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9 22: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先 学 先 知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判断正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
(2)1947—1973年间,阿拉伯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五次大规模战争。(  )
(3)造成巴以冲突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大国介入。(  )× × √ 回 味 课 本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1)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四次中东战争。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3)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它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1948年,以色列国在此建国以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在这里留下众多圣迹,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耶路撒冷城看作自己的“圣城”。几乎整个20世纪,他们不断地相互争斗,以取得对城市的控制权。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要 点 探 究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探究点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 情境探究【演讲“析”地区】
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的一次讲演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探究一 讲演中的“这一地区”指的是哪个地区?这一地区战火频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提示] 中东地区。表现:1948—1973年四次中东战争。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探究二 根据图片,说说地区冲突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解决这一地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提示] 后果:地区冲突不断,中东动荡不安,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关键:巴以问题。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探究三 列举对实现这一地区的和平问题作出贡献的人物。请你为解决此地区的问题写几条宣传语,表达中国人民期盼中东和平的愿望。[提示] 阿拉法特、拉宾等。倡导和平、反对暴力。要点归纳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点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是巴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
(3)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着水资源问题,巴以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耶路撒冷被视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告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使巴以斗争罩上民族宗教的外衣,它增加了该地区和平进程的难度。综合运用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二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前往以色列,与以色列领导人进行寻求和平的对话。下面的话摘自他在以色列的讲演:“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1)材料中的“橄榄枝”“这一地区”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两位领导人表达的共同意愿是什么?【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依据材料分析,本题并不难作答,第(2)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要点】 (1)“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这一地区”是指中东地区。(2)两位领导人的共同意愿是尽早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中东问题。课 堂 小 结思维整合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歌谣巧记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战火频,错综复杂矛盾生。
巴以冲突是关键,世界和平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