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30 10: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时间


星期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二课时
备课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资源
PPT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
【自主预习案】1、读准字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能谤( )讥于市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上书谏寡人者( ) 期年之后 ( )
3、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一词多义
①、修
a.乃重修岳阳楼()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d.邹忌修八尺有余( )
②、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于是入朝见威王() d.朝服衣冠()
③、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④、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
( http: / / www.21cnjy.com )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
5、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③明日,徐公来。( )
6、翻译下列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课内探究案】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 他是如何做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 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私






2.研习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板书:


宫妇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范读后作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学生齐读,教师加以指导)
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 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

家事
国事
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 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 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板书:
三赏
三变
(指名一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三、四自然段,齐渎课文)
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如: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巧吗 《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教师上课前一天把预习案分发给各小组。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将预习案内容认真的做在练习本上。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战国策》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学生同桌邻桌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并选代表发言。
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发言。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边读边分析,合作完成任务,并选代表发言。
学生同桌邻桌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并选代表发言。
学生同桌邻桌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并选代表发言。
学生同桌邻桌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并选代表发言。
训练达标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
)和(
)汇编。初有《
》《
》《
》《
》《
》等名称和本子,(
)时期(
)编订为(
)篇。
二、解释
1、讽:
2、谏:
3、
修:
4、形貌昳丽
5、朝服衣冠
6、窥镜
7、孰8、旦日
9、不若
10、孰视之
11、私我也
12、臣诚知
13、地方千里
1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5、王之蔽
16、面刺
17、谤讥
18、市朝
19、时时而间进
20、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
21、战胜于朝廷
22、门庭若市
三、翻译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5、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四、本文各段落都写了什么内容?从文章内容能看出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