地歪起脑袋,一只耳朵捕捉危险的信息,另一只耳朵倾听在草堆栖息的伙伴的动静。啊,那一对对夫妻多么幸运,或许正在梦中憧憬着明天能落在食物丰盛的好地方吧!
夜渐深沉,风声凄紧,一种古怪的声音远远传来,几个小黑点仿佛在朦胧中闪动……这是梦吗?不对,昨天不就是这样的小黑点夺走了我最亲爱的伴侣吗——从那里喷出一股火焰,铺天盖地的沙子打过来,于是它张开臂膀遮住我的胸脯,一刹那间便从天上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她不禁慌忙发出本能的警告:
“伙伴们醒呀,危险——”
雁儿们骚动了,纷纷探出头来,可是大家什么也没有发现,那古怪的声音和小黑点霎时隐没了。“我们睡得好好的,你瞎咋唬什么!”“想你死鬼了吧!也不害臊!”“这家伙一准是患神经病了,给她治治……”
那群因未能吃饱而满心怨恨的小生灵,立时鼓噪起来,扑过去拔她的毛,拿她出气。她本想申辩的,不过,最好还是把头埋起来吧,说不定这还真是我自己的过错呢!
好久好久,喧闹平息了,傻瓜们又渐渐进入梦乡。这倒霉的哨兵才把脑袋从泥草里拔出来,忍住浑身的伤痛,跛着脚重新爬上土丘。哎呀,不好啦!那些小黑点又闪出来了,还有几条绳子在晃动!发警报吗?假如又跟方才那样闹鬼呢?他们会把我杀死的。最聪明的办法,当然就是趁那些黑洞洞还没有喷出火来的时候独自逃走,藏到安全的角落去……可是,此刻她绝不再怀疑她的眼睛了,那巨大的网子明明正在顺风的方向拉起来,乌黑的枪口却从逆风的方向迅速逼近。
“逃命吧——逆风飞呀——”那可怜的雁奴嘶喊起来,衔起一块泥巴掷过去。
在发出震耳欲聋的第一声巨响的同时,傻瓜们全部逃跑了。只剩下这悲惨的守夜者,她也想飞,可是扑腾了两下,原地不动了——那羽毛早已被同伴们拔光了。当她侧起垂死的头,望着已重新集合起来的人字形队伍在自由的天空向南飞去的时候,一只大手掐住脖把她拎起来:
“瞧这只没有毛的丑鸟,就是它坏了事!”
“狠狠的煮!拿它下酒!”
这篇小说中,对群雁的称谓,作者用的是“雁儿们”“小生灵”“傻瓜们”,对雁
奴的称谓,作者用的是“倒霉的哨兵”“可怜的雁奴”“悲惨的守夜者”,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对群雁的感情是: 。
对雁奴的感情是: 。
2.简要分析下列语句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方法及其作用。(6分)
(1)“我们睡得好好的,你瞎咋唬什么!”“想你死鬼了吧!也不害臊!”“这家伙一准是患神经病了,给她治治……”
(2)她侧起垂死的头,望着已重新集合起来的人字形队伍在自由的天空向南飞去。
答:(1)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
(2)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
3.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雁的悲剧》,联系全文看,雁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三条作答)(6分)
答:①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小说讲述了雁的故事,主旨只是对人类滥捕滥杀破坏生态行为的控诉,是环保题材作品中一篇别出心裁之作。
B.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通篇写的都是雁。可实际上处处在写人。处处让读者联想到人间的某些悲剧,这便是作品的深刻意义之所在。
C.这篇小说写得冷峻、悲壮,雁奴为了雁群的生存,忍辱负重,坚守职责,最后为救同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死可谓重于泰山,令人肃然起敬。
D.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如第三段中写雁奴仿佛看见几个小黑点在闪动,其实是她的一种幻觉的描写,很好地表现了雁奴的丧偶之痛。
E.这篇小说以猎人恶狠狠的两句诅咒作结,既从情节上交代了雁奴的悲惨结局,同时也渲染了一种浓重的悲凉气氛,发人深省。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在草丛中寻找道路,在黑暗中寻找黎明,在寂寞中寻找爱与慰藉,在彷徨中寻找一双温暖的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过程。
请以“寻找”为话题,自定产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05~06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二、三.语段阅读(共16分,每小题2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共92分)
四.翻译下列句子(8分,每小题4分)
①译:

②译:

五.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4分,每一空各1分)
①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比权量力, 。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 ,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
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⑥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鸟倦飞而知还。
六、语言运用(12分)
1.答:

2.(1) ;(2) ;
(3) 。
3. 割 席 分 坐
管 宁 华 歆 共 园 中 锄 菜 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捉 而 掷去 之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 宁 割 席 分 坐 曰 子 非 吾 友 也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1.答:对群雁的感情是: 。
对雁奴的感情是: 。
2.答:(1)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
(2)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
3.答:①


4.
八.作文(40分)
高一05~06学年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1~6:A D C A B C(A句的主语应为“‘神舟’五号设计者”;B句动宾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提高”;D句去掉“了”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8分,每小题2分)
7.B 所谓“临界点”在此文中是指“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此时美感最强烈;而审美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索然之感。
8.B 此题要注意“纯化”的含义,即提纯,去除杂质(不美的)。
9.D
10.D从全文看,作者论述了朦胧美的特点,并由此谈到了“意贵透彻,语忌直率”,但并没有强调“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的意思。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每小题2分)
11~14:C B C C
四、翻译下列句子(8分)
五、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5分):略
六、语言运用(分)
1.参考答案:冬去,春来,一年中秋在眼前;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让明月给你捎来999个祝福,888个思念,让秋风给你送来666个顺利,555个快乐,祝福你,我的朋友!中秋快乐,天天快乐!
2.参考答案:(1)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都在不断上升;(2)目前已供过于求,预计这种情形将更加突出;(3)适当控制汽车产量,使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同步增长。(分析:本题考查观察图表、筛选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D。看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分别找出其中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答案。本题从横看,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都呈增长趋势;从竖看,2001年我国轿车需求量高于产量,但从2002年起,我国轿车产量就高于需求量,而且差距逐年增大。解答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能看懂图表,从图表中找出规律,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考题所要回答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
3.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五、18.对群雁的愤恨(或不满)、鞭挞(1分)对雁奴的深切同情悲悯。(1分)19.(1)语言描写,(1分)表现群雁的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2分)(2)动作描写,(1分)刻画出雁奴心地善良,关心同伴,渴望自由、关爱的心理,以及悲哀和无助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20.(1)缺少公平,善良者受欺,尽职者丧命;(2)冷漠,缺少同情心,越是凄苦,义务越多;(3)愚蠢,不能辨明是非,对雁奴的警报缺乏警惕;(4)自私,大难临头只顾自己逃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6分)21.B、
E(A项:以偏概全,并非只是对为类滥捕杀行为的控诉;C项:说雁奴之死重于泰山与文意不合;D项:不是幻觉,是实情)
七、作文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