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
( .. / AppData / Local / Temp / Rar$DIa0.271 / 桌面 / 新建%20Microsoft%20PowerPoint%20演示文稿%20(4).ppt"
\l
"4.
幻灯片
4"
\t
"_parent )义庆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parent"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复习提问】1、刘义庆,
朝宋
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
组织文人编写的。《咏雪》选自“
”一门。
2词语解释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
3句子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儿女讲论文义
【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向小组提出,并解决。
【合作探究】
1、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4、《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5、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憾!
【检测题】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与友期约(
)
去后乃至(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俄而雪骤(
)
期日中(
)元方入门不顾(
)欣然(
)
尊君在否(
)
门外戏(
)
元方时七岁(
)
未若(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课后练习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注释】
①尝:曾经。②子:果实。折(shé):压弯。③竞走:争相跑过去_④信:果真。然:这择。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诸儿竞走取之(
)
2、下面三项中加下划线的“之”字都是代词,请分别指出其指代的内容
①诸儿竞走取之(
)②人问之(
)
③取之,信然(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戎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判断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了了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
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
⑥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⑦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⑧了了:聪明伶俐。
⑨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一)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人以其语语之
②大未必佳
③韪大踧踖
(三)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四)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