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能通过选用几个片断材料来记叙人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结合课文重点讲析如何围绕中心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选择材料,并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课文的重点在最后两个片断,即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之间的一次纠纷;暑假离别,“我”对蔡老师的依恋与思念。
(二)难点:①作者使用一些夸大的词语,如“平生”、“援助”、“世界”,对十八九岁的
蔡老师用上“慈爱”、“伟大”;故意用贬义词,如“狡猾”;故意用军事术语,如“占据”。
②“多么”的用法。
教学设计:
采用读——议(包括老师的讲析)——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自己的妈妈和爸爸,或是疼爱你们的外婆与奶奶,但是当你们进入学校后,在老师无徽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一定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将永远留下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们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因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到启发和感染的。
二、介绍作者
魏巍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1920年生于河南郑州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在一所免费的“平民小学”里读过书,少年时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他满怀爱国激情投身到革命队伍中,在党的关怀教育下迅速成长,1939年便在人民军队中从事文艺工作,最早的文艺创作是诗歌。解放初,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在志愿军英勇事迹鼓舞下开始写通讯与报告文学,
最蓍名的通讯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三、检查预习
四、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或者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听时能体味作者饱含深情的记叙与议论)。
1.了解课文写了蔡老师几件事。
归纳:选写蔡老师七件事:(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2)
她教我们跳舞。(3)她让我们观察蜜蜂。(4)她教我们读诗。(5
)我们对老师的依恋。(6)她援助了我。(7)睡梦中去找老师。
2.在作者的心目中,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后总结)
五、分析课文
1.从指导朗读导入讲析:文章开头第一句话,作者是满怀深情地讲述的:“最使我难忘的,
是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难忘”两字要重读,因为它是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感情的推动力,前面的“最”也要重读,因为是比较中的最高级。“蔡芸芝先生”这几个字却要读得亲切,读好第一句,就把文章开头的浓厚的怀念老师的抒情气息表达出来了。由于“难忘”而极其自然地引起下文的回忆。
问学生:首先浮现于作者脑海的是什么?归纳:是蔡老师的年龄、容貌和性格——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作者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指名问答:什么叫“温柔”?哪里可以看出蔡老师的温柔?
明确:“温柔”是温顺柔和的意思。作者说“她从不打骂学生”。
2.提问:作者说他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你们能从蔡老
师的哪些动作、神态上看出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
3.问:对这些情况作者说,这是他“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到的,“狡猾”本是贬义词,用在这儿怎么理解,这样的用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蔡老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是一位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人,在课外也是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人。
4.教师范读“在课外的时候……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提问:“平生”是什么意思?对一个才在初等小学的孩子用这个词妥当吗?作者这儿用来表
达了什么心情?
5.指名学生回答:蔡老师哪些爱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写到这儿,作者禁不住这样表述自己的感情:“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儿用了反诘句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读的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
让学生把这一节齐读一遍。(或再让个别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出感情来。)
让学生再按老师的指导齐读一遍。
小结:从以上四件生活小事,她从不打骂我们,她教我们跳舞,她让我们观察蜜蜂,她教我们读诗,我们可以看到蔡老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是温柔可爱,和蔼可亲的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回顾了和蔡老师的关的四件事,如果说上面的四件小事都与“我们”有关的话,那么下面一件事情,却完全是写蔡老师对“我”个人的帮助〔板书:她援助了我〕。
二、分析课文:
1.作者在第9节开头这样写道:“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值不值得提”是写作上的虚笔,其实是非提不可。试比较:
“有一件小事使我永不忘记。”
(1)提问: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
(2)让学生齐读:“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多么伟大的人啊。”
(3)作者在这节的最后情不自禁地赞颂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对一个十八九岁的女教师用上“慈爱”与“伟大”两个词,看上去有点夸大,但是读来倒又觉得很亲切自然,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有一个状语“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上下联系起来,不仅不感到这是大词小用,反而使人感到这些词语的运用更能体现一个孩子对老师炽热而真挚的爱。请再对照理解下文的“孩子世界里”把“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读两遍,体会“多么”的用法。“多么(或写成“多”),修饰形容词强调程度很高,并带有较强烈的主观夸张色彩,一般用在感叹句中。
作者写到这里,使我们对蔡老师是一个美丽的人的含义,有了深一层的体会。
(4)问学生:你们说,作者写她的美丽,除了指她外形的美外,还指什么?(归纳提示:心灵美,人格美。)
从以上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的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慈爱、公平的人,或者可以称为平凡而伟大的人,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羡慕,是理所当然的。为了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深情,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选择了一个暑假之梦的生动事例。
2.作者从放暑假的前夕写起。按理小学生是最巴望暑假了,在清凉的河水里洗个澡,在大树绿阴下睡个觉,约几个小伙伴上树捉知了,下河捉鱼虾……有多么有趣的事可做啊。可是作者却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暑假的来临,却在他们心上升起依恋的愁云。作者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一个副词“默默”
,两个动词“站”、“看”,这无声动作的描写,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难以尽言的依依深情都包含在“默默”的“站”、“看”中了。而且,这种感情的波澜,至今在作者的心海中还难以平静,所以作者竟情不自禁地变换人称,由“她”而改为“你”,直接抒情,“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真是作者出自肺腑的呼唤。临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时时思念。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选择了一个暑假梦境,生动而真切地写出了孩子内心深处对老师的想念。
3.指名一学生朗读“至于暑假……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提问:作者除了通过写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他对老师的思念外,还通过对谁的描写从侧面突出孩子对老师的爱?
归纳:还通过写母亲的动作、语言从侧面突出孩子对老师的爱,写母亲的动作用了三个字——“喊”、“拉”、“劝”,经过母亲的“喊”、“拉”、“劝”孩子才肯睡下,充分显示出作者在急切地寻找老师。这样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爱此刻几乎已超出了母亲的爱了。
这一节的最后,作者满怀深情地说:“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它表达了作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怀有无限思念的深情。在文章的结构上与开头第一段遥相呼应。
结尾,作者无限惋惜地讲到他与蔡老师的分别。(教师范读:“可惜我没上完初小……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字里行间又一次流露了他对老师深深怀念的感情。这样的结尾,让人感到文章是完了,情思却还绵绵不绝,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久久沉浸在思念中。
二、让学生议论一下:这篇散文为什么会写得如此亲切、感人(提示学生从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以及语言特色上去考虑)。
1.散文的材料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但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的选择。那六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表现蔡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美丽心灵,循循善诱的工作作风,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之间纯真深厚的感情。此外,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作者也十分讲究,紧紧围绕主题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始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当然,每件事都以“我”的活动和感受为重点),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
2.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有强烈的抒彩;作者还善于用儿童的语言刻划儿童的行为和心理,有时用词显得夸大,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读来使人更觉真实和亲切。
三、学生感悟:
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方面即可)。
四、布置作业:
指导写作:学习了《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受到不少启发和感染。今天我们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人物记叙文。要求如下:
1.首先要真实,不要虚构,千万不要一写老师就是老师带病工作,病假条揣在口袋里,上课时咳嗽掏手帕,掉出了病假条;也不要虚构你自己生病在家,老师晚上冒雨到你家来给你补课。我们一定要选取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材料的得来主要由于自己的周密观察。
2.要有明确的中心,或是写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或是写老师与同学的亲密无间,或是写老师的忘我工作,只有有了明确的中心,我们才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材料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从看似平凡的事情中去寻找,从小处、细处落笔,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真情”。
4.适当插入抒情,不到感人之处不抒情。因为抒情离不开材料的基础,没有感人的材料,抒情必然生硬。只有真正写到自己情不能自己的时候抒情,才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从以上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的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慈爱、公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