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
2.弄清作者观赏的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共同领略青海湖的美,学习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方法。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196米。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63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账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是一具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地,也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注目的巨大宝湖。政府曾对青海湖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发现青海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湖中盛产湟鱼,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使湖水呈现黄色,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保护、开发和建设这浩瀚的宝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游人,成为国内外旅游者云集的游览胜地。为了开发正在兴起的高原旅游事业,青海旅游部门在青海湖建立了旅游点。游客到此不仅可以观赏高原牧区风光,还可以乘马骑牦牛,漫游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里访问,领略藏族牧民风情。牧场还专门为游客扎下各式帐篷,备有奶茶、酥油、炒面和青稞美酒供游客品尝。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扑朔迷离( ) 颠簸( )
漆黑( )
寂静( )
犬呔( )
画卷( )
镶着( )
衔接( )
3.
词语积累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倘徉: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涟漪:小波纹。
伫立:站立。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相关语句
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
到达青海湖
观赏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
观赏结束
探究二:品读课文
研读课文,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对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1.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
2.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
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3.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4.我不敢想象,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
探究三:析读课文,悟情感
“不,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
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这一段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的收获
1.本文以
为情感线索,描述了
,表达
了
。
2.作者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又怕环境遭到破坏。你觉得这两种想法矛盾吗?为什么?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自主学习
2.
shuò
bǒ
qī
jì
fèi
juàn
xiāng
xián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相关语句
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
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
观赏海鸟(介绍鸟岛及湖中水产)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观赏结束
探究二:品读课文
1.运用比喻修辞,用一幅巨大的画卷来比喻青海湖的美,先给读者一个整体
的印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青海湖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运用排比,将青海湖的蓝的特点——纯净、深湛和
温柔恬雅展示给读者,然后运用比喻,给读者以直观印象,使读者能够联想到青海湖的蓝的纯净以及鲜活的生命力。
3.运用反问修辞,强调青海的自然风光,如栖息的水鸟和“冰鱼”的景色
是独特的、优美的。
4.运用夸张、比喻修辞,形容开发青海湖旅游资源的狂热以及速度。
探究三:析读课文,悟情感
运用反问,要强调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当保留原始的美。这一段话表明了作者对
青海湖自然风光的深切热爱,他希望青海湖的美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欣赏,但是同
时为了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纯自然的美,又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使得环境遭到
破坏,因此作者会希望宁可放弃现代文明对于青海湖的开发,而保持它的自然风
光。
我的收获
梦幻,青海湖的美丽、富饶,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和珍爱之情 1.巴东三峡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学法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作者游踪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仔细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①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多出去游历游历)
②关于三峡
(读完可以增加知识)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2.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浣妆(
)
曲折(
)
青葱(
)
袅袅(
)
崆岭(
)
秭归(
)
万壑(
)
荆门(
)
夔门(
)
怒吼(
)
娴熟(
)
滟滪堆(
)
3.“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奇壮丽的峡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游览行踪:
探究二:再读课文
作者写巫峡的江水、山和云分别抓住了哪些特点?
第二课时
探究一:析读课文
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二:品读课文
1.
认真研读课文第7自然段,本段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有何作用作用?
2.阅读全文,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拓展迁移
你的家乡,一定有某处风景、名胜古迹,足以代表家乡,被称作家乡的名片。请你选择一处,并写一段话介绍它,以宣传家乡。
我选择介绍( ):
我的收获
1.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
的沿途所见到的
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
2.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与大家分享。
1.巴东三峡
自主学习
2.
huàn
qū
cōng
niǎo
kōng
zǐ
hè jīng
kuí hǒu
xián
yù
3.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
( http: / / www.21cnjy.com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探究二:再读课文
写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等特点;写山,突出其“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写云,抓住其奇妙多变的特点。
第二课时
探究一:析读课文
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了气氛,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例如:(1)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2)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3)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
(4)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5)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探究二:品读课文
1.示例:(1)“江水的险……险在多滩”运用了排比修辞,写江水的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了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2)“一层层的………我咬着你”运用拟人修辞,写山的高峻,“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群山的生机由此显现,静态的文字也突显出它的灵动来。(3)“两旁的高山……那么险峻”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三峡高山的整齐、险峻的特点。
2.作者由开始的“赞叹”“恐怖”,到后来的惊惧紧张与轻松舒畅并存,到最后“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探究三:拓展迁移
示例:北海银滩;北海银滩因滩长平、沙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等特点,故称银滩,有“天下第一滩”的美誉。它位于北海市银海区,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东西绵延约24公里,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银滩沙质细柔洁白,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银滩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中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
我的收获
长江三峡;对三峡美丽景色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2.周庄水韵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2.理清顺序,把握游踪。
3.赏析作者第三次游览周庄的印象,品析刻画景色的手法
学法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的不同感受;文章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仔细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周庄简介:
周庄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西南33公里,属昆山市管辖,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
周庄始建于北宋元祐元年。旧名贞丰里,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为“周庄”。由于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形,形成八道长街。镇上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筑。全镇进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其中有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及双桥,形成独特的风景。周庄人文荟萃,至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的旧居保存完好。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木橹(
)
漾动(
)
彩绸(
)
仲春(
)
屋脊(
)
目眩(
)
屋檐(
)
渗出来(
)
谛听(
)
娴熟(
)
轨迹(
)
参差(
)(
)
丝弦(
)
勾勒(
)
缤纷(
)
斑斓(
)(
)
隐匿(
)
摇曳(
)
璀璨(
)(
)
3.词语积累
迷离:
闪烁:
朦胧:
连缀:
清澈剔透:
勾勒:
黑黝黝:
隐匿:
凝重:
蔓延: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找出作者对周庄的的整体印象及评价的句子。
2.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是什么?
探究二:再读课文
认真研读全文,梳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时间、作者的感受及特点等,并体会其详略的不同,小组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次 数
时 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 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
水墨画
概括写
第二次
冬天雪后
第三次
视觉(色彩)
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探究一:析读课文
1.
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2.
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探究二: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研读课文结尾第4段,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1.“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句中“
抚摸”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探究三:拓展迁移
写游记需要将景物片段进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组合,并充分调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自然之物活灵活现。请就下面几个词进行画面组合,写一段文字(注意景物的层次感和动态性),要求不超过200字。
我的收获
1.文章以
为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表现了
。
2.学习了本文,你还收获了什么?
2.周庄水韵
自主学习
2.
lǔ
yàng
chóu
zhòng
jǐ
xuàn
yán
shèn
dì
xián
guǐ
cēn
cī
xián
lè
bīn
bān
lán
nì
yè
cuǐ
càn
3.
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闪烁:光亮的样子。
朦胧:不清楚,模糊。
连缀:相接。
清澈剔透:形容水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
勾勒:画出形象的轮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样子。
隐匿:藏起来,不显露。
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浓。
蔓延:不停地生长。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
总体印象: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评价: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2.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探究二:再读课文
次 数
时 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 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
仲夏雨中
视觉(色彩)
水墨画
恬淡宁静
概括写
第二次
冬天雪后
视觉(色彩)听觉(声音)
版画、声似音乐
色彩鲜明、万般柔情
略 写
第三次
春夜旅游节
视觉(色彩)
光带、梦境、油画
多姿多彩
详 写
第二课时
探究一:析读课文
1.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及开放意识。
2.
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探究二:品读课文
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周庄冬天阳光柔和、不强烈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水声轻婉、柔媚、悠扬的特点。
探究三:拓展迁移
示例:最惹人的,是那铺天盖地、惊心动魄的云。大团的,如雪域高原巍峨耸峙的群峰,小些的,则像一垛垛随意堆积的棉绒。云层的上面,是湛蓝的天幕。那蓝色,也是辽远的,深邃的,洁净神圣的,伫望之际,总有一种心底空茫,万念俱消,乃至整个人都要被融化的感觉。(节选自王巨才《坝上的云》)
我的收获
作者三次游周庄,
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及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4.
走进纽约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学法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仔细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简介纽约: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汽车在客运中占84%。
2.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倏地( )
烙印( ) 分道扬镳( )
砭骨( )
蒿草( )
眼花缭乱( )
白炽( )
擎天( )
横空出世( )
浸淫( )
巉岩( )
万里迢迢( )
3.词语积累。
超尘脱凡:超出尘世,脱离凡俗。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首屈一指:指屈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这样写的好处?
探究二:品读课文
1.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
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2)“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沟壑,仍然是
沟壑,沟壑,沟壑。”
2.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讨论,找出修辞方面
的特色,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探究二:析读课文
研读列句子,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
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2.“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队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
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探究三:拓展迁移
课文描写的纽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吗?为什么?
我的收获
1.本文描写了
的繁荣景象。高楼林立,建筑雄伟;车水马龙,交通发达,生活节奏异常快速;声响嘈杂,灯光如昼。同时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面:
。作者身在异邦,虽处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在与纽约的比较中,作者深为祖国的落后而担忧,希望
。
2.学习了这篇课文,对纽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喜欢纽约这座城市吗?为什么?
4.
走进纽约
自主学习
2.shū
lào
biāo
biān
hāo
liáo
chì
qíng
héng
yín
chán
tiáo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探究二:品读课文
1.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2.比喻手法,例如:(1)“它们是一片蒿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2)“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夸张手法,如:“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
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探究二:析读课文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
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2.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探究三:拓展迁移
示例: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或“感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特别渺小”)。愿意。这能促使我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尽快融入它的现代节奏。(或者答:不愿意。我感觉到了压抑,觉得不自在;想逃避。)
我的收获
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祖国能早日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