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下面这段话是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体育颂》的开头一段。请读一读,然后完成下面(1)-(4)题。(6分)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
你像容光换发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
你像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第一句中,加点词“欢娱”的读音为
。(1分)
第二句中,加点词“猝然”的意思为
。(1分)
第三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2分)
仿照第三句的句式,把第四句补写完整。(2分)
你像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答案】(1)huān
yú
(2)突然,出乎意料(3)换,焕
(4)高山之巅的晨曦(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第一题中“娱”注意不要读半边;第二题主要理解“猝”;第三题,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词义,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错别字;第四题,分析第三句的句式即两个单句,前一单句是比喻句,所用喻体要与“照亮”意义相关联。
点评:本题涉及字词基本知识,根据知识积累辨析判断即可。注意各题的要求,抓住答点解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零落
倔强
头晕目眩
一拍既合
B.琐屑
烦燥
锐不可挡
销声匿迹
C.恣睢
胆怯
开卷有益
顾名思义
D.厚实
慰籍
鸡犬不宁
一泄千里
【答案】C
【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既”为“即”,B“燥”为“躁”,D“泄”为“泻”,答案为C。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3分)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生到国外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B.要使我市成为一个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市,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C.关于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A“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此成语关键在“绘”字,与“有声有色”不同,所以不符合A句的语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人人的参与。
B.张旭的草书,正如韩愈所说的,“变动犹鬼神。”
C.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大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和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答案】B
【解析】分析:
B句引号中的句号在引号外。
点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5、下面三句话中有两处存在语病,请在原题上修改:(3分)
今年年初,我市政府首次将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列为民生工程,(1)全市上下为这一民生工程献出力量。几个月过去了,公共交通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街上拖着“黑尾巴”的公交车少了,乘客在站台等候公交车不再像以往那样“等到花儿也谢了”,每日客流量约50万人次,(2)乘客的投诉量却急剧锐减,(3)公交车驾驶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公共交通为城市的健康运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答案】(2)删掉“急剧”,或把“锐减”改为“减少”;(3)将“态度”改为“水平”,或将“提高”改为“好转”。
【解析】分析:(2)句“急剧”与“锐”意义重复,(3)句“态度”与“提高”主谓搭配不当。
考点: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答案】D
【解析】分析:
D项“数”皆是“多次”的意思。
点评:本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7、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答案】C
【解析】分析:
C句的划分应该是: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点评:本题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注意本题中“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可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被”通“披”,B句中“仓”通“苍”,C句中“已”通“以”,答案为D。
点评:古文中的通假字,指或形或音相同相近的字通用,学习时要加强记忆,判断时要对句子字面意义不符合句意的字词进行判断。
9、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A错,刘西是西汉人。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0、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2)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
(6)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景色所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________
,_________
。”
(8)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词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
,
。
【答案】(1)忽复乘舟梦日边(2)夜泊秦淮近酒家(3)无案牍之劳形(4)枯藤老树昏鸦(5)会挽雕弓如满月(6)苟全性命于乱世(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如“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
【解析】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要求:选填10处即可,选择最有把握的。8个小题,1—6小题都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其余2个小题,都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默写全诗,然后根据提示,揣摩含义,写出相关诗句。小题1注意“乘舟”的写法。小题2注意“秦淮”的写法。小题3注意“案牍”的写法.
小题4注意“枯藤”的写法.
小题6注意“苟全”的写法.
小题7注意“渐欲”的写法.
8小题答案不唯一,写出最有把握的两句即可。
点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0分)
二、综合探究(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联系物候知识,说说你的发现。(2分)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功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你的发现是
【答案】物候现象受纬度影响,越往北玉兰花开得越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物候知识,了解物候现象有纬度差异来说明。
点评:解答本题要仔细分析材料中所表述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
12、古代诗词中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写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在四川成都写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在浙江湖州写的《舶棹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分)
【答案】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入梅”期是由南往北逐步推进的。
【解析】分析:思路同上,根据各地所处南北位置的不同,说明季节来临的时间有所不同。
点评:语文学习中,也要对自然知识有所了解,整合知识信息来解答问题。
13、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冬天大雪“月黑雁飞高”的描写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
理由:
启示:
【答案】北方大雪纷飞,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南迁。
启示:不可拘泥于前人的经验,可从事实出发大胆质疑和批评前人的结论。
【解析】分析:了解大雁迁徙的时间特点来说明诗句中存在的问题。从要善于质疑前人的东西来谈认识。
点评:本题拟题很好,把古诗与物侯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节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节选)
14、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
)
④遂用猖蹶(
)
【答案】①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②以:把
③信:通“伸”,伸张
④猖蹶:失败,倾覆
【解析】分析:此题注意通假字现象,信:通“伸”,伸张。
点评: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注意解释词语要符合文言特点。
15、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答案】①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②(他)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人同意这一点。(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
【解析】分析: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6、
请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节奏(只划一处)。(2分)
咨臣以当世之事。
【答案】咨臣/以当世之事
【解析】分析:本句是倒装句,所以要在后置状语前划开。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17、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分)
【答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答到”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可)
【解析】分析:甲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写的是刘备三顾茅庐之事,与乙文中“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所说之事一样。
点评:本题是要求比较阅读,梳理相关的内容。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学习。
18、“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请结合甲、乙两文,试概括出它们分别表现出诸葛亮怎样的特点。(3分)
【答案】选文《出师表》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忠心),选文《隆中对》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智慧,谋略,才华,才能等)
(4分,每点2分。如将《出师表》写成”知恩图报”等相关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人格魅力,下联中的“千秋”两字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谋略,才华,才能。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_______
【答案】估计;到处;协助;假装
【解析】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本题中“往往”为古今异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0、下列“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答案】B
【解析】分析:例句“亡”是逃亡,与B相一致,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对一些常用实词要注意归纳记忆。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答案】现在逃跑是死,起来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即使尽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
【解析】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亡、等、借、固等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22、本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________
。(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天下苦秦久矣(根本),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直接)。
【解析】分析:第一问要对司马迁的《史记》有关知识有所了解。第二问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从文中找到原句。本问题是课堂上老师必讲的,根据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注意不要错位。
点评:本题的问题比较是学习中老师讲解的重点问题,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记忆。
2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怎样的才能和性格特点
(3分)
【答案】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宣传鼓动能力,能洞察时局,勇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从陈胜分析形势和安排起事准备谋划和操作两个方面来分析。
点评:学习叙事写人的文言文,也要注意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习古代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4、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夸别人的好,却忽略了自己的好:善良、诚实、任性、认真、坚强……其实人生中最美的是,你终于知道并且坚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虚张,不是夸浮,不是众人捧,是内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这么好。
请以“我就是这么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写作指导】
根据引导语选填词语,以所选词语的意义为中心选择有关材料,叙述事件。在叙述中要多运用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突出自己的这一品质,也就是说文章不仅要把有关的事件过程说清楚,还要对事件所表现出的自己的品质作一些评述,谈收获,谈感悟,突出文题“我就是这么好”。在写作上可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由点到面,把自己某一性格或品质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说明自己“好”在哪一方面。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计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下面这段话是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体育颂》的开头一段。请读一读,然后完成下面(1)-(4)题。(6分)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
你像容光换发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
你像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第一句中,加点词“欢娱”的读音为
。(1分)
第二句中,加点词“猝然”的意思为
。(1分)
第三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2分)
仿照第三句的句式,把第四句补写完整。(2分)
你像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零落
倔强
头晕目眩
一拍既合
B.琐屑
烦燥
锐不可挡
销声匿迹
C.恣睢
胆怯
开卷有益
顾名思义
D.厚实
慰籍
鸡犬不宁
一泄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3分)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生到国外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B.要使我市成为一个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市,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C.关于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人人的参与。
B.张旭的草书,正如韩愈所说的,“变动犹鬼神。”
C.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D.我看见水中浮着很大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和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5、下面三句话中有两处存在语病,请在原题上修改:(3分)
今年年初,我市政府首次将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列为民生工程,(1)全市上下为这一民生工程献出力量。几个月过去了,公共交通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街上拖着“黑尾巴”的公交车少了,乘客在站台等候公交车不再像以往那样“等到花儿也谢了”,每日客流量约50万人次,(2)乘客的投诉量却急剧锐减,(3)公交车驾驶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公共交通为城市的健康运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7、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9、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10、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2)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
(6)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景色所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________
,_________
。”
(8)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词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40分)
二、综合探究(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联系物候知识,说说你的发现。(2分)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功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你的发现是
12、古代诗词中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写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在四川成都写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在浙江湖州写的《舶棹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分)
13、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冬天大雪“月黑雁飞高”的描写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
理由:
启示: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节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节选)
14、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
)
④遂用猖蹶(
)
15、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16、
请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节奏(只划一处)。(2分)
咨臣以当世之事。
17、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分)
18、“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请结合甲、乙两文,试概括出它们分别表现出诸葛亮怎样的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
20、下列“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2、本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________
。(用原文回答)(4分)
2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怎样的才能和性格特点
(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四、写作(40分)
24、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夸别人的好,却忽略了自己的好:善良、诚实、任性、认真、坚强……其实人生中最美的是,你终于知道并且坚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虚张,不是夸浮,不是众人捧,是内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这么好。
请以“我就是这么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