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分式方程(flash课件+教案+练习+反思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分式方程(flash课件+教案+练习+反思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30 09:45:14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分式方程》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在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又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方程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基础。分式方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充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仔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等量关系,恰当选设未知数,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数学中的模型思想。在探究中,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选择了学生更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将分式方程的应用与“三峡旅游”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交流讨论,体会对实际问题题意的分析和理解是建模的基础,从而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思想的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一个延伸,主要是行程问题,现在的教材,没有分类,也就是说,不像原来,一节课是行程问题,一节课是工程问题,一节课是调配问题等,这样做的目的为的是不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可谓是用心良苦,做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不能培养一种单一的思路与想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实际的教学检验,成功之处有:创设问题情境好,通过“畅游三峡”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的效果非常好。在教学过程中,用“玩”带“学”,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不断地发展。通过“抢答”,引领课堂的学习高潮,推动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讨论的关系,互助合作,让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
2.4分式方程(4)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审题并找出等量关系,会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会用列表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等量关系
三.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的教学方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应用”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国庆节期间,小明从国际旅行社报团去畅游三峡。第一天的行程安排如下:先坐船去游览三峡大坝,游览结束后,坐车赶往屈原故里,并就近在宾馆住宿。
环节二.扬帆起航:
坐船的途中,船长考了小明两个问题:
问题1: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0km/h,水流速度4km/h,则顺水航行的速度为 ,逆水航行的速度为 。
问题2:该轮船顺水航行40km所用的时间与逆水航行30km所用的时间相同,若水流速度为3km/h,你能求出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吗?
分析:(1)审题:
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 /h
顺水航行


逆水航行


等量关系:顺水航行40km的时间=逆水航行30km的时间
(2)设未知数: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km/h
(3)列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x= 是所列方程的根且符合实际
(6)作答: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

变一变:
该轮船顺水航行40km所用的时间与逆水航行30km所用的时间相同,若水流速度为3km/h,你能求出轮船顺水航行40km所用的时间吗?
环节三.发现问题
“以车代步”
小明下午随团前往30km外屈原故居,因人数较多,大家乘坐甲、乙两辆汽车,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2倍,且甲比乙少用0.1h到达目的地,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屈原故里”——抢答
衣:
食:
住:
行:

环节四.夜宿酒家

谈谈收获!
环节五:分层作业:
A.必做题
1.货车行驶25千米与小车行驶35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已知小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驶20千米,求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设货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依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位同学栽树,两人合作20小时可以栽完,已知甲与乙的速度比是5:4,甲、乙两位同学单独栽树各需要几小时?
B.选做题
3.甲、乙承包一项工程,合作5天能完成。若他们单独做,甲比乙少用4天,设甲单独做需x天,则可列方程为( )
A、x+(x+4)=5 ; B、x+(x-4)=5; C、; D、
4.某人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33个零件,已知现在加工3300个零件所需的时间和原计划加工2310个零件的时间相同,问现在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又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方程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基础,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分式方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充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本节课通过探究列分式方程解路程类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等量关系,恰当选设未知数,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审题方面感到困难,无法准确找到由未知到已知的钥匙——等量关系。我通常引导学生采用列表分析法,通过表格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王建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②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4月 6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卢淑芳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②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2016年 4 月 6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卜宪玲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②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教师的语言表达抑扬顿挫,整堂课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 4 月 6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段仰香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②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课堂探究过程开放性强,收放有度,教师点评准确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 4月 6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陈熠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②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能创造性开发和运用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活动引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年 4月 6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邱海涛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②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的应用,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能创造性开发和运用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活动引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年 4月 6 日
评测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车20千米到达B地,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结果甲比乙提前20分钟到达B地,若设甲每小时行x千米,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若设甲用了y小时到达B地,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 2.小玲每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她上学的路程为米,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步行平均速度的4倍,骑自行车比步行上学早到30分钟.设小玲步行的平均速度为米/分.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
3.A、B两地相距48千米,一艘轮船从A地顺流航行至B地,又立即从B地逆流返回A地,共用去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若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可列方程( )
A. B. C. D.
4. 轮船在静水中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与 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二、提升题:
5.甲班与乙班同学到离校15千米的公园秋游,两班同时出发,甲班的速度是乙班同学速度的1.2倍,结果比乙班同学早到半小时,求两个班同学的速度各是多少?若设乙班同学的速度是千米/时,则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A. B. C. D. .
6.某车间要加工170个零件,在加工完90个以后改进了操作方法,每天可多加工10个,一共用5天完成了任务,若改进操作方法后每天加工x个零件,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7.某 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3000米的污水输送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5%,结果提前30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铺设多长管道?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审题并找出等量关系,会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会用列表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等量关系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的教学方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应用”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