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古典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①
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③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
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说话技巧。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媒体使用
本节课用幻灯片来辅助教学,设置情景,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用科学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体验。
三、
说学法
学情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法、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赠记名言,师生共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如此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
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
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拓展迁移
①
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的?
②
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们是怎么进谏?
③
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④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行创作探究性学习,从而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难点。)
第四步
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第五步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知识要点
②背诵课文
③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校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设计意图:小结,是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背诵课文是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学习本文写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识结构环环相接,通过比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辨析能力。)
以上这几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妻
私:偏爱赞扬
妾
畏:卑微畏怯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问
三答
三赏
三变
三比:
①类比,喻比(以“家事”比“国事”)
②详比、略比(“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邹忌比美”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是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的高度概括。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有益于学生学习。而我的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PAGE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