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语言》是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科学”为主题展开。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兴趣,一一是得益于其准确周密、生动形象的语言。二是归功于全文的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罗列决定因素——阐述研究意义。三是与全文通过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有效说明事物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基于以上几点,遂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物候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理清课文脉络,明确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
3.掌握课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其中理清课文脉络,明
确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为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也是教
学难点所在。
二、说学生
我现在任教的班级是711、812班。其中7
( http: / / www.21cnjy.com )12班是德语班,相对而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711班略高,但是班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态度略带浮夸,学习过程不够踏实、勤奋。而711班恰好相反,先天比812班不足,但后天的肯学踏实努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尽管两个班有明显的差异,但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学习效果基本持平。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通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桥之美》等课文的学习及课内外说明文的练习,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判断倾向比较明显的说明文类型(事物或者事理,平实性或文艺性),能用最基本的手段(排除法或分段概括意)判断说明顺序,能判断常用的说明方法及简单分析其作用,能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在方法提示或示范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法、教学手段及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秉承学为中心的理念,笔者拟采取以下方法手段。
手段一:图片促兴趣。制作PPT课件,以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等自然美图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大自然的语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再以图片形式的课外拓展来与导入呼应,以追求整堂课的美感。
手段二:示范降难度。在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难点,即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先在学生回答之前最好示范,并结合旧知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的放矢,最终攻克教学难点。
手段三:质疑生高潮。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组长收集组内有价值的预习疑问1-2个,教师在此进行一定的整理后,将学生的疑问渗透到教学中去,在人人都参与,生生都做主的氛围中,达到课堂高潮。
手段四:合作促成效。整堂课以小组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模式开展,先是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学生疑问,再是小组合作交流赏析课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碰撞易出火花,课堂气氛也会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节节攀升。
手段五:导学展身手。在课前预习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包括课外拓展等都依托导学稿而存在,让学生在导学稿的引领下学会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带着导学目标去听课,有针对性);学会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预习导学】(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花时估计30分钟左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好习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检测词语的认读及书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1)次dì(
)
(2)物hòu(
)
(3)méng(
)发
(4)piān(
)然
(5)shuāi(
)草连天
(6)秋风sù
sù(
)(
)
(7)yùn(
)育
(8)冰雪róng(
)化
(9)风雪zài(
)途
(10)
xiāo(
)声nì(
)迹
2.本文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填书名)一文改写而成,作者是
(填人名),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了解文学常识之作者,并为下面教学环节——“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好处——做铺垫)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答案在文中做好标记)。(准确筛选信息,提前为课堂节省时间)
4.请将你在预习课文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到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组长收集组内1-2个有价值的问题,汇总给老师)。(拟用学生有价值的疑问串联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为中心。)
【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图片促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习内容。花时2分钟)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PP
( http: / / www.21cnjy.com )T放映)。问:图片中的花美不美?(预设回答:美)问:除了看到美丽的花朵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预设回答:春夏秋冬)看来我们同学不但懂汉语,英语,还会一门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二、解题(由题意过渡到课文主要说明的内容,花时1分钟)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有一个专业的称呼,是什么?这个称呼在文中用的更频繁。
明确:物候。(提醒“候”字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准确筛选课文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花时5分钟)
1.围绕“物候”筛选课文的有效信息,检测预习3。
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板书小结
“整体感知”环节内容。(为下面环节理清文章脉络做铺垫。)
2.课文第1、2小节是否多余了?自主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第1、2小节,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第1、2小节的语言特点,体会其存在的作用,花时5分钟)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其中大自然的语言就是对物候的形象化表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以“物候”为题,原因也在这里。
补充板书(为下面环节理清文章脉络做铺垫。)
四、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本文所用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在板书的辅助下,在关键词的提示下,明确说明顺序。花时7分钟)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结合板书)从全文来看,作者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我们描绘了物候现象,又对此作出科学解释,然后罗列了决定因素,最后阐明研究意义,这是用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文中罗列四个决定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问题来自学生的预习提疑,以学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促成效)
提示:抓住关键词(序数词首先、第二个、第三个及此外)
明确:不能调换。四个决定因素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因素到时间因素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五、研读课文——明确课文所用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难点,朗读助赏析,示范降难度,合作促成效,16分钟)
1.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么做到的?讨论一下。(问题来自学生的预习提疑,以学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促成效)
明确: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周密的语言来说明的。
1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主要)、作比较、列数字
2.文中哪些词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别引导学生看课文第5小节)
提示:我们在学习及复习《中国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拱桥》一文时,学到过哪些词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如“在当时”,表示估计,如“大约”,表示程度,如“几乎”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们边复习,也边学习)(温故而知新)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每人至少找2个,找完先小组交流)。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明确:预设:表程度:相差不大、相差无几、比较、极为、只比、
表范围:凡是
表估计:约、可能
表数量:若干(概数)、早20天(确数),左右(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
五六天
表频率:常
表限制高度:在一定高度上
教师示范:极为显著
“极为”,表程度,是非常的意思,句中指非常显著的意思,对显著在程度上对了限制。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堂小结:一篇好的说明文,既要能抓住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特点,又要安排好说明顺序,还要用好说明方法,此外用语的准确性也绝不能少。(过渡: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学到了与物候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学以致用。
)
六、课外拓展——学以致用(回顾物候知识,检测课堂所学,花时3分钟)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明确:以资料中的前四则为例,结合PPT所出示图片明确。
2.分析“大林寺桃花”一诗中的物候知识。
明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包含的物候知识:高下的差异能影响物候,具体来说就是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另资料中古诗第(1)例,包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物候知识:纬度能影响物候,具体来说就是越往北(高纬度)的地方,温度越低,秋季短,冬季长,冬季到来的时间早。第(2)例,包含的物候知识:候学可以预报农时。
总结这堂课的收获。(根据时间,学生谈收获或教师直接总结)
七、作业(提醒学生复习常态化,日日复习,日日清;练习巩固。花时1分钟)
1.复习本堂课内容
2.完成作业本本课作业
附:“课外拓展”资料(为课外拓展作准备)
农谚:(1)燕子低飞要落雨。
(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清晨雾色浓,天气必久晴。
(4)馒头云,天气晴。
(5)清明前,开秧田。
(6)泥鳅静,天气晴。
(7)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8)五月南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大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六月南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海要枯。
古诗:(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野人无历日,
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
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
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
苗稚忧草茂。——
陆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鸟啼》(译文:乡野农人没有休息的日子,鸟的啼叫可以知道四季的时节。二月的时候听到杜鹃鸟的啼叫,那么春天的播种可不能迟了。三月听到黄鹂鸟的叫声,小孩妇人要给蚕宝宝喂食了。四月布谷鸟叫了,每家人家的蚕宝宝都要放上笼子了。五月的时候乌鸦叫了,这时的秧苗还嫩,要注意杂草啊。)
附:板书(PPT形式节省时间,依据环节三,服务环节四)
逻辑顺序
描绘物候现象
纬度
作出科学解释
经度
罗列决定因素
高下
阐明研究意义
古今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学生应该能在导学稿的辅助下,教师的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但估计教学容量大会导致时间比较紧张,要避免为赶时间而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的情况,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宁可将一课时拆分为两课时,一切以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情况为准。
从主要到次要
从空间因素到时间因素
从现象到本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