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千克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千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30 10: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逐
步提高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发现千克
多媒体播放:早晨菜场繁忙的景象以及商贩与江老师买卖鸡
蛋的场面(特写)。
提出观看要求:
1、从视频中你找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2、从菜贩和顾客的对话中你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算帐
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1、看到一些商品的单价。
如:肉,20
元/千克;鸡蛋,7
元/千克等等。
2、江老师买了
2
斤鸡蛋,付了
10
元钱,找回了
3
元钱。
……
出示:肉,20
元/千克;鸡蛋,7
元/千克
师:真不错,同学们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很快就能发现这
么多数学信息。谁能解释下,肉:20
元/千克,是什么意思?
预设:每千克肉
10
元钱。
师:这里有一个新名词:千克(板书:千克)。你们认识吗?
知道这
1
千克有多重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不知道没关系(根据回答情况而定),这节课我们就和
大家一起认识它。(板书: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通过观察、发现、并提炼出数学信息。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很
自然地呈现出来,使课堂和生活融为一体,拉近师生的距离,为
学生轻松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验千克
1、数一数,拎一拎,初识千克。
师:千克是重量单位,也叫做质量单位。用字母表示为:kg。
(板书:Kg)1
千克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
2
斤。老师在
菜场买了
2
斤鸡蛋,也就是
1
千克。
出示
1
千克鸡蛋,一起数一数。(板书:18
个鸡蛋)
请学生到前面拎一拎,并跟全班说说拎
1
千克的感觉。
[设计意图:直白式的介绍千克,简单易懂。紧紧围绕生活
中的场景,由面及点引出
1
千克,初步感知
1
千克为
18
个鸡蛋
那么重。]
2、看一看,说一说,认识秤。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袋大米,重
1
千克。每个同
学轮流去拎一拎,再跟同学说说
1
千克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轮流体验。
师:1
千克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有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
这袋大米的质量的?
生:用秤称的。
师:“秤”!你们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生:……
师:真不错,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一
些关于秤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秤
在哪里?(投影出示:秤的世界)
出示实物台秤,指出投影中的台秤,说出它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组里的台秤,有什么特征?
生:……
预设:台秤上有刻度;有数字
0,1,2,3,4;有字母
Kg……
(投影:台秤的刻度图)引导学生发现:没有物品时台秤的
指针指向
0,就表示
0
千克。
提问:如果指针指向
1
表示什么意思?指向
2
呢?
生:……
小结:指针指向
1
表示
1
千克,指针指向
2
就表示
2
千克,……
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说秤,到教师展秤,再到重讲台秤,先
散后总再集中,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掂一掂,估一估,秤一秤,体验千克
(1)出示
1
千克的大米。
师:同学们猜猜如果将大米放在台秤上,指针有什么变化?
生:……
那我们轻轻地将大米放在台秤上,看一下自己猜得对不对。
师:太棒了,全猜对了。这样的一袋大米重
1
千克。想不想
记住
1
千克的感觉呢?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传递大米,眯上眼睛掂一掂,记住
1
千克吧!
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猜想与实践同存,既巩固了台秤的知识,也在
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将
1
千克定格在一袋大米身上,通过掂一
掂的活动去记忆
1
千克的感觉,将
1
千克具体化、形象化、模式
化。]
(2)1
千克的感觉有了吗?让我们带着
1
千克的感觉来认
识下面物品的质量。
活动要求:
①分别取出标有
1、2、3
的袋子,先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
重?并记在心里不要告诉同桌。
②动手称一称,1、2、3
号袋子里的物品各是多少千克?你
猜对了吗?
③数一数,这一袋子里的物品个数是多少?
④汇报结果。
结果预设:
①2
袋食盐的质量大约
1
千克。
②6
个拳头大小的苹果质量比
1
千克多一点;
③2
本字典的质量比
1
千克轻一点。
④11
本《练习与测试》的质量大约
1
千克。
……
(同时板书划线文字)
小结:有的物品比
1
千克多一些,有的物品比
1
千克少一些,
我们习惯上都说成大约
1
千克。(板书:大约)
[设计意图:
“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数一数”不

1
千克物体的质量,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丰富了学生
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觉,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深记忆。]
三、综合练习,运用千克
1、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
3、
4
题)
[设计意图:“数学服务于生活”。基本题练习,要求学生会
很快地认读台秤的数据,培养现实生活中的基本能力。]
2、说说生活中除了在菜场称量物品重量的时候用千克作单
位。还在哪里看到过用千克作单位?指名学生回答。
(投影播放“生活中的千克”)
例:电梯(限重
1000Kg)
卡车集装箱(载重
500Kg)
盐水鸭(净含量
1Kg)
优质大米(净含量
50Kg)
请同学说说每个数据是什么意思?
生:……
指出:“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千克”将数学知识带进生活,让学生
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真正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性。]
3、脑筋急转弯。
“1
千克铁和
1
千克棉花哪个重?”
[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趣味性实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趣。是与非的争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争论中学习知识,在
争论中巩固知识,在争论中提升。]
4、阅读课本第
32
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四、总结评价,拓展千克
师:你能和大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吗?
生:……
师:千克这个朋友随着生活来到我们身边,也为我们生活服
务着,要想真正结识它,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