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30 14: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课前预习】
1、知识链接:《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2、人物简介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根据课文注释翻译加点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旦日
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二、朗读课文
共同体验
1、听课文录音,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2、概述课文大意。
三、熟读成诵
积累理解(小组合作完成)
(一)疏通文章第一段文意
1、学生自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段内容。注意对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服衣冠
谓其妻曰
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忌不自信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3、问题1: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
问题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问题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二)疏通文章第二段文意
1、学生自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段内容。注意对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
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
王之蔽
甚矣
3、问题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问题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问题3: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疏通文章第三段文意
1、学生自读一遍,注意读出语气和感情。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段内容。注意对下面加点词语的理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皆朝
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问题1:讽谏的结果如何?
问题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四、综合探究
1、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齐威王: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课后作业】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意动用法 
3、私我也

形容词作动词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5、闻寡人之耳者

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今义:
2、窥镜

古义:
今义: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义:
今义:
三、翻译重点语句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四、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间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3、美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
【中考链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时时间进/又何间焉
B.皆以美于徐公/以其境过清
C.乃下令/乃重修岳阳楼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负者歌于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不宜偏私
C.齐国之美丽者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君美甚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向齐王进谏的过程,略写了齐王纳谏除蔽的过程和结果。
B.邹忌在进谏中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进行类比,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C.本文通过最后一段对进谏结果的叙写来说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D.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采用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国事到家事、由浅入深的方式。
5、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上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7、下
乃下令
受下赏
8、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