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习题
1.氯气有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把氯气用于战场。毒气弹爆炸后,氯气随风飘散。在战场上能有效防御氯气的方法是( )
A.躲到地势低洼处
B.躲到地势较高处
C.可用NaOH溶液浸湿的布蒙面
D.可顺风跑开
【解析】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躲到地势较高处;A错;NaOH具有强腐蚀性,C错;Cl2随风飘散,应逆风跑开。
【答案】 B
2.氯碱工业的原料为食盐和水,所以氯碱工厂最好是选择靠近生产食盐的基地,以降低食盐的运输成本。下列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解产物为Cl2和Na
B.电解过程中能产生黄绿色气体
C.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用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氢气
【解析】 电解NaCl水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反应过程中阳极产生了黄绿色的气体,阴极生成了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H2),可用排水法收集;阴极生成NaOH使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A项错误,电解熔融的NaCl(无水时)才得到Cl2和Na:2NaCl(熔融)2Na+Cl2↑(这是钠的工业制法)
【答案】 A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黏附有少量MnO2,除去黏附的MnO2可选用的试剂是( )
A.蒸馏水 B.KOH溶液
C.稀盐酸 D.浓盐酸
【解析】 浓盐酸与MnO2加热可反应除去MnO2。
【答案】 D
4.有经验的阿姨在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洗有色衣服之前,都会将自来水在日光下暴晒一段时间,目的是( )
A.使水中的杂质沉淀 B.使水中的HClO分解
C.起到杀菌作用 D.增加水中O2的含量
【解析】 氯水中有HClO具有漂白性,故暴晒使其分解,洗衣服不会褪色,B正确。
【答案】 B
5.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Cl2与金属单质化合生成,又能由盐酸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的是( )
A.FeCl3 B.ZnCl2
C.CuCl2 D.AgCl
【解析】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Cu、Ag与盐酸均不反应。
【答案】 B
6.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解析】 氯气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有色布条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故A、B无法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C中由于HCl也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从而无法达到实验要求。
【答案】 D
7.(2012·西宁高一期末)吸收多余的氯气,最好选用( )
A.澄清石灰水 B.浓NaOH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浓硫酸
【解析】 A项中由于Ca(OH)2的浓度较小,吸收Cl2的能力弱;C、D项均不吸收Cl2。
【答案】 B
8.下列关于Cl-和Cl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与Fe反应生成FeCl3
B.与AgNO3溶液反应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C.均有毒
D.均为黄绿色
【解析】 Cl-与Fe不反应,Cl-无毒、无色。
【答案】 B
9.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慢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④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将尾气通入吸收试剂中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③②⑤
【解析】 操作顺序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加热反应→收集气体→处理尾气。
【答案】 C
10.(2012·唐山高一期末)如图所示,①②两个集气瓶装满干燥的氯气,依次分别投入干燥的红纸和湿润的红纸,过一段时间,红纸的变化是( )
A.①和②都褪色
B.①和②都不褪色
C.①褪色,②不褪色
D.①不褪色,②褪色
【解析】 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D正确。
【答案】 D
11.(2011·大纲高考节选)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为氯气,装置B用来收集比空气重的氯气,装置D吸收尾气,装置C起到了防倒吸的作用。
【答案】 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12.(2012·呼伦贝尔高一质检)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欲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Cl2,同时进行与氯气有关的某些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A是浓盐酸,B是二氧化锰,将A滴入B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结果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小于1.12 L,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变小造成的,请列举导致盐酸浓度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乙同学欲用下图中的装置净气氯气,则瓶①②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填试剂名称)。
【解析】 因为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反应过程中HCl消耗同时又生成水,同浓HCl挥发等导致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变小。
【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①氯化氢挥发;②反应生成水;③反应消耗HCl
(3)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13.已知Cl2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有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2Fe+3Cl22FeCl3
③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④Cl2+H2O??HCl+HClO
⑤2HClO2HCl+O2↑
14.(2012·青岛高一质检)为了探究氯水的成分,现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②
将氯水滴加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上
③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氯水中
含有H+
(1) 实验①得出的结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③中的“实验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a.________,b.________。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使用的是久置的氯水,实验方法不变,对上述________实验无影响。
【解析】 对于(3)问可能的结论是Cl2的漂白性和HClO的漂白性,要证明哪个正确,可用干燥的氯气通入盛有干燥布条的瓶中。
【答案】 (1)氯水中含有Cl- (2)有色布条褪色 有气泡生成 (3)Cl2具有漂白性 HClO具有漂白性 用干燥的Cl2通入盛有干燥布条的瓶中观察是否褪色,若褪色证明a正确;若不褪色,证明b正确
(4)①③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中的丰富资源。了解氯化钠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主要用途,感悟工业生产的原理。
2.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描述、分析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现象,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掌握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原理及组装实验。
【重点】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原理。
【难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组装。
预习案:
相关知识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蕴含的元素有_______种,其中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是_______。海水中蕴含的这众多元素中多以___________(化合态、游离态)形式存在。每升海水中约含有______g的NaCl。
工业上制取氯气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制取。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氯碱工业”。
结合课本P40观察与思考及下图内容,完成下表。
实验现象
结论
1
两极均产生气泡
通电后有新的气体物质生成
2
将__________________收集到的气体
靠近火焰,有轻微的爆鸣声
3
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色、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产生,淀粉碘化钾溶液变_______色。
4
有碱性物质生成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预习自测
1.海水中所含的化学资源中最多的是( )
A.钾和硫 B.钙和溴 C.钠和氯 D.铀和金
2.氯化钠和水都是稳定的化合物,使它们发生分解十分困难,只有在何条件下才能使食盐水电解( )
A.加热加压条件下 B.标准状况下 C.通直流电情况下 D.常温常压下
3.医用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
A.3%~5% B.0.9% C.35%~40% D.75%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课题一:请结合教材P41图2-3及下图,仔细找出两图的不同之处并比较优劣。
课题二:若要用“课题一”中的图示装置来制取氯气,则①需要用到的试剂有哪些?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②需要用到哪些仪器?③图中的C瓶和D瓶能否省略?能否对换位置?
当堂检测: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回答下列问题:
(1).原理:4HCl(浓)+MnO2
其中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 。
(2).装置
(1)发生装置: 和 ; (用图中的相应字母回答)
(2)净化装置:制取的氯气中含杂质__ , ;用 除去 ,用
除去 。
(3)收集方法:向 排空气法或排 法。
(4)尾气吸收:用 吸收多余的氯气。
2. 在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中:4HCl(浓)+MnO2 MnCl2+2H2O+Cl2,HCl表现的性质有( )
A. 酸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碱性
3.一定量的MnO2与xmL10mol/L的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则x的值应为( )
A.x=20 B.x=40 C.2040
4.在100 mL 12 mol/L的浓盐酸中加入足量的MnO2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Cl2的物质的量是(不考虑Cl2在反应过程中的任何损失)( )
A.0.6 mol B.在0.3~0.6 mol之间 C.0.3 mol D.小于0.3 mol
5.下列反应都是用盐酸制Cl2,为制得等量Cl2,消耗盐酸最少的是( )
A.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B.4HCl(浓)+O2 2H2O+2Cl2↑
C.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D.KClO3+6HCl(浓)====KCl+3Cl2↑+3H2O
6.右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 气体.该装置 可用于 (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7.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Cl2,提供的试剂
有浓盐酸、饱和食盐水(Cl2在其中溶解度较小)、氢氧化钠
溶液、高锰酸钾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1)装置H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 。
(3)处理尾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选做) 。
(4)实验室制取氯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具体操作有何不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