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声现象》教材分析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一、《课标要求》二、本章地位 声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的感性素材多,可动手操作的活动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按照声从“源”到“接收端”的信息流来安排教学活动,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声的传播,以及声速的知识。 从本章开始,学生进入了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之旅。1.学习科学探究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一样,都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初学本章,对科学探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教材在设计这些探究活动时,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过程、得出结论都相对简单。(一)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还应是一种精神,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往往并没有用“探究”栏目直观地展示出来,但探究的思想是渗透其中的。 如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感知“声音”,再让学生慢慢总结,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物理问题,体现物理课程的价值。(二)从体验活动中认识概念 本章的名词、术语非常多,但是教材中没有给这些概念下定义,就是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出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多从观察、体验的角度进行介绍。如:“声”和“声音”的区分(三)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体现课程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爱国情怀三、本章内容结构声的产生声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演示实验)
声速声与能量
声与信息音调: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响度:探究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音色(演示实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课时
§2.2 声音的特性 2课时
§2.3 声的利用 1课时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复习课 1课时四、课时建议(共7课时)五、各节教学建议§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引入:第一次带孩子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然之美。方案1:橡皮筋发声。观察橡皮筋;
方案2:尺子发声。观察尺子;
方案3: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这时手的感觉怎样?
方案4:敲打鼓面——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
方案5:敲打音叉——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
方案6:敲打音叉——水面;一、声音的产生学生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科学方法:◇上述实验中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明确研究对象◇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比较法◇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有些发声体的振动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你能用什么办法感知它?——进一步探究——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介绍宇航员在月球上交谈的情景,提出问题:①近在咫尺的他们为什么要借助电磁波才能交谈吗?②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吗?探究活动设计:1.固体传声:2.液体传声:3.气体传声:4.真空不能传声:声波: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三、声速建议在第二课时讲声速、回声和科学世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有关声速的测定:1.操场上测声速:2.大科学实验:测声音的速度§2 声音的特性引入:剪吸管实验提问: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过渡:由实验中的现象可知,声音有高低之分,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引入:水瓶琴一、有关音调的实验观察:锯条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不同。操作:锯条紧压在桌面,分别将1/4、1/2、3/4长伸出桌面边缘,拨动伸出桌外的部分,使其振动。注意:实验时应使锯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1.锯条(或钢尺)2.观察声波波形小资料回章首“声”和“声音”的区分二、有关响度的实验继续做在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音叉溅水花教学建议: 课本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出来的。建议此处的教学重视以下问题: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归纳总结实验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能力培养:选取实验器材、叙述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设计实验表格、归纳实验结论三、有关音色的实验 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展示学生的演奏视频——介绍乐器§3 声的利用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超声波:回声定位、“B超”、空化作用、探伤。B 超成长的脚步§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建议本节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下列问题,再列举实例,最后归纳总结。讨论题目: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控制噪声教师归纳总结,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实例,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禁止鸣笛一些警示图片噪声的检测 为动物隔音 北京架起首条“空中隧道”隔音耳罩小提琴消音器噪声的控制*高考期间北京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施工*北京在地铁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方面的首个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日前获批并发布,将从2012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也是我国在该领域中的首个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本市地铁建设项目噪声与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关新闻*日本新一代超音速客机试飞成功 可有效控制噪音*广场舞活泼易学仍应推广
关键是控制噪音不能扰民*卖场噪声将控制 应不高于60分贝*北京市政府投资10亿元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安装隔声屏障…绿化也是控制噪声的屏障之一…控制噪声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改造路面…在车辆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检测…相关新闻诚恳的建议:1.对待探究的态度:体现物理课程的价值2.对待学生的态度:期待中华民族的未来3.对待自己的态度:甘做基础教育的磐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