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执
笔:
设
计:
审
核:
授课人(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3、理解文章巧妙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
2、讨论合作法。
本学案拟三课时完成。
【资料链接】:背景、作者、解题
1、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而成。《战国策》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国策。记载公元前453年—前209年共245年史实。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关于刘向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留下了多少部历史、文学名著?
《战国策》《说苑》《列女传》……
3、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谏”属于书信体,它的意思是规劝君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一般用于下对上。但常见的文言文中,却以臣下对皇帝规劝、建议较多,而规劝尊长和朋友的较少。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增删内容】
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预习.质疑】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丽(
) 朝服 (
) 衣冠 (
) 窥镜(
) 期年 (
) 朝于齐 (
) 间进 (
)
燕(
)、赵
谤(
)
2、 实词: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
④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
⑤ 时时而间进(间:
)
⑥ 王之蔽甚矣(蔽:
)
⑦ 期年之后(期:
) ⑧ 能谤讥于市朝(谤:
;讥:
)
3、虚词: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于:
)
② 皆以美于徐公(于:
)
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
)④ 皆朝于齐(于:
)
“而”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
)
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
)
③ 时时而间进(而:
)
4、词类活用:
① 名动:朝服衣冠(服:
)② 名状:朝服衣冠(朝:
) 暮寝而思之(暮: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
③ 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
)④ 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
)
5、古今异义:
地方:
[今]
[古]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 与(之)坐谈(省宾语)② 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
判断句:
①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 “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二、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要提问的问题写在下面,同学间互相交流。2、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这件事是什么?
3、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结果如何?【合作.探究】1、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彩。
2、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彩有明显差异。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检测·反馈】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答:
(二)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5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朝服衣冠
(
)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私我也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易的道理,接着写,(
)
最后写(
)
及其结果。
教(学)后反思:附原文:邹忌1讽2齐王3纳谏4邹忌修5八尺6有余,而形貌昳丽7。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衣冠8,窥镜9,谓其妻曰:“我孰10
与11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12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3,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5。暮寝16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7,私18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19不如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0。今齐地21方22千里,百二十城,宫妇23左右24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25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26,王之蔽27甚矣。”王曰:“善28。”乃29下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臣吏民,能面刺3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4;期35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6。[1-2]
[3]
词句注释
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谏:规劝,使其改正错误。齐王:即齐威王。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有:通又。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形貌昳(yì)丽:光艳美丽。形,形体,貌,容貌。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窥镜:照镜子。孰与:表比较,两者相比,哪个更甚。即同……谁相比,谁(哪一个)……及:比得上。旦日:明日,第二天。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寝:躺,卧。美我:以我为美。美,这里是意动词,认为美。私:偏爱,动词。诚知:确实知道。诚,的确。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以”下省略余字。于,用于形容词(谓语)后表比较。地:土地,疆域。方:方圆纵横。宫妇: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侍从。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之:音节助词,不译。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能兼听。善:好。乃:于是就。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批评。受:给予,付予。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期(jī)年:满一年。期:满。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使别国敬畏。[1]
[3]
白话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